眼,小声道:“你也抓不找它!”
旁边的几个侍卫笑道:“这老鹰真够大的了,不过也够肥,烤起来应该味道不错!”
众人哄然大笑,海兰珠每个人都回敬了一个狠狠的瞪眼,接着只顾陪她的宠物说话去。
“我们抓紧时间出发!”
间谍卫星的事情摆平了,邓浩楠心中也算是放下了一块大石,暗道若是没有海兰珠在这里,怕是要被皇太极打了埋伏。
追踪是小事,皇太极会根据邓浩楠等人的预定方向,提前在前面做埋伏,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邓浩楠心中明白,这海兰珠当人质只能在寨桑在场的时候管用。皇太极既然追杀自己,显然会在关键时刻将寨桑支走,一旦寨桑不在场,皇太极就会不再顾及海兰珠了。
不得不说,海兰珠这次又救了自己一命。再次看向海兰珠时,邓浩楠对她的郡主脾气也宽容了许多。
正如邓浩楠猜测的那样,皇太极此时正在调兵遣将,按照猎鹰指示的方位,派出五千骑兵,提前埋伏到了雾灵山东南二十里外。并预测邓浩楠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全面包围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猎鹰突然消失了,过了一个小时也没有飞回来。
“怎么回事?”
皇太极皱着眉,问向旁边的寨桑。
寨桑也不知为何,看向儿子乌克善洪泰吉。后者连吹了十几声哨子,同样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这时旁边的小女孩布木布泰突然道:“那老鹰是姐姐养的,自然落到姐姐怀里去了!”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
“好!好一个哈日珠拉!”
皇太极反倒笑了出来,接着看向寨桑道:“您的这个女儿着实令人惊讶!干掉了林丹汗不说,这会儿竟然帮助外人?莫不是看上了那太监不成?”
寨桑很是尴尬。之前女儿帮助李小七脱困时,他以为完全是报恩,毕竟李小七救过哈日珠拉的命。蒙古人最看重这个,知恩必报的。但如今看来,哈日珠拉已经超过了报恩的范畴,完全属于胳膊肘往外拐。
此时,寨桑只能跟着皇太极混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跟着皇太极,那么只有皇太极将杀死林丹汗的真相公之于众,那么他们科尔沁部将会被蒙古其他各部灭掉,因此他现在为了整个部族,只能放弃他这个女儿了。
“都是小女的错!三贝勒就请放手做吧!我不认这个女儿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皇太极即便心中那么想,嘴上也不能说。
“也许我们都猜错了!说不定李小七想出了方法将猎鹰射杀了也说不定!”
接着皇太极转向范文程,问道:“这附近都有那些关口可供骑兵通过?”
范文程道:“雾灵山附近三面都是长城,西面是磨刀峪,南面是将军石关和马兰峪关,东面是汉儿庄、喜峰口和熊窝头,根据最后的情报,他们应该是往南面或者东面方向走!”
东面最远,西面和南面最近,皇太极相信“李小七”会走南面。
‘李小七’你休想跑掉,我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皇太极握紧了拳头,喝道:“我们去将军石关,然后沿着长城往东走!”
当皇太极前往南面的将军石关口时,邓浩楠在高峰的指引下,沿着柳河却是往北走。走到白马川时,柳河绕过了山脚,折向南,同时汇入了更大的一条大河——滦河。
滦河正值春汛末期,河道非常的宽,河水湮没了河套平原,直到森林里。
关外的河流是没有堤坝的,因此一旦到了汛期,就是今天的亚马逊河流那般情景。
路不好走,于是邓浩楠等人砍树造木筏子,然后顺流南下,速度却是快多了。
沿着滦河,邓浩楠一行人一路南下,经过一天的水路,第二天便抵达了滦河在长城的水关口——喜峰口。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一百六十三章 命运喜峰口
第一百六十三章 命运喜峰口
喜峰口,唐时称卢龙塞。明景泰三年筑城置关,关外直通蒙古大漠,自古就是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和战争的场所。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喜峰口关周围是一片低山丘陵,海拔高度由南200余米,向北升高至1000余米,地形突兀,交通困难。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使成为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喜峰口关处,左右高崖对峙,地形险要。由此出关折东趋大凌河流域,北上通西辽河上游及蒙古高原东部,向西南经遵化和冀北重镇蓟州可至顺天府。
顺河而下,邓浩楠站在木筏上,欣赏着两侧的悬崖峭壁。
“大人,前面就是喜峰口关了!”
