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嘴巴里塞满了馒头,抬头看了看。不知道是我眼花了还是饿晕了,依稀中,我看到一个戴着虎头面具的背影,正骑着马飞速的离去。
有了那块救命的馒头做支撑,我的精神一下恢复了许多。可是,我很快的就意识到,虽然这块馒头救了我,但接下来呢?一天后,两天后,十天后,我依然要面对被饿死的困境。
我摸了一下我的头发。连续的劳累,加上饥饿,我的头发现在已经乱的像稻草一样了。这几天我风餐露宿,席地而睡,脸上估计也很脏吧。我无奈的苦笑了一下,突然脑海里迸出两个字来:
乞丐。
我现在,估计跟乞丐没什么两样了吧。老天就是这么公平,十年前,从吴家村逃难出来,我本来就应该沦落为乞丐。不过,幸亏有院长收留我,才让我过了十年安逸的生活。可是,现如今我依然品尝到了做乞丐的滋味。那正应验了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这个时候,突然听到北柳镇四处都鸣响了敲锣的声音。锣声很大,而且很多,瞬间就传遍了北柳镇的各个角落。我抬头望去,几个士兵打扮的人,正在敲着锣。镇上的人们不明白出了什么事,纷纷围了上去。我也站了起来,过去看个究竟。
北柳镇不大,人口流失的也很严重,因此,整个镇上的人并不多。那几个敲锣的士兵看了看这些镇上的老弱病残,目光中流露出不屑。
一个高个子的士兵举了举手,其他的几个士兵都停止了敲锣。这个高个子士兵冷漠的扫视了一下四周,高声说:“北柳镇的人听着,如今北方战事紧张,前方人手吃紧!作为我大卫子民,应当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现在,我军正要开赴前线,路过北柳镇,稍作停歇。如果有想投军报效国家的,我们的大营就在北面二里之外!”
高个子士兵说完,也没有再三重申,就和其他几个敲锣的士兵一起,离开了。而四下围观的人们,也都快速的散了开去。
看情形,这应该是临时来征兵的。但是,似乎没做什么动员,甚至那几个士兵像是走过场一样,敲敲锣,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官方话,然后就走了。很明显,大家都心知肚明,北柳镇是不可能征到什么兵的。而大家也不过表面上做点形势而已。
看着四散离开的人们,表情也很是麻木。看起来,北上经过的军队,都会按照惯例到这里来宣读一番,走个过场。这里的人们也看多见惯了吧。
征兵?我心念一动。去当兵,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吧。首先,我要去的就是北方,军队肯定是北上的。其次,当兵一定有饭吃,弄不好还有军饷发,好像不错。最后,混在军队里,李太师一定想不到,想要找到我,那更不容易了。
当兵,好像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刚才那几个兵说,大营就在北面二里外,走过去应该不远。
既然决定了,我就赶紧动身了。往北不远,就可以看到白茫茫的一片营帐,大营果然就在那里。我加快脚步,快速的往大营那边走过去。
来到大营前,我看到了以前只有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场景。无数个白色的帐篷,整齐的排列成一个四方形,阡陌交错,错落有致。帐篷的外围,整整齐齐的扎着木栅栏,木栅栏头是尖尖的。
我目测了一下,这里大约有几千个帐篷。按照每个帐篷四个士兵来计算,这里少说也有上万士兵了。
在大营入口的地方,有块牌子,上面写着“新兵征集处”,牌子前有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叠白纸,边上有笔墨,可是却没人。我在桌子前站了半天,也没一个人出来。再等一会,等到我脚都酸了,还是没人出来。
无奈之下,我只能扯开嗓子喊:“有人吗?我来从军!”
过了半晌,依然不见人出来。我只能再次扯开嗓子喊,一连喊了几次,这才有人,懒散的从大营里走了出来。他打量了我一下,然后慢悠悠走到桌子后面,坐了下来,拿起了笔,头也不抬。
“姓名。”
“吴辽。”
他猛一抬头,似乎有点生气,再次大声的说:“姓名。”
“吴辽。”
他霍的一下站了起来,用笔指着我的鼻子大吼:“小子,你是故意来捣乱的吧?这里是军营,你当什么地方啊!”
我无奈的解释:“对不起长官,我真的叫吴辽,口天吴,辽阔的辽。”
那人一滞,思索了一下,才慢慢的坐了下来,嘴巴里嘟囔了一句:“这是什么狗屁名字!”接着问道:“出生地。”
“吴家村。”
“吴家村?”那人又抬起头来,惊奇的看着我,但什么都没说,又低下头去,“原先做什么的?“
我想了想,说:“开始是种地的,后来到书院当杂役。”
“今年几岁了?”
“十八岁了。”
“有什么专长?”
“专长?”我想了一下,“我会做饭,算专长吗?”
“做饭?这算什么专长。还有别的吗?”
“没了。”
那人掏出一块木牌,丢给我:“进去以后,第三排,左边第五个营帐。”
说完,他就站起来走进去了。我拿着那块木牌,低头看了看,上面写了个数字。
十三。
我靠,我怎么就那么背,参军拿个牌子,都是十三号。
我拿着牌子,走进大营,按照刚才那个人说的,第三排,左边第五个营帐。我站在营帐外,营帐的门帘并没有拉起来,而是敞开着。营帐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里面其实很简单,正对着门口的,是一张大桌子,营帐两侧是两张小桌子。不过,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桌子很矮,都快贴到了地板,而且没有椅子,坐的地方只有一个圆的蒲团。
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营帐里,居然没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