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远征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其中很多都是朱祁钰没有考虑到的或者说是之前所不重视的。而且很多根本就与远征作战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却将对帝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其中社会劳动力的缺乏问题就在这个时候显得非常的严重了。
帝国劳动力匮乏的问题一直就存在特别是在景泰十五年的时候达到了顶峰整个社会欠缺的劳动力竟然达到了五百多万。而当时明帝国的人口才一亿两千万左右适合的劳动力(男性)在两千五百万左右。也就是说整个明帝国缺少六分之一的劳动力。显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劳动力欠缺已经成为了制约帝国展的头号问题。
早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就有大臣提交了奏章希望通过鼓励生育的方式来增加社会劳动力。不过朱祁钰直接就驳回了这个奏章因为鼓励生育并不能在短时间之内见效而且集中在这一期间出生的一代人将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从抚养到今后的就业这都将彻底的破坏帝国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显然鼓励生育本身的坏处远远过了好处。
景泰十二年也就是在日本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之后的那一年又有大臣提出了通过引进国外劳动力并且给予一些在帝国工作的外国劳工适当的社会地位的奏章。这直接催生了帝国从日本雇佣劳工的事情不过最后朱祁钰仍然拒绝给予外国劳工作为帝国臣民的身份。在朱祁钰看来如果大规模的引进劳工地话这将改变帝国的社会结构。而且必然会对帝国的未来造成深远影响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是非常难以预料的。
当然大规模的引进劳工已经成为了一种解决帝国劳动力匮乏的主要手段。当时从日本招募的廉价劳工以及大量从南洋西洋涌入帝国地劳工总量近五百万这几乎填补了帝国劳动力地缺口。不过。从根本上讲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些劳工在帝国地身份没有得到确认与肯定随时面临着被驱逐出境的危险。而正因为这些劳工的身份不稳定。所以大部分工厂主都不愿意花钱对他们进行大规模地培训而且帝国相关的法规也严格限制了外国劳工所能够进入的行业很多保护性的行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战略性行业中是不可能出现外国劳工地身影的。显然这些外国劳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朱文正答应在半年之内准备好远征的作战物资的时候他还真没有考虑到劳动力欠缺这个问题。本来解决劳动力匮乏地部门是内务部、劳工部与工商部。而这基本上与国防部是没有关系的。另外朱文正也确实不是这方面地人才自然没有意识到劳动力匮乏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而当他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自然也就只能老实的向皇帝汇报
在看完了朱文正提交的奏章之后。朱祁钰长长的出了口气。这份奏章的内容并不多不过中些思想是很明确的。当然朱祁钰也看了出来这不是朱文正亲自起草的奏章因为其中的很多词语用法不是朱文正的习惯。显然朱文正是找人带笔的。不过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朱祁钰也知道国防部长不是解决劳工问题的人员。
“看来问题比我们所想像的要严重得多啊!”朱祁钰把奏章合了起来“按照你现在所统计的情况帝国的重要行业欠缺的劳工数量竟然达到了一百万?”
“陛下臣不敢谎报情况!”朱文正的神色也不大好看“这是臣经过了仔细调查之后得出的结果。臣所说的重要行业是军火矿业冶炼纺织化工这五个行业。而这其中军火化工以及冶炼这三个行业中缺少的劳动力是最多的。比如叶氏集团已经在招募新的工人时将工资提高了一半不过招到的合格工人的数量非常有限。在为了保证军火生产叶氏集团不得不再次提高了工人的加班时间并且将加班薪水提高了一倍。一千一名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是五个时辰现在已经提高到了七个时辰。而按照长期劳动来计算的话一名工人一天的极限劳动时间是八个时辰再提高的话就只能降低生产效率了。而就算将劳动时间提高到八个时辰再次提高加班薪水的话都无法满足军火生产的需要!”
朱祁钰暗自苦笑了起来。军火工厂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极端。作为战略保护性产业军火工厂的工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够被录用。当然在与工厂签订了合同之后这些工人将终身在工厂工作。而很多军火厂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尽量减少工人的数量。特别是在这五年中很多工厂的老工人都6续退休了而在军火订单逐渐减少的情况之下大部分工厂并没有按照一比一的方式用新工人替换老工人。结果工厂的生产成本是控制了下来不过如果要突然恢复全面生产的话那么就将出现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了。而要想在短时间之内补充工人的话这几乎不可能。
“另外其他产业的劳动力缺口也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在郑梦秋提交的报告中他的那些纺织工厂缺少大概八万工人而胡大名的海运集田缺少的水手大概在五万人左右。还有在化工方面叶氏集团的劳动力缺口在五万左右……”
当朱文正将这些问题一个个的讲出来的时候朱祁钰心里都是大惊不已。在和平时期大部分工厂保持正常的运转其开工率在全运转的三成左右这就已经足够满足国内市场以及出口的需要了。可是在帝国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就必须要让工厂进入全运转状态而只能满足三成生产力的工人就算将其劳动时间增加近一倍也不可能让工厂地机器每天都不停的进行运转!
“那么我们有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