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一定有着非常高贵的血统。因为泰山自古就和皇权密不可分。」
没错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每逢国泰民安的盛世――或者是自欺欺人的盛世都要摆出大队人马到泰山去祭拜天地举行隆重铺张的封禅仪式。所以李如冰的要目标就对准了封禅台。
可是等李如冰和刘瑶兴冲冲地找到封禅台后他们失望得简直要哭出来。原来这是日观峰下的一片山坡因地势平缓经过历朝历代的人工开凿和平整后成了一个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台。平台上铺满了或大或小的青石条石条的问隙长满了晕晕青苔。封禅台边缘是新修的护栏护栏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整个封禅台一望如镜连个鸡蛋大小的突起部也没有更别说祭坛之类的建筑物了。想在这里找个门真是一点门也没有!
「我们休息一下吧。」在山道上爬上爬下刘瑶早就感到疲倦了可是李如冰在封禅台上找了一圈连块能容下屁股的石头也找不到神情说不出有多尴尬。
「没事儿我觉得这些石条很有趣你看没有两条是完全一样的。」刘瑶心里也很失望不过脸上尽量做出开心的样子。
李如冰看了几眼青石条也感到很奇怪。要知道皇帝朝岳是举国大事封禅台更是大典的举行地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铺地的青石条应该尺度一致排出来的形状也要像围棋的格子一样经纬分明严整如一。可实际上这些青石条却前密后疏左多右少安放得很是潦草。泰安的地方官真是吃了龙心豹子胆竟然敢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耍花枪?
不过又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李如冰才感到事情不那么简单因为青石条的布置看似杂乱实际上却乱中有序似乎是按照某一种奇怪的规律来摆放的。不过这个规律究竟是什么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搞清楚的。
天已渐午两人吃了一点东西决定先下山去休息一下再说。
「你快看哪!太阳的影子落到了石头缝里了!」刘瑶突然叫了一声。果然正午的阳光从日观峰后垂射了下来日观峰的影子准确地落到了距离北护栏第十三和第十四块石头的夹缝中。
「十三天前是什么日子?」李如冰问了一声刘瑶同时也在问自己。
「十三天前?那天清晨我从咖啡桌上刚拿起了一本《丽人行》上青天就倒塌了!」刘瑶先想起来了不过这和封禅台一点关系也没有。
「没错。当天下午我们三个就赶到了长春。你还记得吗?我们看到路边有许多小贩在卖绿豆、扁豆和蚕豆什么的市民围了一层气氛很热闹。原来那天是冬至日。东北有一个民俗:冬至日这一天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喝豆粥整整一冬天都会暖洋洋的。」
刘瑶听后眼睛也亮了。冬至日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日子这一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低日观峰投射下来的影子也最长落到封禅台上的位置也越远。以后每过一天影子会缩短一点落到下一个石条的分界处。如此类推下去十三天后就该在第十三条石条和第十四条石条之间了。原来泰山的封禅台和北京的天选坛一样不但是皇权永固的象征还是一个古老的测日天文台。
是不是真的这样呢?不必等到明天正午了李如冰就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进行验证。他数了一下南北方向的石条现不多不少刚好一百八十三道而且越向北石条的间距就越宽而越向南就越窄。
「平年有三百六十五日闺年多一天为三百六十六日。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再到冬至太阳的影子就像个钟摆一样从最长缩到最短又从最短延到最长间隔刚好是一百八十三天。至于南窄北宽那完全是光线的射角变化而造成的。」
刘瑶对天文似懂非懂对历法更是一窍不通不过她也没有闲着。她从垂直的方向数了一遍又一遍现东西方向的石块之间只有二十八道缝隙。
「既然石条南北方向的排列方式是为了观测太阳位置的那么按照中国人阴阳对称的原则东西方向的排列方式就应该是为了观测月亮位置的。阴历的原理就是月相的变化一个月有大有小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可是石条怎么只有二十八道呢?」
