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雨仙踪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鬼雨仙踪第30部分阅读(2/2)
行多年的般若神掌传给诸位,也算是投桃报李。”

    众人无不欢喜雀跃:“哇,天上掉馅饼了!这可是佛门神功啊!”

    却听王戎叫道:“见者有份,小子也要沾点光了,谢过神僧!”

    邹凡献出阵法图本来还有些肉痛,如今听说般若神掌,当即跳了起来,说道:“本门阵法虽精,手上功夫却是极差,如能得到大师传授,实乃万千之喜!”

    只有山伯手捧阵法图一动不动,心中感激,不知该如何表达。

    第58节 古儒

    法显在竹林待了好几天,每天跟刘伶等人不是切磋功夫,就是谈玄论道,只说得天花乱坠,落英缤纷,百鸟齐鸣,顽石点头。

    山伯一直在琢磨阵法,无奈每种阵法都极其复杂,决不是三两天就能掌握的,没有几年的功夫很难臻于大成。

    他对谈玄论道不太感兴趣,此时被逼着听了那么多,也觉得受益匪浅,就连般若神掌的心法也明白了七七八八,甚至可以凭着老僧留在体内的一成功力施展得像模像样。

    英台一面倾听众人的言语,一面在竹林内飞来飞去,采集各种各样无名小花的花露,然后根据化蝶大法的引导,用花露修炼为内气。随着一天天的修炼,她首次感到体内有一股气游移不定,同时身体变得越来越轻盈,飞行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至于许仙,自从被刘伶撵出竹林之后,一直在林外苦着脸喝酒。那坛酒已经被他喝下去一半,也没见着丝毫炼精化气的影子。

    而那位姓白名素梅的少女正手提宝剑砍来砍去,对着一株又一株无辜的竹子出气,一边砍一边嗔怒不已:“死和尚,臭狂生,有你们好看的……

    到了第五日,法显与竹林七贤谈到了佛、道、儒三教融合的问题,山伯忽然来了兴致,忙凑过来加入到谈玄的众人之中。

    只听法显道:“佛学与儒学是想通的。佛门五戒可比作儒家五常,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不忠不义不孝不智,非佛弟子。”

    随即是向秀摇头晃脑地道:“我听说,有一位无名比丘写了本《提谓波利经》,把佛教教义和汉儒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结合起来,以五戒配五帝、五行、五方、五星、五脏。甚至引用“月令”来解释佛教的斋戒日。佛言:正月者少阴用事,阴阳交精,万物萌生,道气养之,故使正月一日持斋。九月者少者少阳用事,乾坤改位,万物毕终,神气归本,故持九月一日斋。依道生没,天地有大禁,故使弟子乐善者避禁持斋,救神故尔。由此也可看出,中土佛教已经受到儒学很大的影响。”

    赤着脚板、面色紫红的山涛也发话了:“非但佛、儒能够相容,道、儒也可以相通。闻言许真君创立‘净明道’,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垂世八宝’,‘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染,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升真之路。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为之必要。’由此可见道、儒相融的程度。许真君正因为悟透了这一点,才能够领袖群雄,建立不朽功勋,最后成仙得道,拔宅飞升!”

    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时间沸沸扬扬,欢声笑语传遍竹林。只是却苦了林外的竹子,因为那少女每一次听见笑声都增加一分恼怒,于是便有一片竹子遭殃。

    法显听众人争执了大半天,最后手捋佛珠微笑道:“释以戒为本,道以德为本,儒以仁为本。是故三教圣人,所同者心,所异者迹也。”

    这时候,甚少开口的阮籍忽然提出个问题:“我兄弟七人聚会于此,托言谈玄,实为避世,更为寻求超凡脱俗、长生久视之道。现如今,‘成仙’‘成佛’虽然很难,却还有迹可循,只有‘成圣’却如镜花水月,甚至良久未闻。我在想,既然三教同心,为何独有儒家不能长生?”

