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姬妃:媚行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52章 刁难(2/2)
家所重视。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沟通和文化交流。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紫檀木最早只用于制作些小件物,后来,紫檀木的色泽与良好的物理特性颇受宫廷及民间的喜爱,地位随之攀升。到了明晚期,文人发现了紫檀木的沉穆雍容之美,倍加推崇,紫檀木多制成文房用具,如镇纸、笔筒、炉、瓶、盒等。清代初年,紫檀木用在家具上较多,大多被制成桌椅、几架、箱柜、盒匣等。‘紫’寓意着祥瑞,再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紫檀别名“青龙木”,属蝶形花科,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紫檀是豆科紫檀属中特别硬重的一类树种统称,是红木中最高级的用材,是一种颜色深紫黑的硬木。最适于用来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品。用紫檀制作的器物经打蜡磨光不需漆油,表面就呈现出缎子般的光泽。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再大就会空心而无法使用,其珍贵程度便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紫檀主要分为大叶紫檀和小叶紫檀。大叶紫檀蔷薇木,大叶檀纹理较粗些,颜色紫褐色,褐纹较宽,脉管纹粗且直。打磨后有明显木线,即棕眼出现。小叶紫檀紫檀木,俗称小叶檀;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并且小叶紫檀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檀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小叶檀细分为:牛毛纹小叶檀,檀香紫檀。檀香紫檀为上品木质极细,易出光泽。对于紫檀木“寸木寸金”这样的说法丝毫不为过。最早对于紫檀的记载是晋·崔豹的《古今注》,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诸国,今岭南等处亦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檀香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诸番志》卷下说:‘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紫者谓之紫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