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辛亥大英雄第37部分阅读(2/2)
样是他,作为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地道的中国通,也是袁世凯的大的国外支持者,他在远东的一举一动往往就能影响到欧洲对华政策走向。

    除了日常工作外,这几天他的目光一直在扬江上空盘旋,他当然希望袁世凯能够尽早稳定南方的局面,可随着扬子江沿岸各地纷纷独立,尤其是江浙沪地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小仓山大捷更是彻彻底底颠覆了南军不堪一战的形势,如果任由时局继续恶化下去,恐怕连白厅都会感觉担忧。

    今天的他已经没有了领导群雄国硬生生将袁世凯捧起来的从容,俄国熊已经和日本已经签定了秘约,两个国家对东北似乎要有所动作。大英帝国的利益不在北方而在扬子江,但偏偏扬子江中游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人和一支越打越强的军队!当然,现在还没有人敢于挑战大英帝国的权威。将来呢?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官,他需要考虑得更长久些。

    何况他来说,一个更严重的威胁已经开始显现,那就是……德国!

    从桌上拿起几份今天的报纸,除了纷扰的各地独立消息外,每张报纸头版都是小仓山大捷和一个人的照片。一个出乎他意料,根本不在那本名单上的年轻人,杨秋!

    22岁、谜一般崛起,据说原来只是中国陆军第八师的一位辎重兵,现在却已经成了湖北革命国防军总司令,整个南中国最耀眼的将星!而且还和德国有了丝道不明说不清关系的年轻人。

    表面上看,他和德国之间似乎只是纯粹的军火买卖,可朱尔典不相信。因为昨天有消息传来,德国不仅买走了俄国储备在远东的麦德森机枪转售给他,最让人奇怪是居然还从国内调集了大批成套的军工制造设备和军火,正马不停蹄的赶来上海,整个金额据说高达数十万英镑!

    交易对象是谁还不得而知,但应该和这个人应该有点关系,为此他发动了所有人手,甚至还恳求白厅调动了国内情报部门,可至今仍无法得到一位辎重兵怎么会有那么多钱,而且还能和德国走到一起的情报。这让他深感担忧,他不怕简单的军火交易,怕的是交易后面的故事。他深知,欧洲北海两岸的火药味已经无法控制,对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来说除了要在欧洲压垮对手,也绝不会忘记在再远东这片沃土上打击一下对手。

    扬子江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复杂如蛛网的水道联系着整个远东最富饶的地区,别说德国,就连盟友法国和日本都垂涎三尺,美国人更是一再要求门户开放,若非白厅维持着庞大的远东舰队,或许他们早就扑上来撕咬瓜分了。

    但即使有远东舰队坐镇,也难保这些人会趁机捣捣乱,换做自己也绝不会放弃这个给对手制造点小麻烦的机会,何况是威廉二世那个疯子。

    “约翰。”

    听到呼喊,参赞约翰摩恩走了过来,他也是在华多年的中国通,他早就猜到了朱尔典的心思,说道:“公使阁下,我觉得您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如果任由战争继续扩大,甚至出现划江而治的现象,那么我们在华多年维持的利益很可能会被别人辍取,我的建议是……是时候考虑坐下来了。”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约翰。”

    约翰摩恩指着地图:“很显然,随着江浙沪的独立,加上南京正在激战随时可能沦陷,袁世凯阁下已经必须分兵考虑了。原来他还从容有余,但丢失了一个师后,他的士兵已经不够!而且此刻还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北方同样因为蒙古正在变得不安稳,如果加上津浦线,或许他要招募那些拿着长矛和木棍的农民了。”

    朱尔典很同意这个分析,问道:“约翰,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坐下来谈判吗?”

    “公使阁下,事实上我觉得您应该更清楚他们双方的底牌,对这些所谓汉人来说,打得在激烈也都是自相残杀,他们不会不明白如果两败俱伤谁会得利。”

    “可是……”朱尔典皱起眉头,拿起报纸交给了约翰摩恩:“他该怎么办?而且你认为通过谈判,能保证出现一个统一且愿意承担满洲人留下的合约,确保我们在华利益不受侵害的中央政府吗?”

