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感情,建立信任的机会仅此一次,巴蜀人怎可错过?
“不要叫她公主了。”宝鼎想了片刻说道,“咸阳危机四伏,倘若让人探查到她的秘密,将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
琴玥伸手揽住赵仪,看她已是泫然欲泪,心里不忍,于是对宝鼎说道:“公子,那你总要给她一个身份,否则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尤其现在琴氏已经到了风口浪尖上,自身也是岌岌可危啊。”
宝鼎惊讶地看了她一眼,心里对她愈发看重了几分。这个女子,果然不是寻常人,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却是有意提醒自己双方已经上了一条船,要同舟共济,不要惹了祸事后,拍拍屁股跑了,却把巴蜀人扔在咸阳的风暴里独自挣扎。忽然一个念头闪过宝鼎的脑海。琴玥既然话里有话,是不是琴家已经有了安排?
“我在边疆长大,远离咸阳,不知道的事太多,所以急切间也想不到办法。”宝鼎笑道,“玥儿可有什么妙策以解燃眉之急?”
琴玥眨了眨那对美丽的大眼睛,娇笑道:“公子可曾听说过夜郎国?”
夜郎国?夜郎古国?宝鼎霍然想到了那个湮没在历史中的古老王国。记得夜郎古国是被汉武帝所吞灭,如今正是鼎盛时期。这样一个古老的王国和隗氏、琴氏有什么关系?
“听说过。”宝鼎说道,“那是西南遥远之地的一个古老王国。”
“公子也不是孤陋寡闻嘛。”琴玥笑道,“隗氏、琴氏与夜郎国有九代联姻。现在夜郎国的老王后是我母亲的姑姑,王妃则是我的姑姑,如果公子同意的话,公主可以摇身变做夜郎国的公主。将来公子冠礼成|人,迎娶夜郎国的公主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更不会有人怀疑公主的真实身份了。”
夜郎国的公主?宝鼎顿时明白了巴蜀人的意思,这是要利用赵仪拉近双方的关系啊。好聪明的巴蜀人,拿我的女人做交易,左手进,右手出,一个钱不出,白赚啦。
将来与赵仪如何发展,宝鼎目前顾不上,暂时也还没有那个想法,这纯粹是王离那小子口没遮拦闹出来的误会,但让赵仪摇身一变,以夜郎国公主的双方出现在咸阳,却是一着妙棋,无论是赵仪本人,还是隗、琴两氏和自己,都能从中受惠,可谓一举多得啊。
这时宝鼎的目光从隗藏和琴珪脸上扫过,发现两人并无任何惊讶意外之色,可见此策是巴蜀人早就商量好的,不过借着琴玥的嘴说出来而已。再看赵仪,也是一样,不过她很紧张,一双泪水涟涟的眼睛望着自己,似乎担心自己一口拒绝。
直娘贼,巴蜀人拿一个蛮荒小国的公主身份就把赵仪收买了,真是太便宜他们了。宝鼎暗暗骂了一句,旋即做霍然顿悟状,嘴里更是夸张地发出了一声惊呼,“好,好主意,好办法。”宝鼎冲着琴玥轻轻拍了一下手,“玥儿,你这个情,表叔记下了,以后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
赵仪神情一松,暗自吁了一口气。隗藏和琴珪相视一笑,目露喜色,公子既然接受了巴蜀人的这份人情,那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这个头开得不错。
琴玥却是玉脸绯红,娇羞地啐了一声,“好不羞,哪有你这么小的表叔?以后不要提了,晓得无?”
宝鼎哈哈大笑,也不管什么礼仪了,当着众人的面拉住赵仪的手,凑在她耳边低语道:“你愿意吗?虽然这个蛮夷国的公主不值一哂,但好歹在咸阳也有个身份,不至于太过委屈了你。”
赵仪羞赧不已,轻声“嗯”了一下,“谢谢。”
宝鼎心里的担忧总算放下了,也是高兴,松开赵仪的手后,又对琴玥说道,“玥儿好好照顾她,表叔回到咸阳后送你一份重礼,如何?”
