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君,这些人是臣,云南没了,他会死,但这些老骨头还能继续归顺朝廷作朝廷的官,难保他们不会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出卖他这个王。他要观察观察这些文官的qg绪。
连秋上道:“可是,朝廷的国师已经颁布诏令,要本王的人头;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是本王献出建伶城,能够保得在座诸位全家老小平安,本王区区一颗项上人头,又何足矜贵呢?不如让朝廷拿去便是,何必让云南六郡的百姓为我经受战乱?”
这时候,国相杨素,站出了班次,朝前一步----
“王爷,您可不能一时糊涂啊!”
“今日之战不比往昔,昔日朝廷打到淝水一带便收兵;而今日之战,是敌军已经bi到咱们家门口来了----朝廷这一回是不拿下建宁郡不罢休。他们已将尔等视为rou中芒刺,岂能留下生还之机?”说到此处,杨素身体一转,面向众官员。
“你们以为朝廷拿下云南,当真会招安吗?牂牁郡被拿下的时候,cao光cao将军怎么死的,药王谷被占,陈翦又是怎么死的?如果建宁被夺,他们的下场便是你们的下场,你们还要对朝廷抱有妄想吗?咱们世世代代都是王爷赏饭吃,朝廷何曾管顾过我们的饥苦?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殊死一搏。”
杨素这番话,从哀qg切切转为慷慨激昂,一瞬间说得群qg激dàng。文官队伍也纷纷站出班次,文武百官一同跪下,恳求:“请王爷下旨,同敌军作战到底。”
国相杨素立于百官之上,徐徐转身,这清瘦多智的谋略之士,朝连秋上彬彬一揖,沉声发出恳请:“王爷。”
连秋上早已收gān了眼中泪水,取而代之的,却是鹰隼一般锐意的光芒,他早有此心,连家的子孙,只可战死不可投降,既然一切已经到位,他慨然起身,王袍的大袖一挥,拔出了腰间佩剑。
他将佩剑高举,剑锋上的一抹冷光倏然犀利,照亮了南中王宫的殿堂----“好,那我等就同敌军血战到底,誓死不降!”
……
转眼立冬。
云南那头,还在不断地在郡内征兵征粮,从西羌购买马匹,储备冬天的战争物资。而朝廷军这边,却逐渐陷入困局。
这益州郡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一进入冬日,便有许多将士水土不服,糙药消耗陡增;加上入冬时候气温陡降,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冻雨,冬小麦返青时节,庄稼全数糜烂在田里,粮糙全靠后方骡马运输补给。然而路上却大规模积冰,道路sh滑,骡马行走十分缓慢,于是前方的部队,陷入了物资短缺的困境。
国师一面着人写信给武陵郡那边催粮,一面令白鸟营斥候迅速行动,搜集敌qg。
军司马冷山便把斥候营的人调集起来分成两拨,一拨派向前线,设法弄到建伶城城防路观;另一拨则负责在当地寻找糙药和粮食物资,以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顾柔被分到去找粮糙的那一拨里,她很有些着急,生怕是因为大宗师的关系,对她特别照顾了,不给她危险的任务去办,她特地去找冷山请命,主动请缨想要跟向玉瑛、祝小鱼去建伶城。
冷山是这么回答她的:
“后方调度物资的能力,决定了前线战场的实力和士兵的规模,就像一棵树,只有地底下的根脉qiáng壮,提供足够多的养料支持,地上的枝枝叶叶才能繁盛。所以,寻找物资也是个很重要的任务,你必须把它完成,明白了么?”
顾柔听明白了,郑重点下了头。
第144章 26
入冬后天气逐渐变冷,转眼小雪便至。
虽说是小雪节气,但在益州郡,近百年来还未真正下过雪。这里气候算不上寒冷,终年日照充足,只是今年天气偶然地恶劣,发生了多次冻雨天气。顾柔跟着孟章的队伍,等来了冻雨之后的第一场晴天,便立刻出发去南方的村落寻找食物。
孟章联系到了当地人的部族,朝他们颁布朝廷招抚的命令,说服一些族长借粮,终于,有一些部族同意归顺朝廷,向军队出借他们贮存的过冬粮食。
这足以使得军队再撑过几日,孟章留下来接受族长的款待,他派顾柔、田秀才、谭若梅三人先回去复命,要他们领兵来搬运物资。
顾柔回来的路上,阳光正晴,地上的冻雨都融化了,道路sh泞,脚在在土路上一踩一个泥巴印。
顾柔走着走着,忽然觉得不大对头。这道路上有反复踏马的新痕迹,显然有一支部队再次逡巡来回,直往前方去。
她心道不妙,己方军队并未派出骑兵走这条路,来的极有可能是敌军,她立即刹住脚步,招呼其他二人:“秀才,若梅,先等等,别往前走。”
三人立即各自分散,躲进两旁的冬麦田。顾柔弄了些杂糙在身上伪装。
等了有一会儿,果然听马蹄响声,一列骑兵从远处行来,穿着云南军的蓝白铠甲。因为道路狭窄sh滑,骑兵们纷纷下乘,牵马行进。
“等等。”只听其中一名骑兵停下来,放慢了脚步。躲在另一侧麦田里的顾柔,不由得心头一紧----那骑兵所站的位置不远处,正是田秀才埋伏之所。
“这糙不对。”那骑兵再一次地观望着脚下的麦田若有所思,顾柔心都随之悬到了嗓子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