李如冰想了半天不得其解到后来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我真蠢忘了农历初一这一天月亮是看不见的自然没有影子了。」既然初一那一天是看不到月亮的那么整个封禅台五千一百二十四块的石条中只有一块石条是永远也不会被月光照到的。
「难道这就是地宫的出口吗?」李如冰自言自语道。
「什么是地宫呢?己刘瑶不解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地下的宫殿罢了比如古代皇帝死后就把他的陵墓称为地宫。」
李如冰含混其辞地答了一句他可不想把她吓坏了。
在泰山旅游部门提供的宣传手册上李如冰已经知道在遥远的商周时期泰山就被称为「太岳」或「岳」在汉字中繁体的「岳」是「狱」字上加一个山字两者甚至经常通用。当地人传说在洪荒的时代大地上妖魔鬼怪横行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于是东岳大帝在泰山下造了一个地宫然后施展法力将邪魔妖道全部抓来关在了这个永不见天日的幽冥世界里。不过这个传说充满了迷信的色彩谁也没有当做一回事更不会有人煞费心思沿着泰山的一丘一壑去找所谓的「地宫」究竟在哪里了。
李如冰的猜测是否成立光靠推理是没有用的必须进行实地观测才能确认。在大冷天里这可真是一件苦差事。何况观测的时间不是正午而是午夜零点还要求天上没有云遮住月光。
于是李如冰白天睡觉晚上起夜去封禅台。他本来不想让刘瑶跟着一起吃苦可又拗不过她只好一起行动了。冬季上山的人很少又近年关一路上除了积雪的闪光几乎看不到几个人影。封禅台不过是一片光秃秃的平地没什么景点好看又不在旅客上下山的必经之路上自然更不会有人来了。旅店的服务人员看到这对非法
同居的小情侣每天晚上都要去看日出未免感到有点奇怪不过在收拾房间的时候看到了李如冰枪筒一样的天文望远镜也就释然了。
元旦后的第九天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这一天天刚黑李如冰就按捺不住了。他和刘瑶在封禅台上等了好几个小时到了后半夜残月终于在东南天际出现了它在天空中的时间不过两个小时就消失在了黎明的晨曦中了。不过李如冰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从北到南排在第十一列从东到西数到第九行的那块青石条。
这块青石条有一张四人麻将桌那么大和其它青石条相比看不出任何不同。李如冰跪了下来满怀希望地把耳朵贴在石条上让刘瑶拿锤子敲了它几下结果一点回音也没有听到说明石条下面并不是空的。眼见天色已经大亮了只好悻悻然地离开了。
第二天晚上两人又来到了封禅台上。打量了那块青石半天李如冰决定化整为零将它切成几小块再看下面有什么名堂。可是他的匕在石条上削来斩去除了出一道道刺耳的声音石条上连条痕迹也没有留下。
李如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第一反应是匕的强度受温度的影响太冷了反而变软了。可是等他又试了一下周围的石条才现自己又错怪了郭庭。看来这条青石真的与众不同下面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不过他折腾来折腾去一个巧计也想不出来最后干脆来硬的了。将青石周围挖出一道寸宽的深沟后他将手指伸了进入感觉抓牢了然后用力一掀只听「咯啦」一声一苋然将这块厚达一米的巨石掀到了一边!
旁边的刘瑶已经惊呆了连一声尖叫也没出来。李如冰骇然看着双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力量竟然有如此之大简直和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一样了。随即他的喜悦就打了折扣因为他现这块「青石」虽然体积很大强度极高可是密度却比木头还要小将它抬起和搬走一张课桌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现在不是探究它究竟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时候两人的注意力全被下面出现的一条地道吸引住了。
这是一条像楼梯一样倾斜向下的地道越往下走地道就越来越窄空气也更加潮湿甚至让人窒息。正当李如冰感到无法再向前走的时候地道终于到头了。
地道的尽头是一个小门大小只可容一个成年人弯腰进去。李如冰用手仔细摸了摸门和他担心的一样它的制作材料和上面的那个「石条」完全一样而且和周围的墙壁严丝合缝浑然一体边缘的问隙连根针也插不进去更别说用手指来枢了。不过李如冰很快就心花怒放了因为他分明在门的底部摸到了一个圆形的小孔。
没什么可犹豫的了李如冰拿出了刻有「东山藏宝」字样的金钥匙款款插了进去感觉正合适然后稍微用力右转了一下只听一阵沉重的「嘎嘎」声石门缓缓地打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