    约翰摩恩扫了眼头条上杨秋的照片,微笑道:“是一位将军,年轻的将军!但他却被困在了杨子江上游,只要我们控制住江浙沪,他就无法威胁我们……至于您的担忧,让我想起了一句中国名言。”

    “王侯将相,宁乎有种……”

    朱尔典微微一笑,约翰的提示已经很明显了,中国党人已经从中游全面败退,这预示他们将来无法控制那么多手握兵权的都督和将军们。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兵权意味着政治实力,野心会随着军队逐渐变大!所以只要能促成谈判,就能通过分化、拉拢逐步瓦解南中国。捧起袁世凯也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但他在北方的力量却是遏制俄国和日本,损坏英国利益的唯一选择,只要能确保让他领导一个名义统一中国,那么就能确保大英帝国的利益不受侵害。

    “约翰,你去见一见袁世凯吧,告诉他我们愿意给予他外交上的一切支持,我也会尽快说服银行团提供第一批贷款。另外……我们也该找位代表,去接触一下他了。”朱尔典最后看了眼报纸封面上的杨秋,重重扔在了桌上。

    约翰摩恩是个老道的外交官,他知道该怎么去做。所以等他离开后朱尔典立刻为自己倒了杯咖啡,然后点上雪茄静静地重复看了一遍报纸。这个年轻人已经初步控制了湖北、湖南,如果四川扬子江中上游会全面脱离大英帝国的掌控被德国人渗透进去吗?或许,该和他交换一些东西?

    第一一二章 什么位子才能满足

    小仓山大捷两天来,到底有多少人多少事被卷入其中根本无法统计,随着杨秋率部即将回来的消息传出,汉阳更是乱哄哄闹成了一团。

    “嗷嗷。”

    校场内,十几头一百多斤圆滚滚的大肥猪绕着圈子左冲右突,它们嘶叫着,奔突着,躲避着所有的两腿生物,将原来42标大营闹得鸡飞狗跳,不少甚至还冲破了卫兵防线向江堤跑去。

    身后挥舞长长杀猪刀围着围裙的伙头军们大呼小叫,眼看司令就要带一师和二师的弟兄们凯旋而归了,却不料买来待宰的肥猪们趁小战士一下子没注意全都跑了出来,这要是让它们跑了,还怎么对得起回来后急需美美饱餐的英雄们!

    “他娘的,逃兵!你们这帮逃兵!老子连北洋都敢杀,还不信对付不了你们!”伙头军叫得凶可战斗力极差,不得不求助戍卫营,上百号人对一群肥猪们穷追不舍,大呼小叫声闹得整个大营都乌烟瘴气。

    刚刚抵达的湖南国防军第四师的官兵们看到这幕哈哈大笑,连很多围观的百姓都笑了起来,纷纷“见义勇为”加入了抓捕逃兵的行列,让正准备一起去玉带门迎接的萧安国和宋子清等人哈哈大笑。

    由于北洋继续盘踞刘家庙,杨秋无法沿京汉线南下,部队需要走汉川绕回来走玉带门进城。等他们抵达玉带门时这里已经被挤爆,数以万计得知消息从三镇赶来的百姓将这里挤满,大树和楼顶上都爬满了人,提前赶来的戍卫营和三师一个旅不得不用枪杆框出一条路,等待英雄们凯旋而归。

    “黎督来了。”

    宋子清扭头看去,一身戎装的黎元洪在汤化龙等人的拥簇着和欢呼中走了过来,这让他微微皱了皱眉,明显老狐狸就是想借机稳住自己的地位。除了四川待定外,湖南还有谭延闿,这让他担心杨秋和国防军未来到底该如何走,看来是时候听他说说未来了。

    “好,好啊!都是我们湖北的好兵!”黎元洪脸上看不出任何忐忑和不安,仿佛率领大军获胜的是他自己,见到宋子清等人后一一握手问好,让很多激进的年轻军官看不惯,大战惨烈时躲在武昌没见出来安慰军心,现在到来抢功了。

    黄克强和宋教仁走在后面脸色不好,他们离开已成定局,倒是汤化龙满脸红光一个劲和军官们谈笑风生、拉着萧安国的手更是没松开过,这股熟络的劲头让旁边的士绅和商人眼睛发红,黄克强惨败,党人势力衰减的厉害,除了老狐狸还能暂时安坐外,将来恐怕就杨秋和这位说了算,所以很多人开始都暗动心思,想着是不是去拜访一下。

    见到汤化龙和黎元洪一来就顾着卖弄,张文景也不是很开心,这些立宪派总是在骑墙,一会攀附黎元洪,一会和黄克强勾搭,现在自己这边大胜了就一窝蜂赶来,真应了杨秋那句话,一群陈芝麻烂谷子!就不知道最后要以什么方式解决他们了。

    “回来了!杨司令回来了!”

