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仇看得出来雍正的心情绝不能算是快乐。
他先前的口谕实际上留出了很大的余地:“……那便宣弘历吧他若通晓祭典的礼节便由他主持也可……”这句话实在很耐人寻味想这祭祖的礼节何其繁杂弘历一向都不为皇室所重视这等庄严的国礼仪式他不要说是主持就是有没有人知会他参加也很是难说。因此“通晓祭典的礼节”这七个关键的字便是雍正未雨绸缪预先埋下的伏笔。其实是摆明了的敷衍。
——岂知听了内侍传唤的弘历一来听完雍正的话以后却是淡淡道:
“孩儿往日闲暇无事曾多览我族宗典于此道也甚是了然。想来当可应付。”
听他这么一说群臣连同雍正在内都不禁有些错愕。他们本以为平日里这素来就与事无争的弘历也当似平日里一样推辞掉这项差使不料他竟一口应承下来。雍正有些不甘心地道:
“你说你了然?”
弘历躬身温然道:
“皇阿玛的面前孩儿怎敢有半句谎言?”
雍正见他不识进退心下越愠怒面上却未表现出来:
“既然如此我倒要考上你一考若答不上来朕可是有处罚的哦!”
弘历平静道:
“皇阿玛请问便是。”
雍正心中一惕这螟蛉之子今日一返常态的锋芒毕露莫非当真他也对皇位有所企图?但是再一转念心中也为自己的想法好笑要知道自己地二子六子十四子均非等闲之辈若是这弘历有什么动静他们早已觉察哪里还轮得到自己来猜忌?
再说了满朝文武均知道自己与皇后对这大儿子不冷不热的态度个个对他也是只有礼数上的周全绝无攀附之心。就他和一个远在江南的陈阁老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但是他还是为今日这儿子同宝玉身上那似曾相似的桀骜感到由衷的愤怒。这种感觉不知道为什么在贾宝玉身上找到雍正便能赏识。可出现在素来都是俯贴耳的弘历身上那就是个难以接受的错误。或许宝玉是一如既往的叛逆而弘历却是突如其来的变异。
雍正平静了一下心情淡淡地道:
“在祭典里乐者几人司琵琶。三弦各几人?”
弘历躬身道:
“乐者半百之数司琵琶三弦各八人。此外当有奚琴、司筝各一人节、司拍、司节各十六人。俱服石青金寿字袍、豹皮端罩。”
雍正眉头一皱继续询道:
“行进时候子孙礼仪当如何?”
此询一出。场下都在窃窃私议若祭典要严格到礼仪的刻意讲究。那么规模便应该是最盛大的了看来传闻中地雍正即将在此典礼土甄选出心目中的太子绝非空穴来风。”
弘历对答如流:
“子孙当作朝服。入殿内正中三叩头退东边西向立。以两为队进前对舞。每队舞毕正中三叩头退次队复进如仪。次行扬烈舞。”
见这大儿子如此机敏雍正心有不甘地问道:
“何为扬烈舞?”
“扬烈舞**有三十二人一半着黄色布制服。一半着黑色皮制服;舞者戴着面具扮作野兽;踩高跷骑马的八人披挂盔甲腰挂(或手持)弓箭象征八旗之兵。扬烈舞追忆了我旗人精于骑射、英勇善战——“马背上打天下”的辉煌历史。其舞象征列宗列祖所建大清帝国之武功。喜起舞表现了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景象。其舞象征我大清王朝治世地文德。扬烈、喜起二舞一于庆隆之舞一武一文起伏跌宕相映成趣。”
说到这些对常人来说晦涩得难以理解的东西弘历偏生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但他越是应答如流在人前露脸弘毅等人就越是放心需知一个人的精力无论如何都是有限地。这个受气了半辈子的大哥在这方面的研究越精深那么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就越是有限越对他们构不成任何威胁。
雍正显然也想到了此点他转念一想这个儿子被幽闭了多年今口堆得有机会露脸自然年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