喜峰口关西侧的长城水关就在眼前,千里目中,可以清晰的看见拦在滦河上的水关寨门。此时的寨门下面已经被洪水冲毁了一大半,已经有人在附近进行抢修。
为了不遭致误会,邓浩楠派人持官印先行前去通知守关将领。当然,入关前,邓浩楠需要制造辽东将略李小七失踪大漠的假象,因此送信之人携带的是邓浩楠的辽东将军官印,而不是辽东经略的官印。
水关守将接到邓浩楠的印信之后,立即呈报喜峰口关参将张安德。张安德有些纳闷,因为邓浩楠给他看的官印是辽东将军的官印,而据他所知,半个月前,邓浩楠已经被任命为一等忠勇伯,征北将军,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外加兵部左侍郎,任何一个官衔都比这个辽东将军大得多。
不过,这辽东将军的印信却是真的,不由得张安德不相信。
或许是这个邓浩楠低调行事吧!
张安德急忙命令明军将那只剩下半截的水关闸门打开,让邓浩楠一行人通关。
邓浩楠顺利的通过了长城喜峰口水关,当木筏子靠在水关右侧的岸边上时,邓浩楠等人方才松口气。
终于脱险了!
所有人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所有人登岸后,参将张安德直接迎了过来。
“喜峰口关参将张安德参见伯爵大人!”
伯爵大人?
邓浩楠等人皆是一愣,丁大牛、高峰、海兰珠以及其他近前的侍卫们同样不知所言。
张安德见邓浩楠愣住,心中暗道这人莫非是冒充的?不过观看邓浩楠全身金盔金甲,其他人更是铠甲披挂,火枪、强弩等装备先进,且军服雪白扎眼,确实跟传说中的邓浩楠所部相似。
“伯爵大人这是打哪来啊!”
邓浩楠疑惑的回答道:“半个月前,本官陪同辽东经略李大人从宁远出发,入蒙古洽购战马,不料半路上遇到贼酋皇太极,本官跟李大人被敌军冲散!”
原来如此!
这就对了!邓浩楠半个月前离开金州,自然不知道金州大战的事情,也不知道朝廷的册封。而且,张安德已经得到长城烽火示警,鞑子大军叩关,自然不再怀疑。
邓浩楠作为天启双杰之一,自金州大战之后,他的名号传遍了大江南北,可以说在明军当中,邓浩楠被他们所崇拜,当作偶像英雄看待,声势远远高出袁崇焕。
张安德确定了邓浩楠的身份之后,急忙请邓浩楠入关休息。
一路上,张安德将金州大战的事情跟邓浩楠说了一遍,听得邓浩楠直咂舌,此时才知道这半个月来,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情。
丁大牛等人听到金州大捷,以及邓浩楠被封忠勇伯等一连串的官衔后,顿时放声欢呼。
张安德乃军中宿将,好兵孬兵一眼就能看出来,从他们的欢呼声中,可以判断他们是邓浩楠的手下无疑。对邓浩楠的身份更加确信无疑。
高峰跟海兰珠二人因为是平民身份,无法得知张安德跟邓浩楠的对话,不过看到邓浩楠的手下们欢呼,也知道是好事。高峰不明所以,但是也跟着欢呼,因为他知道邓浩楠曾经答应给他荣华富贵的。
海兰珠四处打听,但是众侍卫都只是淡淡一笑,对她这个蒙古人暂时还心存警惕。
“很了不起吗?”海兰珠气嘟嘟的样子,“没见过逃跑也值得高兴的!”
