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式中的第一招“总诀式”,其中有种种变化,用以体演那篇乱码似的总诀;第二招是“破剑式”,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法;第三招“破刀式”,用以破解单刀、双刀、柳叶刀、鬼头刀、大砍刀、斩马刀的种种刀法;第四招“破枪式”包括破解长枪,大戟、蛇矛、齐眉棍、狼牙棒、白蜡杆、禅杖、方便铲等种种长兵刃之法;第五招“破鞭式”破的就是钢鞭、铁锏、点穴橛、拐子,蛾眉刺、匕、板斧、铁牌、八角槌、铁椎等等短兵刃;第六招“破索式”破的是长索,软鞭、三节棍,链子枪、铁链、渔网、飞锤流星等等软兵刃;第七招“破掌式”,破解的是拳脚指掌上的功夫,长拳短打、擒拿点穴、鹰爪虎爪、铁沙神掌等诸般拳脚功夫;第八招“破箭式”,破解的是诸般暗器,须得先学听风辨器之术,不但要能以一柄长剑击开敌人射来的种种暗器,还可以借力反打,以敌人射来的暗器反射伤敌。
而第九招“破气式”,对付的则是身具上乘内功的敌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破气式”字面上说得玄乎,实际上当初独孤求败创“破气式”时,完全是针对当年内功无敌于天下的黄裳,却终究还是没有机会得已验证,能不能在黄裳的身上行通先还不说,施展此招要求使剑者都将精、气、神集于一剑,通达心中无剑手中亦无剑之境,尽凭自身真气化形,以点击面,以集中攻击分散,破解了对方真气攻势的同时,还能将真气反击入对方的体内,要想做到这点,一是要不怕死,抱持无生无死之心,二是真气不能弱过对方太多,要知道对方将内功练到了那般境界,不懂得集气攻击才怪了,“破气式”所能做的就是比对方更集中,更霸道。几百年后的令狐冲、风清扬就是因为功力未臻,才都学不会“破气式”。
当然,令狐冲能在功力全废的时候还能横行无忌,他所依靠的并不是独孤九剑,只不过是由于利益的纠葛,人家放水而已,是做不得准的。不然的话,堂堂的武当派掌门,其实力是何等的雄厚,又怎么可能被一武功全废之人挡住。那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看过了这独孤九剑的内容之后,郭进在心里蓦然生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来,这独孤求败除了是个剑道宗师之外,更像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尽管他没有给出一般的科学理论,但是他对数学、力学、物理学的很多领域都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并且还结合武学,给出了实际应用的范例。
他本以为独孤九剑只是一部,包含了天下武学精妙的剑法而已,不想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固定的一招一式,而是对于独孤求败一生用剑对敌的心得,做了一个规律性的总结。这不得不让他感叹万千,他以前就是在健身俱乐部驻扎的,又如何看不出这其中的道道来。想来如果不是因为古代对数学的不重视,独孤求败应该能做得更好才是。说不得人体工程力学的展历史就要改写拉。
世间但凡一切有招有式的武学,都是根据自己所使用的兵器(身体亦是一种武器)而量身打造出来的。兵器就是实物,兵器的攻击就是进行一次动能的转换,按照后世运动力学的原理来说,动能在转换过程中一定存着施力点、受力点以及常被人忽略的平衡点。
对战之中,防御,如抵挡,针对的是兵器的受力点;反击,如刺削,针对的是兵器的施力点。而独孤求败创出的九剑以攻代守,针对的却是兵器的平衡点。任何人攻击的平衡点受到了干扰,原定的招式就不能成招了,失招露出的破绽便成了独孤九剑的攻敌必救之处。
兵器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有软有刚,独孤求败却能总结出兵器的特性来,将对方的出招平衡点用计算公式归纳起来,为了让后人方便学习或是看得懂独孤九剑,独孤求败特意还将计算出的兵器平衡点分布设置成了空间的三维坐标,以《周易》六十四卦方位表示坐标点,后人只要弄清对方的招式特性,就可套用空间坐标值,直击对方招式中的破绽。除此之外,为了较正套用固定值的误差,还用了很多具体的数学模型对具体情况进行了推演。
举个简单的实例来说,如《独孤九剑》中的“破箭式”。一般的剑法,也能破掉暗器,不过只能对付个别的暗器,对于大量的暗器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一般的剑法没有考虑到大量暗器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说没有把它们当成一个空间点阵来处理,只是采取了以力降力硬碰硬的办法来一一击打。
但是独孤九剑的“破箭式”,在出剑的时候,就准确地计算了出剑的度和方位,也就使得这一剑的“波矢”(空间波动矢量值)满足了特定的要求。暗器所形成的空间点阵,彼此之间具有强烈的关联性,如果找准了它们的“基频”,就有可能让剑所形成的“波矢”取得一个特定值,最终剑与点阵之间产生强烈的共振,点阵就将会完全解体。
这破箭式的关键就在于精确的计算了一剑击出的“波矢”,而这要求对于点阵的“基频”就要有充分的测量数据。所以这一剑是很不好学的,平常需要大量的练习,尽量得出一些点阵常形的数据。
因此平常的一滴汗水,就是生死关头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与此相仿佛的,还有武当派的接暗器的手法。俞莲舟在接峨嵋派的霹雳雷火弹的时候,也用了这种以一击多的方法,不过,比起破箭式来说,只能算是粗浅的入门级数学水平了。
修习《独孤九剑》的要旨在一个“悟”字上,若只懂得死记硬背六十四卦的方位,学会的也不过是下乘的《独孤九剑》而已,就像是学外语只记单词,不懂得套用语法,也终究达不到融会贯通之境。
《独孤九剑》中所要求的术数模型,这时代可能只有已死的科学巨匠沈括或是博学通才的黄药师才能掌握吧。对郭进这后世的高中学生,很多东西却都不过只是常识性的问题而已。他修习《独孤九剑》所要做的是一反独孤求败的老路,尝试着破解九式的剑意,通晓之后化为己用,大成之日,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的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九式的拘束越能体现出《独孤九剑》的威力来。
可惜的是,就算是《独孤九剑》这般最高端的武学,亦不是无所能敌。《独孤九剑》最怕对上两种武道,一是快,快到你来不及破招;二是不攻,不抢先出招,让你无招可破。所以《独孤九剑》遇到以快著称的《葵花宝典》和以守代攻的《太极剑法》时都是束手束脚、神威尽失。
笑傲中的令狐冲能击败冲虚老道,只因冲虚老道弃守转攻,违背了《太极剑法》的剑意,当然,其也不是没有放水的嫌疑。回想《九阴真经》中有一门配合的阴柔内力、诡异身法施展的《迅雷剑法》,招式简单却独求一个“快”字,好像是为专克《独孤九剑》而设,不知道这是不是黄裳针对独孤求败剑法所创出来的破解武功。《迅雷剑法》所走的武道路子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