“休要再提,晓得无?”琴玥大为羞恼,狠狠瞪了宝鼎一眼,拉着赵仪走了。
几个人分宾主坐下。宝鼎再次感谢了赵仪的事,虽然觉得自己吃了亏,但没办法,这个亏只能以后再找巴蜀人补偿了,当务之急是与巴蜀人建立亲密关系,而赵仪这个“桥梁”来得非常及时。巴蜀人有意,宝鼎有情,双方再坐在一起,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心理上无疑亲近了几分。
“公主到了咸阳,还请表兄和小少主,还有唐老爹多多照抚。”
隗藏、唐老爹一口应诺。琴珪更是拱手说道:“公子宽心,公主现在是我们隗家和琴家的人,咸阳谁敢对她不利,就是和我们巴蜀人作对。”
“巴蜀人现在可以在咸阳为所欲为?”宝鼎一语双关地问道。
琴珪白净的面孔上立即泛起一抹羞红,双唇嗫嚅了数下,马上反问了一句,“大兄深夜前来,该不会是为了安置大嫂吧?”
宝鼎笑着点点头,看到琴珪毫不示弱的样子,让他不禁想起了前世的“谈判”。前世自己小人物,谈判的时候处于绝对弱势,没有底气,腰也直不起来,每到那时候就特别羡慕大公司的业务员。大公司有实力,实力决定一切,就连小小的业务员都趾高气扬,轻轻松松就能掌控谈判的主动权。如今自己不一样了,有实力了,虽然这个实力名不符实,目前还是处于借势状态,吓唬咸阳的大佬不行,但吓唬小鱼小虾绝对没问题。
坐在对面的隗藏、琴珪算不上大佬,但也绝不是小鱼小虾,谈判的艰难可想而知。自己的底细在他们面前无所遁形,若想打动他们,把他们拉过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帮助自己,必须抛下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的诱饵。
宝鼎最大的本钱就是对未来历史的把握,他知道隗状将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而这位丞相的执政时间非常长,他直接影响甚至改变了帝国的命运。随着隗状的崛起,巴蜀楚系也水涨船高,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直到帝国败亡的那一刻,巴蜀楚系都在影响甚至控制着帝国的政局。
把自己与这艘大船捆在一起,或者直接登上这艘大船,利用或者控制巴蜀楚系这艘大船在历史的洪流中劈波斩浪,自己才有可能实现今世的抱负,把帝国从败亡的巨大漩涡中解救出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宝鼎深夜拜访巴蜀人,并决定借助自己背后的强大实力,直接掌控谈判的主动权,让巴蜀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最终让巴蜀人和自己都能利益最大化。
换句话说,宝鼎就是在既定的历史轨迹上顺势推一把巴蜀人。现在巴蜀人处境艰难,眼前云山雾罩,看不到未来,这时候如果宝鼎带着他们冲出迷雾,把他们推到既定的历史轨迹上,宝鼎从中得到的利益可想而知。在巴蜀人最困难的时候,当然了,这个困难是宝鼎蓄意制造出来的,但宝鼎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和他们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这比巴蜀人走出迷雾后再去攀附,那获得的利益根本就是天上地下,不可相提并论啊。
今日咸阳,楚系最大,朝堂称霸;老秦人其次,横行军中;山东外系因为有大王的支撑,勉强维持;独有巴蜀人的实力严重不足,姥姥不痛,舅舅不爱,典型斗争的牺牲品。比如过去成蛟之乱中,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嫪毐(o/ai)之乱中,以赵太后为首的赵系,都是属于不自量力,自寻死路的牺牲品。这些牺牲品之所以被人牺牲,就是因为贪婪,因为贪婪而被人利用,最终灰飞烟灭。
巴蜀人和过去的韩系、赵系相比差远了,但他们也是外戚,而且是双重背景的外戚,在朝堂上属于天生的“墙头草”派系,只要时机把握的好,做个“不倒翁”型的权力派系,还是大有可为。
宝鼎就是看到了巴蜀人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蓦然想到了隗状之所以上位的原因,于是他马上想到了对策,匆忙返回到行辕找巴蜀人商议。
“我当然不是为了安置公主而来。”宝鼎笑道,“我马上要去河北战场,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回咸阳。这段时间咸阳风起云涌,你们既有危难又有机遇。危难你们自己当然清楚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可曾看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机遇。”
机遇?隗藏三人面面相觑,目光中不约而同的掠过一丝喜色。难道公子要在关键时刻给巴蜀人以助力?