自己的部下打了打胜仗,邓浩楠心中高兴。加上一大串的官衔给加到他的头上,邓浩楠今夜睡觉的时候,怕是都在偷着乐了。
登上水关长城,邓浩楠这时才能看到喜峰口关的整体布局。
在后世,喜峰口关邓浩楠没有看到过,因为后世的喜峰口关已经被水库所湮没,整个关防要塞沉在水中不见天日。
此时见到这个关城,顿时打破了邓浩楠以往对长城的认识。后世的长城只剩下了一条,给人的印象是长城就是一条。
此时俯视喜峰口关,才发现真正的长城却是有两道甚至是三道,还有很多短短的长城,更是不计其数。
在张安德的解说下,邓浩楠从新见证了历史上的喜峰口关。
喜峰口关建筑结构十分独特,关有三重,三道关门之间由坚固的基砖墙连接成一体。城墙有六个接触点均有空心敌楼,西城墙与长城主体相连。喜峰口长城建筑别有新意,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喜峰口分为关城和城堡两个部分,城堡坐落在群山包围的盆地里,四面用条石砌成,非常坚固,城墙有两丈多高,关门上建有13米高的镇远楼。关城建在城堡北面,三面临山一面靠河,由“日”字型的三道套城组成,关与关之间由坚固的石基砌墙连成一体。城墙的六个接触点均设空心敌楼,西城墙又与万里长城主体相通。古时无论是车马、行人,入关城都要通过三道门,可说是戒备森严,确是金汤之固。
邓浩楠是从水关过来的,水关并不再喜峰口关正面。
此时,喜峰口关突然鸣金示警,狼烟从西面的汉儿庄关口升起,一直传递到这里。
邓浩楠问道:“怎么回事?”
张安德道:“鞑子叩关,前些天便接到密云卫通知,数万鞑子和蒙古骑兵叩关,沿线已经严加戒备!”
跟着张安德一起登上镇远楼,居高临下,邓浩楠看到了鞑子骑兵沿着长城下的山脚一路快速追来。
原来,皇太极往南逼近明军将军石关后,并未发现邓浩楠等人的行踪。对于皇太极来说,没有抓到邓浩楠,顿时就发毛了。急令大军折向东,沿着长城脚下,向汉儿庄、喜峰口快速推进。
皇太极明白,邓浩楠已经跳出了他的包围圈,南面没有,唯一的可能就是东面的汉儿庄、喜峰口了。
皇太极大军抵达汉儿庄时,哨探突然汇报,在滦河有蒙古牧民发现一队人马造木筏南下。
范文程立刻判断是对方逃窜方向是喜峰口,因为滦河的下游过境喜峰口长城。
皇太极着急了,到嘴的鸭子竟然飞了,这是相当滴窝火。于是发兵急忙从汉儿庄向喜峰口赶来。
“是皇太极!”
张安德从邓浩楠口中得知情况后,急忙组织兵力防御。
狼烟四起,江山北望。
站在长城上,邓浩楠忽然间想起了屠洪刚的那首尽忠报国歌曲。
此时此景,是何等的相似。
忽然间,邓浩楠好像想起一件事情,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次战争,就是皇太极发动的“入口之战”。
入口之战!喜峰口!
这两个词语在邓浩楠的脑海中顿时被联系到了一起,皇太极是从喜峰口入关的。
邓浩楠心惊,难道这次皇太极就会直接从喜峰口入关了吗?
邓浩楠望向水关长城附近,水关两侧的长城都被洪水冲塌了一百多米宽,那个临时充当的寨门根本挡不住鞑子的冲击。
该死的!
邓浩楠的脑袋顿时大了一圈,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被历史给安排成了给皇太极的指路人。
这下好了,皇太极只要不是傻子,定能看到喜峰口水关防御上的最大破绽。
该死的!
莫非入口之战将要提前两年不成?
若是连累关内百姓生灵涂炭,那邓浩楠真的要憋屈死了。
喜峰口关城上,虽然有三千多明军登城防御,但是邓浩楠看到的却是老弱两级分化严重的兵源。
“怎么都是老弱?”
张安德苦笑道:“伯爵大人有所不知,戍守边关都是世代的军户和发配边疆的犯人。这年头,朝廷拖欠饷银,青壮之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邓浩楠担忧的道:“皇太极这次人马足有三万人,这些人如何防守得住?”
张安德叹道:“末将已经向遵化求援,只要能挡住三个时辰就没事了!”