    此言一出,众皆默然。

    良久才有刘伶皱着眉头道:“儒家是入世的学问,佛、道乃是出世的法门,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儒家好好在世间治国平天下就够了,何必非要长生不老?阮兄就不要强求了。”

    阮籍依旧闷闷不乐,似乎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找不到答案寝食难安。

    山伯难得有个插言的机会,此时忙道:“圣人虽远,儒学不堕,流传千古,气贯长虹,从广义上说,这也是一种长生不老了。”

    阮籍摇摇头:“那不算。我们之所以谈玄,而不是谈儒,为的就是真正意义的长生不老,并非为了四海扬名。如果儒家也有长生不老之术,我们又何必以文人之身改弦更张,求什么玄之又玄的道法?”

    披头散发的嵇康也同意他的说法,将头发猛地向脑后一甩,说道:“相传远古时代有所谓的‘贤人’,能够‘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同时也有所谓的‘圣人’,可以‘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欲,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长生久视。’只是我一直怀疑,这种传说中的贤人、圣人是否真的存在?”

    此言一出,惹得众人纷纷神往,然后又一一摇头:“几曾见过儒家长生不老的?所谓圣人不外三皇五帝、孔子、孟子而已。孔子才活了七十三岁,孟子也不过活了八十四岁,连百岁都不到呢!”

    山伯也跟着摇头。他只觉得贤人、圣人的称谓很熟悉,却没见过真的圣贤。可惜这不是科举考试,要不然,他也可以侃侃而谈说上半个时辰。

    只有五行门主邹凡竖起食指说道:“诸位听我说一句!五行门虽然是个小门派,却也渊源流长,况且历代祖师都有手记留下。其中第一代祖师邹衍曾经说过:儒学并非由孔孟二人所独创,而是古已有之,谓之‘古儒’,都可以跟神仙直接沟通,就像那些传说中的大巫一般。况且,同是圣人,孔孟虽不能长生,三皇五帝却是神仙之属,而且是身为五老帝君,个个功力通玄,号令神仙数十万。正是因为这层因素,敝派才禁止门下闯入帝陵。”

    听他这么一说,山伯忽然想起自己的来意了,禁不住一拍大腿:“嗨,我怎么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都忘了!禹帝之陵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奇迹嘛!”

    虽然听邹凡说得煞有其事,刘伶等人却还是不信,纷纷道:“此言不通。若说‘古儒’能够沟通神灵,为何到孔孟这样的大儒却偏偏不行?是因为二人德才不足?还是因为儒学失传?”

    邹凡面对众人诘难却显得不慌不忙,抖抖身上的丝袍说道:“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涉及到一个故事,其实大家也该听说过,那就是黑帝颛顼‘绝天地通’的壮举。黑帝眼见神仙经常扰乱百姓平静的生活,于是命两个孙子一个将天往上扯,一个将地往下拉,于是天地便分得远远的。从那以后,天仙不能随意下凡,巫师和‘古儒’也都不能沟通神灵了。”

    一番话听得众人瞪大了眼睛,虽说仍是半信半疑,却也打心眼里宁愿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宁愿给本土之学增加一条出路。

    山伯更是大叫可惜:“如此说来,真正能‘成仙成圣’的儒术就这样彻底失传了?”

    邹凡跟着叹了口气:“可不是嘛,谁让我们生得晚,又有什么法子呢?”

    第59节 酒仙

    令人敬畏的老和尚法显终于领着另外两个人走了。压在白衣少女素梅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只见她剑已入鞘,席地坐在酒坛边,正面带微笑欣赏许仙皱着眉头喝酒的痛苦表情。

    许仙好不容易喝完了最后一滴酒,只觉得四肢发麻,昏昏欲睡,脑袋又重又痛,简直难受极了。

    他挣扎着站起身来,遥遥晃晃走向竹林。

    少女见他走得艰难,不得不伸出手来扶在他的腰间。

    盏茶工夫,两人再度来到竹屋之前。

    却见那几个狂士还没有喝醉,依然在一边饮酒一边打铁,口中叫嚣着,说是要铸造一支干将、莫邪出来。

    刘伶的上衣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露出精瘦见骨的胸膛,迎着阵阵寒风,也不觉得冷。看见山伯脚步不稳的样子,他禁不住摇摇头,皱着眉头道:“资质太差!才一坛酒就醉成这样!这样下去何时方能完成炼精化气的功夫?”

