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积木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二章 知青返城(2/2)
为这几个生成绩都很好。

    三年级的时候多了英语课。

    二年级的时候,使用的教科书,还是自治区特有的教材。这些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画了好多漂亮的维族少女……

    三年级的时候,全国的小课本都统一了教材。英语课本也是一样。

    新疆从小三年级开始教英语,每个年两册,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一共六册英语。而上海当时只了4册。

    不过到了初中,还要从头的。

    英语课的李教师,也是个上海人,一个岁左右男教师,孤家寡人,刚刚分配到这里,戴着眼镜。他的口语不是很标准,勉强过关吧。

    他调过来后,三家小团体也邀请他一起聚餐。老李自己的专业口语不够流利,平时说话倒也风趣。

    老李刚回过上海,知道最近发生的大事件。

    “云南、江西、黑龙江等地方的知青,现在在闹返城了,你们有什么法?”老李一脸神秘。

    “有这回事??我们今年还都没回去过呢!说说看,都怎么闹起来的?”

    “具体怎么开始的就不清楚了,好像云南先开始的,都造反了!游行示威,还绝食呢!”

    “那他们现在怎么安排的?上面怎么定性的?”

    “应该是闹成功了,我堂弟是去黑龙江的,现在已经回上海了,户口也回来了。我去问过,但是新疆的没有政策。”老李叹息……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心里暗暗决定尽快和家里联系。

    姜克俭在上海的亲戚是指望不上,姚美琪打算写信回去问问。姜斌说:“写信那么慢,发电报嘛!”

    电报是按照字数算的,连标点符号都算字数,每个字收分半,从这里到上海一个工作日可送到。写信的话,要一星期至1天,航空信件快一点,也要三四天。

    同时,他们还在联系新疆其他地区的同朋友,一一打听,扩充消息面。

    这一打听,原来事情还真挺大。阿克苏地区的军团,早就闹翻天了。姜斌他们所在的地方,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有。

    姚美琪和姜克俭晚上睡不着:“我们家里还没有联系上,你有什么打算?”

    姜克俭茫然:“我?我们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根本靠不住。”

    姚美琪安慰他:“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子女上山下乡,可能有多余的名额给你办顶替。”

    那时候,知青返城的政策已经出台了一部分,最热门最容易办的,就是顶替工作。让知青的父母辈亲属早退休,子女顶替他们的工作。姚美琪父母都在工厂上班,这时候还都没有退休,按照政策姚美琪应该可以顶替回上海。

    “这很难说,就算你能回去,我也不一定能。你们是上山下乡,而我当初进西藏的时候,是作为参军来的,转到这里时,根本没弄明白算什么身份,说不定我的档案里面是复军人,根本不算知青。”

    起有好些同为了符合返城要求,都开始办离婚了,姜克俭有点后悔:“早知道不急着复婚了,你就可以直接回去了。”

    “别那些馊主意,他们离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夫妻不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要返城也返不到一个城市,所以才那么干脆都离婚了,我们不一样。不管这么说,我们都要一起回去!”姚美琪不再离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