    “立正!敬礼!”

    就在众人心思乱飞的时候,一声嘹亮的口号让大家都闭上了嘴巴,士兵们全体立正,手中的枪托往地上狠狠一跺,腰骨笔挺笔挺的!就仿佛一杆杆出鞘的利剑般锋芒乍露,目光全扭向了左边。

    苗洛和芮瑶挤在人堆里,看着马背上那个熟悉的身影缓缓靠近,冬日里的旭阳洒在他身上,竟然幻起了一层淡淡的光晕,数以万计的目光全都被吸引了过去。

    在他身后,就是凯旋而归的士兵,缴获的德造1888扛在肩头,硕大的75毫米日本野炮被战马拖着,不少人腰上都还挂着北洋制式军刀。坚定地眼神、皱巴巴的衣服、疲倦的脸庞和锃亮刺刀交织在一起。望着徐徐走来的他们,四周一片安静,数万颗心脏越跳越烈。

    突然!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队伍中响起,声音如同一抹锋锐,由轻变响直至嘹亮。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刀枪映血,心似铁胆泪茫茫。汉家郎拔剑闯,谁能相抗!山河血,千古沙场,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

    一万多张嘴巴里,同时哼唱起一曲改编过的《精忠报国》歌,嘹亮的歌声如同寂寂夜色中的一抹闪电,扯开了沉重地历史幕布。随着一具具忠骨尸骸被扛着出现在视野中,泪水一瞬间就爬满了所有脸颊。雄浑的歌声不仅仅再告诉人们,昏庸的中央帝国正在被埋葬,也在告诉全中国!汉家儿郎再次挺起了胸膛!

    后来,一位在场的《申报》记者这样写道。

    “歌声起,愈四方,直泻人心!汉家郎,战沙场,映血沙场!”

    宋子清等人都没想到杨秋会来这一手,也全都被歌曲激得心神摇荡,等到他下马,更多的泪水流了下来,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叫喊了起来,欢呼顷刻间从几万胸膛内迸发而出。

    “驱逐胡虏!耀我中华!国防军万岁!杨司令万岁!”一声一声的呐喊中,刚才黎元洪和汤化龙带来的暗流瞬间就吹得烟消云散。

    杨秋步履稳定向黎元洪走去,这一刻知悉内幕的人全都屏住呼吸,当两人相距一米时,众目睽睽下他猛然立正,腰杆挺得直直,用一个完美军人的形象重重敬了个礼结束欢迎式,这时大家才发现自己已经后背已经凉飕飕难受。

    “报告,国防军杨秋,率部出征归来,向黎督缴令!”

    笔直地身躯,庄严地军礼,还有嘹亮的声音,再次让全场了起来,等老狐狸哈哈笑着回礼后,杨秋忽然环顾四周缓缓举起了右臂。没有人明白那代表什么,但所有人都相信那是个胜利的手势!刹那间全部热情都被点燃,被奴役了数百年已经变得麻木和冰冷的血液,在这一刻完全燃烧!

    一声声呼喊,比当初登台祭天都要响亮,让包括王安澜和胡瑛在内的很多人暗自揪心杨秋会不会废掉黎元洪,但一老一小却似乎谈的很融洽,杨秋放下手笑道:“汉口还不太平,黎督您怎可轻易涉险。”

    “呵呵欢迎我们的大英雄回来嘛,区区流弹倒也不怕。”黎元洪哈哈一笑,故意咬重了流弹两个字。

    杨秋摘下帽子捏在手心,似乎根本没察觉到暗示,边走便问道:“黎督,我听说最近苏浙沪闹得很凶,昨天陈其美还来电要我们派人去上海协商建立新政府的事情?哼!一个杨梅大疮的混混,是不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要不是我们死拼北洋,能有他们的今天?黎督您应该早作打算,切不可增涨这种歪风,否则将来黎督您恐怕一无所获。”

    两人边说边走,雷猛和哈坎带人隔出了一个空档,由于大批北洋俘虏开始沿江而下,所以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那边吸引,四周一下子清净了很多。黎元洪没想到他故意装作没听到自己的暗示,反而担心起自己的前途来,忽然呵呵一笑:“辰华说的是。可惜黎某年纪大了,依我看不如辰华来做都督如何?”