看到三人都沉默不语,宝鼎继续说道:“你们是不是恨我把巴蜀人拖进了风暴?但没有风险哪来的机遇?以你们这种保守求稳、瞻前顾后的做法,若想让巴蜀人崛起,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因为不管是楚系外戚还是老秦人,包括大王所信任倚重的关东外系都不会给你们崛起的机会。机会要靠你们自己去争取,富贵险中求,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利益。”
“愿闻其详?”隗藏躬身为礼。
“那夜在东篱寓,你曾提到左右丞相的事。”宝鼎说道,“其实你自己也知道,你名义上为巴蜀人争取,其实是想把机会送给老秦人或者关东外系,当他们和楚系外戚为了丞相公的位置大打出手的时候,你巴蜀人就能自保了。这不过是一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计,因为你们马上就要遭到楚系的疯狂报复,假如老秦人和关东外系不全力相助,你们必定被赶出朝堂。”
隗藏、琴珪、唐老爹骇然变色。如此隐秘之策,竟然给宝鼎猜出来了?这小子到底多大年纪?十五岁还是五十岁?怎么会有如此慎密的心思?
看到三人的表情,宝鼎知道自己猜对了。他淡然一笑,郑重说道,“你们错了。如果依此计而行,巴蜀人必遭重击,全军覆没。你们以为老秦人和关东外系会在乎一个丞相公的位置?他们在乎的是削弱楚系的力量,而挑起楚系内讧,让楚系自相残杀,正是他们乐于看到的事。”
“请公子赐教。”隗藏再度为礼。他当然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但宝鼎一拳打伤公子厉,王贲又来了一个刺杀未遂,摆明了就是要把巴蜀人拖下水,他能怎么办?措手不及之下只能见招折招,走一步看一步了,谁叫巴蜀人实力不济呢?
“咸阳已经乱了,风暴正在肆虐,巴蜀人不妨乱中取胜。”宝鼎也不隐瞒,直接说出对策,“楚系肯定不想自相残杀,只要没人给出巴蜀人背叛他们的证据,楚系外戚即使知道你们背叛了,也只有哑巴吃黄连,自吞苦果。以你们和楚系外戚的关系,澄清误会,重修旧好完全不成问题。”
“公子刚才不是说老秦武人和关东外系要乘机打击我们吗?”琴珪问道,“你如何保证他们不会拿出证据?”
“那是因为你们的眼睛被强大的楚系外戚所蒙蔽。在你们看来,楚系外戚就是大秦国的掌权者。”宝鼎笑道,“错了,你们大错特错,请你们擦亮眼睛,看仔细了。在大秦国,至高无上者只有君王。”
隗藏、琴珪和唐老爹霍然顿悟。说到底,此计的关键是巴蜀人投靠秦王政,向秦王政效忠。只要秦王政坚决维护巴蜀人,那么老秦人和关东外系自然不会出手打击。楚系外戚没有巴蜀人背叛他们的确切证据,当然不会傻到挑起内讧,自相残杀。
“你们名以上属于楚系外戚,暗底里却效忠于大王。”宝鼎笑道,“那么晋阳私盐大案爆发后,当大王提出改相国为左右丞相时,老秦人和关东外系会鼎力支持,而楚系外戚会坚决反对,当两派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王提议由巴蜀人出来当任丞相公,试问,楚系外戚还会反对吗?楚系外戚不反对,老秦人和山东外系还会反对?大家都不反对,隗状大兄顺利做了丞相公,那么大王分相国之权,削弱楚系外戚的目的就顺利达到了,试问大王会不会感激你们?大王既然感激你们关键时刻的支持,自会投桃报李,那么巴蜀人的崛起还需要怀疑吗?巴蜀人崛起了,朝堂上就有四股强大的势力,大王随即可以固干削支,一步步压制楚系外戚,夺回权柄。到了那个时候,楚系外戚即使要对付你们,也是有心无力,忘天兴叹了。”
隗藏、琴珪和唐老爹怦然心动,两眼发光,尤其唐老爹,更是神色激动,连声呼好。
“公子,我们如何取信于大王?”隗藏问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假如秦王政不相信他们,那宝鼎的这个计策就是空谈。
宝鼎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了那面金质黑鹰令牌。
“你是黑冰?”琴珪骇然惊呼。
“你有黑鹰令牌?”隗藏显然比琴珪更熟悉神秘的黑冰台,他一眼就看到了黑鹰令牌的材质,那可是一面金灿灿的黄金打造的黑鹰令牌,整个大秦国也不过只有寥寥数枚,而能拿到这块黑鹰令牌的人,绝对是大王的亲信。
宝鼎把黑鹰令牌递给了隗藏,“你拿着这块令牌,还有我写给大王的密信,马上回京,依计实施,确保隗状大兄在形势最为混乱的时候,脱颖而出。”
隗藏的手有些颤抖,心里更是窒息难当。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公子宝鼎和秦王政的关系竟然如此亲密,而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足以保证秦王政相信巴蜀人的投奔。隗藏接过了黑鹰令牌,“公子,信呢?”