邓浩楠明白,大明的军事体制虽然减轻了朝廷的负担,但是军人的待遇超低,加上发配边疆戍守的不是罪犯就是老弱,让他们当土匪去抢老百姓还差不多,让他们抵御敌人可就差远了。
不过,令邓浩楠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鞑子突然号角声扬起,竟然撤退了。
离着喜峰口五里外,皇太极皱眉道:“宪斗为何要阻止我进军?李小七就在城上,我们从水关可以直接攻进去。”
范文程道:“主人一路过来,长城遍地烽火狼烟,明军必有援军抵达。即便我们攻下了喜峰口,可是主人也逼将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皇太极顿时恢复冷静,刚才他又犯了冲动,一心想要杀死李小七报仇。
范文程道:“主人今次收获巨大,得科尔沁部,当保存实力回去争夺汗位。而喜峰口水关显然暴露了明军的弱点,若是现在就冲进去,虽然能得到些好处,但是日后明军定然有所防备。若是等到主人将来实力稳定,大金国力恢复之时,倾国力再攻喜峰口,一举拿下大明京城,则霸业可成。”
皇太极闻言大喜,道:“多谢宪斗提醒,我差点意气用事。”
范文程笑道:“主人应该感谢李小七才对,正是他带着我们找到了攻破长城的方法!”
皇太极闻言一愣,接着哈哈大笑,笑的他眼睛都快流出眼泪了。
不知是兴奋的,还是痛苦的。
鞑子撤退了,这令邓浩楠有些错愕。
不过,鞑子撤退,倒是令所有人松口气。
看着长城水关,邓浩楠十分担忧。他不知道历史上的鞑子是如何破了喜峰口的,但是眼前被洪水冲垮的水关无疑是破绽。
“张参将可知这水关能否挡得住鞑子的攻击?”
张安德苦笑着摇摇头,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关外是蒙古哈喇嗔部,已经跟咱们停战十几年了!朝廷将钱财和重心都转移到了辽东,蕲镇这里已经多年未曾修葺了。”
是了!大明跟蒙古恢复友好,将注意力都移到辽东,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将来鞑子控制了蒙古,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长城防御薄弱处叩关。
大明的财力都被转移到了辽东,尤其历史上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崇祯信了他,倾国力支持他,结果皇太极绕到蒙古,兵临北京城下,五年平辽成为泡影,令崇祯的希望破灭,不杀袁崇焕崇祯非得憋屈死不可。
年久失修,军备松弛,眼前的张安德不过也是混吃等死的那种心态,即便有雄心有报复,面对阉党横行,朝纲混乱的局面,也不得不放弃。
邓浩楠叹道:“加固这水关需要多少银子?”
张安德道:“加固了也没用!我们五六年都没有修过水关了!这些年来,冬天来的早,时间又长,寒冷异常,这滦河以前是小河,这些年河道拓宽了五六倍,每年两次大洪水,再坚固的水关也被冲垮了!”
邓浩楠道:“鞑子这次来到喜峰口,定然看穿了这水关的弱点,下次定会从你这里突破!”
张安德苦笑道:“这里多年都没有战事了,朝廷那些阁臣大员们根本不会搭理我们,上报朝廷也没用,除非鞑子的刀架到他们的脖子上,否则他们是不会相信的!皇上永远都只知道天下太平,天下盛事!”
忽然,张安德扇了自己一耳光,道:“早上喝多了,又在胡说八道,伯爵大人勿要——”
邓浩楠挥挥手,道:“你放心,本官可不是大嘴妇人!”
张安德拱拱手,道:“多谢!末将略备了些薄酒,还望伯爵大人不嫌弃!”
邓浩楠问道:“你也不容易,我这么多人就不吃你了!”
接着,邓浩楠叫来丁大牛,给张安德留下了三万两黄金。
“大人您这是!”
邓浩楠笑道:“喜峰口救了我和我的部下们一命,这三万两黄金我交给你!你自己留下也好,发给将士们也罢!只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这万万使不得!”
邓浩楠挥挥手,道:“我只是提醒你,鞑子肯定会再来的,你好自为之吧!”
张安德还要推辞,邓浩楠已然翻身上马,道:“后会有期!”
“多谢大人,大人慢走!?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