    许仙醉眼朦胧地望着他,苦笑道:“师傅,弟子弄不明白,喝酒就是喝酒,怎能跟炼精化气联系在一起?”

    刘伶瞪着眼睛问道:“你小子知道什么是‘炼精化气’?”

    许仙挠着头皮道:“弟子刚入师门,修道尚浅,还请师父多加指点。”

    刘伶“哼”了一声:“炼精化气是道家修仙的基础,就是通过修炼,将先天之精炼成先天之气!而酒呢?酒乃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气悍以清,常先谷而入,后谷而出。”

    话未说完,就听少女素梅插言道:“水谷之精不过是后天之精,如何能炼成先天之气?这中间距离很远呢。”

    刘伶仿佛这时才发现她的存在,上下打量她一眼,问道:“姑娘骨骼清奇,相貌不俗,怎会跟这黑咕隆咚的臭小子走在一起?”

    少女听他这么说,禁不住嫣然一笑道:“我是他师姐,比他入门早,总要照顾他的。”

    许仙呆呆地望她一眼,心知她爱开玩笑,所以也没拆穿她的把戏。

    刘伶掰着手指头细数:“赤松七子只有老二、老四、老五是有家室的,你是哪一个的后人?”

    少女眼珠一转道:“我爹爹在黄仙翁的众弟子排在第二位。”

    刘伶点点头,也没再追问别的,而是接着刚才的话题道:“先天与后天是相通的,有了后天的滋养才会有先天的强劲。酒可是好东西,常人服之便能够活血通络,强心提神,消除疲劳,促进睡眠。修道之人服之好处更大。如果有适当的功法运作,就能将酒气转化为内在的真气。”说到这里,只见他单掌挥出,对着七尺外的竹子虚空砍了一记,那粗如儿臂的竹子竟然“咔嚓”一声断作两截!

    许仙的酒意一下子被吓醒了,禁不住十分钦佩地望着刘伶,赞道:“师傅好高的功夫!”

    少女本想找个机会好好修理在场的几个人,此时见了刘伶这手功夫,不得不收起轻视之心,面上的笑容显得更加迷人,声音更加柔美:“您天天喝酒就能成就这等功夫?该当是酒仙了!”

    刘伶被二人拍得很舒服,用手摸着光光的胸膛笑道:“酒仙不敢当。真正的酒仙只有一个,那就是杜康!”

    提起杜康,天下谁人不知?许仙虽然平素滴酒不沾,却也知道杜康酒的名字。更在小时候就被家人逼着背诵魏武帝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甘露,去日苦多。慷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刘伶颇有些得意地道:“老实跟你们说,我的‘以酒炼气法’就是从杜康那里学来的!想当年,我听说伊阳有个老头造酒极佳,便亲自上门赊酤。那老头却吓唬我:‘此酒力特强不可多饮,如果致醉,非三年不醒’。我一听就斥道:‘你也不看看对谁说话!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知道不?’那老头只是笑眯眯地望着我,却没说别的。后来我归家大饮,没想到果然烂醉如泥。我妻以为我已醉死,就把我埋了!三年之后,那老头竟然亲自来我家,要收我赊欠的酒帐。我妻便与他哭闹不休。那老头让人掘开墓|岤,撬开棺椁,一手抓住棺材内的我,大叫道:‘还我酒帐’。直到这时候我才醒过来!后来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他就是酒仙杜康。他已经活了近千年,而且越活越潇洒。见我嗜酒如命,他便传了我一套功法。”

    许仙神往道:“这么说,还真有以酒炼气的方法了!”

    刘伶脸一板,冷声道:“尽说废话!若没有炼气之法,我们几个喝那么多酒做什么?又没有兵!再说,石叫天又何必让你千里迢迢到我这来?”

    许仙双膝跪倒:“弟子恳求师傅传授此法。”

    刘伶没好脸色地喝道:“再喝两坛酒,我就传你酒仙之术!要想完成炼精化气,不喝完百八十坛,岂不是白日做梦?”