“这封信至关重要。”宝鼎说道,“如果你们同意我的计策,我们就商量出一个详细的办法,然后禀奏大王。”说到这里他望着隗藏问道,“你有办法把黑鹰令牌和这封信亲自交到大王手上吗?”
“我没有办法,但我大兄可以做到。”隗藏强自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沉声说道。
“好。”宝鼎断然一挥手,“写信。”
第一卷 崛起 第79章 斩首
第79章 斩首
宝鼎只是根据历史轨迹和目下自己所掌握的咸阳局势做出了隗状乘乱上位、巴蜀人乘乱崛起的推断,至于历史的真相是什么,他不知道,隗状何时成为丞相公,他也不知道,此计能否如预期一样成功,他同样不知道,但他凭借前世的人生经历,牢牢掌握一点,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追到的,或许自己的计策就与历史的轨迹相重合,历史的这个节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
宝鼎踌躇满志,他的信心、背景、实力尤其与大王的亲密关系,成功影响了巴蜀人。隗藏、琴珪和唐老爹在扑面而至的重压和彷徨无计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就接受了宝鼎的计策,他们的思路不知不觉就为宝鼎所牵引,走向了历史所注定的本来就是应该由他们所走的路。
隗藏迅速拟定了一个具体实施方案。黑鹰令牌不过是引介所用,敲门砖而已,若要让大王相信并接纳巴蜀人,这份具体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其中不但要体现巴蜀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出巴蜀人对大王、对王国的忠诚。
隗藏、琴珪和唐老爹颇费了一番心思,宝鼎则一直沉默。一则他写不出来这时代的文章,开口就露馅;二则他不熟悉咸阳,不熟悉大秦津法,更不知道咸阳派系间具体的复杂人事关系,至于大大小小的朝争内幕更是一无所知,他有心无力,想插嘴都插不上。
宝鼎拿出了大策略,然后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这让巴蜀人愈发觉得他莫测高深,思量着如何用更多更好的办法拉近彼此的关系。
这封密信写了很长时间,修修改改,最终誊抄完毕,已是夜中已过了。宝鼎装摸作样看了一下,隗藏又逐字逐句解释,唯恐宝鼎有误解。这封密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关系到巴蜀人的生死存亡、巴蜀人的未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好。”宝鼎就一个字,接着他看看三人,笑道,“我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下次在大王面前露馅了,受到责罚,我可要找你们。”
隗藏三人大笑,心里的紧张不由稍减了一些。宝鼎当着三人的面,将羊皮密信放进铜管,烧上泥封,然后郑重交给了隗藏。
“表兄打算何时返京?”
隗藏恨不得马上就走,但他知道现在还不能走,还要帮助宝鼎做一件事。
“公子打算何时动手?”
宝鼎微微一笑,“黎明之前。”
“那就天亮之后吧。”隗藏说道,“天亮后我就日夜兼程返回咸阳。”说完他把金质黑鹰令牌递还宝鼎,“公子用完之后再给我吧。先前我就在想,王翦哪来的胆子擅自查抄辎重大营,没有大王的诏令冲撞辎重大营可是诛灭三族的重罪。想来想去,或者也只有公子才敢冲撞。公子刚刚从北疆蛮荒而来,将来可以用不知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