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整编孩儿营(2/2)
任一支中队的中队长。

    每一支中队下面分成四个小队,每支小队十人,小队长由中队长任命。同时由下面的小兵从小兵里面选出每个小队的副队长,然后再逐级向上选出每个中队和大队的副手。也就是说,正职靠上层指派,副职靠下级民主选举,规定如果副职发现正职有任何违背军纪之处,尽管越级上报,查证属实,副职上位顶替掉正职。

    其中直属于李定国的近卫大队里相当一部分队员都算是义军里的**,这些队员的父兄都是义军的中高级将领,李定国决定亲自带这些特殊分子,通过影响他们进而影响他们的父兄,来达到争取更多势力支持的目的。

    这种细分编制的方法李定国也不会瞒着张献忠,他专门写了一份建议给张献忠看。张献忠认为从一群流民里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基层军官,便对这个建议嗤之以鼻,坚持他的原编制。他对李定国这种编制方法他也没有反对,反正都是一群娃娃,还能玩到天不成。

    李定国在整顿大营时,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武器匮乏。

    张献忠在谷城一年虽然一直在打造兵器,奈何朝廷对他们义军还是实行了钢铁贸易的封锁,买不到钢铁或者价格很贵,一年到头大大小小的兵器也才八千多件,加上原有的兵器,折合起来全军三万人只有一万六七千人有像样的兵器,其他的都是拿着木棍锄头等破烂。

    李定国的这个孩儿营,一千人里有铁制兵器的不过四百人,剩下的都是拿着木棍等玩意。原来张献忠看轻了孩儿们的战斗力,就把武器先分配给了有力气的成年人。

    李定国急躁地走出大营,这怎么办,没有武器在手,万一过些日子遇到装备齐全的明军,我的未来军官将领们岂不是要死伤殆尽。

    在他四顾心茫然之际,突然看到了大营后面有一大片竹林。谷城靠近郧襄山区,这里生产毛竹。李定国突然想到,整个明朝期间郧襄山区里的流民爆发过三次起义,每次起义的主要武器就是竹枪和竹箭。

    竹枪就是将一根竹竿两头销的尖尖的,如果敌人没有铁甲,这竹枪能锋利地将敌人插个对穿,端是杀人的便宜利器。用竹子作弓,也用竹子做箭,这样的竹子弓箭,李定国依稀记得后世里几部电影里曾看过苗人善用此利器,也能将敌人杀的丢盔卸甲。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定国忙派人找来老弓匠王应龙,向他讨教竹弓竹箭的做法。一理通十理明,王应龙之前没做过,但研究了一会儿就知道怎么做了,就教给李定国的下属。

    李定国下令让一百人砍伐竹子,三百人制作竹枪,剩下的六百人制作竹箭和竹弓。当然要从城里其他友军那里借来钢刀。张献忠知道这个事情后,让人试了试竹枪和竹箭的威力。感觉非常的差强人意,但是聊胜于无,比木棍锄头好多了,可以用来杀伤明军的无甲辅兵,便下令砍伐那片竹林,全做成武器。因为是李定国先发现的,便先让他的营装备完全。

    不过张献忠说,这些竹器都是暂时用一下,等打垮一只官军后,就缴获他们的兵器使。

    李定国还是担心自己手下的安全,让他们又向当地的一位竹编匠学习,编了竹甲穿在身上,可防御部分的射击和刀砍伤害,同时都带着竹子编造的头盔,抵御一些远程打击的力道。

    就这样,三天后,李定国的大营里,张胜、高文贵和白文雅的大队都手持竹枪,王之邦的大队手持刀盾,李定国的近卫队手持铁尖的木枪,算得上人人手中不空了。

    这一千人身上都穿着一件竹甲,背上背着一副竹弓和二十只竹箭,同时还背着一把短竹枪,短竹枪做近身搏击和远距投掷的。

    李定国还特意教会了这手持竹枪或者铁枪的士兵一些人体的结构。叫来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让他全身脱光,讲解那些部位可以下手,对铁甲兵要扎什么地方,对无甲的敌兵要扎那些地方。让长枪兵重点练习了两个动作,一个是左旋式冲刺,这个是对付左手握盾右手持刀的无甲亲步兵,长枪直刺敌兵防卫虚弱的右肋;一个是上冲式刺喉,是用来对付那些铁甲重步兵和马上骑兵,利用上冲的力道和锋利的枪尖贯穿敌人的咽喉或者其他致命要害。所以要士兵们熟悉人体结构十分重要,对人体要害的扎刺动作也要锻炼到出现条件反射那种地步才能中断练习。

    李定国知道这些竹子远远没有苗竹坚韧,也知道这些防护很简陋,面对左良玉的精锐部队基本等于找死,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希望这番努力能够让自己少死点下属。以后如果能打了胜仗就用明军的精锐武器代替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