    许仙目瞪口呆,只觉得腹中一阵阵抽动,真的是苦不堪言:“还喝啊?我,我……弟子这就去喝……喝死也要喝够数!”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反正这时候那些妖人还在四处寻找自己的踪迹,若是回到金华山,反而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以后再没有下山的机会。与其困在山上受同门师侄的白眼,还不如在这里被几个长辈呼来喝去,何况还有那明艳无比的少女陪着说说话。若能迅速修成炼精化气的功夫,闲暇之时再学点诗书,那么吃再大的苦也值了!

    少女却不以为然,心道:“不就是炼精化气嘛,哪至于如此辛苦?要是我啊,就去多弄点灵丹妙药,一阵狠补恶补就成了!”不过这番话她却不敢说出来,因为她想看看正派中人究竟是如何修炼的。虽然就目前为止,她所看到的许仙除了服石就是饮酒,跟魔门修炼没有本质区别,但是那个五雷正心法印却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她只炼了三两天就感到受益匪浅。

    第60节 守陵

    清道源,九龙墟,寒风萧瑟,树木凋零。

    山伯驻足于自己的坟墓前,低头察看那堆土坟。

    英台也停下了脚步,化成本来的样子,静立山伯身侧。

    想起坟底深处便有自己的肉身,取出来就能再度活转,从此风花雪月徜徉人世,该是何等的自由自在!一想到这一点,两人就觉得心情无比激动。

    可是怎样才能进入地宫呢?眼前的坟墓本来是一个进口,不过时机已过,通道已经完全合拢了,再也无法硬闯进去。看来要想入陵墓,必须另寻他法才行。

    山伯在周围走来走去,想起大禹秘录中所说的:“为了练功时图个安静,故而在九龙墟周围布了个十分复杂的大阵,能够挡得住天下九成九的神仙,只有功力达到玉清天神的人才能自由出入。”禁不住深深叹一口气,看来纵然自己精通破阵之道,只怕也难轻易进去。

    “玉清天神?九成九的神仙?什么是玉清天神啊?”英台耳听他喃喃自语,一点都想不明白。

    山伯使劲甩了甩头发,想将所有的烦恼抛之脑后。转头四处观望,他忽然发现山顶多了个凉亭,不觉感到奇怪:“此处即非风景秀丽之所,又非古道驿站之侧,究竟是谁闲来无事,跑这里建那无用的亭子?”

    英台也看到了,于是伴着山伯快步走过去。

    来到近前,却见那是一个竹木搭成的八角凉亭,八根柱子支撑着圆圆的木顶。每根柱子上都题了字,分明是:“至情化蝶,千秋同|岤”“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彩蝶双双人间处处传佳话,芳园奂奂柳下年年寄相思”……

    山伯吃了一惊,连忙转头去看英台。

    同一时间,英台恰好用同样的目光望着他。

    四目相对,两人心中都是既感慰籍,又觉疑惑:“莫非是鄞县百姓帮我们立的?”

    想到这里,山伯心中很是温暖,连那萧瑟的寒风也变得轻柔了许多。

    正在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忽然出现在凉亭内,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面带狐疑地望着英台,似乎奇怪这个钻入坟墓的姑娘怎会再度出现在这里。

    山伯定睛一看,发现那人正是自己身为县令治理姚江时见过的那位言辞古怪的老者,不觉心中一震,脱口问道:“老人家,许久未见,别来无恙乎?”

    老者望他一眼,见是一位素未谋面的老僧,不禁呆了一呆,不知他为何跟自己这样说话。

    山伯心念电闪,想到老者或许是解开九龙墟之秘的关键,于是面带微笑提醒他道:“在下姓梁,两月之前还是本县县令,曾与老丈有过一面之缘,听您说过一席话。当时您说:‘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于会稽,鸟为之田。’又说‘古之会稽地方千里,非今日区区一县可比。此处黄沙只恐便是先皇之墓有些古怪的缘故。因此,还请县君令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