    杨秋脸色一变,郑重道:“黎督这是何意?国家还没影子,您就要撂挑子了吗?这样做岂不是寒了数万将士的心?!此事莫要再提了。”

    他这番郑重到让黎元洪一下子懵了,不明白他打什么主意,呵呵撇过这件事继续说道:“苏浙沪这段时间也闹得太不像话了,居然还擅自扣了我们的船,辰华你打算怎么处理?”

    杨秋指尖勾着军帽,望着一对对被押入临时战俘营的北洋兵,想想后说道:“此次虽能大破第四镇,但实则我们自己也损耗严重。第一、第二师仅剩一万七千余,两个加起来也才堪堪可比北洋一镇,第三师损失更重,没三四个月恢复不过来,四师倒是新锐,人数也有两万余,可都是新兵,所以。”看一眼黎元洪说道:“我们恐怕也打不下去了。”

    别看黎元洪一直躲在武昌担心自己的位子,军队情况还是知道的,说道:“辰华说得既是,也该是坐下来谈谈的时候了。”

    杨秋微微一笑:“不仅要谈,还要让全国一起来谈!辰华不才,但怎么说也正面打败了北洋一个镇。依我看黎督不妨即刻发电报邀孙文先生来湖北,将来嘛我们湖北总归是要领导群雄的,都督您也该升一升。”

    黎元洪更糊涂了,心道这个杨秋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又是邀请孙文,又是让自己升一升,既然如此为何还还打压黄克强之辈呢?难道!望着那双深邃的眼睛,他忽然明白这个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了,也不戳破笑道:“陈其美这帮人的确是太不像话了。辰华说得对,我们再不济那也是首功之臣,怎么能让他随便搓捏。你放心,回去我就发电报。”

    杨秋笑笑,老狐狸其实也挺可怜的,j猾却又胆小,偏偏还不舍得放权。首义后扭扭捏捏当都督、现在躲躲闪闪试探自己,都是怕丢权。平行世界里因为湖北被打残才不得不妥协袁世凯,所以见到自己不动他,一下子心思又活泛起来。

    可是作为现代人,他怎么会不知道民政权的重要性,只是当湖北都督,怎么还能统辖其它省份呢?三个省一支能打败北洋的新式军队!孙先生怎么也要笼络一下吧?或许一些人,已经再考虑什么位子才能满足自己了吧!杨秋心底微微一笑,暂时撇除延伸而来的想法,正要说话胡瑛忽然走来过来。

    起义后胡瑛就出任了外交部长,历史上他鼓动宋锡全不战而逃差点丢了命,最后不得不辞职去了上海,现在倒是意气风发,先向杨秋问了句好后,才对黎元洪说道:“黎督,英国公使盘恩参赞正在都督府想见您,听说是来谈和谈的事情了。”

    “哦?英国人。”黎元洪喜形于色,英国人插手说明这场仗打不下去了,立刻看一眼杨秋问道:“辰华,你看。”

    “都督,今天辰华有些累了,就不参加了吧。”杨秋说完告辞向营地走去,胡瑛在后面心底哼了声:“黎督,您看这也太放肆了!”

    “辰华也实在太累了,让他歇息两天吧。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谈下来的。”黎元洪毫不生气,说完立刻向码头走去。这个态度让胡瑛一下子皱起眉头,总觉得老狐狸似乎哪里变了,但具体却又说不出来,刚才两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望着黎元洪和胡瑛等人离开的背影,杨秋微微一笑,见到张文景走来,响起了另一个战场,问道:“苏小虎到哪里了?”……

    第一一三章成都光复(上)

    苏小虎在距离成都五里外的塔子山。

    杨秋给他的命令是抵达重庆后半月拿下成都,为了抓紧时间他和马奎连夜从武昌出发,于2日抵达巴东后汇合胡老三立刻进发重庆。

    抵达后他首先对手里部队进行了组编,宋子清留下的三个营素质不错,都是当初的鄂川老兵,还有一个16门57毫米炮组成的炮营。老一团二营自然改为核心教导营,胡老三的步兵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