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朱厚熜那方如何行事,单说戚景通和许洋的交战之事,残明新国两方在野三关对垒。[]戚景通打出誓死不退一步的旗号,全军上下万众一心,而手下士兵也退够了,受够了屈辱,一直被陆家军压着打。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复国的义士,而陆家军则不过是造反成功得志的小人。如今小人竟然靠着犀利的武器,打的朝廷义士节节败退,有一种天不助我反助贼的悲愤感。
如今终于不用再退了,大家都为戚景通的决定感到高兴,汉民族的气节被激发了出来,宁肯战死沙场也绝不像反贼让一步。众人明知可能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明知道这场战斗中可能会有很多人死去,甚至每个人都在劫难逃全军覆没皆有可能,但没有人退缩,即便害怕,即便紧张,但他们依然视死如归。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之情在军中蔓延开来。这就是陆炳经常所说的汉魂,这种汉魂是成年累月的教育和环境所影响的,深入骨髓难以抹去,不死不休十分强大。纵然没有高强的战斗力,纵然没有强健的体魄,纵然没有犀利的武器,但只要汉魂仍在,那就终有一日可以翻盘。
汉魂通常是在屈辱史中被激发出来的,往往是外族入侵之日才会彻底觉醒,可能是汉人所谓儒雅的懦弱的弊端,但情况的确如此。故此凡是血腥镇压的异民族入侵者甭管实力再怎么强悍,最终也会被推翻,而且统治时间绝不会太长,因为汉魂终有一天会觉醒。在陆炳看来。若是他是那些入侵者,同化和仁政以及暴力要三管齐下,方可成大计。
不过陆炳的新国不存在什么人民反抗的问题,首先在民族问题上,陆炳是汉人。属于内部斗争而非鞑虏吞我山河的事情。其次一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朱厚熜这些年实在作的太厉害了,所以失了民心。而陆炳则不然,他从开始的反贪,再到驱除倭寇。还有后来的龙影大将军保的国家社稷,还有再后来的应天府为民伸冤。这方方面面都能给陆炳造就了极好的名声,而山东百姓过得越来越富足,已经从一个中等的地方变成全境有名的富庶之地,这个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天下人尽皆知。无人不想在陆炳的管辖之下,更是有人遇到冤情不告御状,反告于陆炳,因为向陆炳鸣冤或许还能解决问题,若是找朱厚熜那就是天不可攀的渺茫了,根本没什么大作用。
故此陆炳继承了朱厚熜的位置,面南背北成为一代君王并没有令百姓感到十分的不舒畅或者义愤填膺。通过坊间传言和艺人的各种形式的描述,陆炳的经历也被众人所熟知。一个忠臣义士保家卫国立下汗马功劳,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君昏臣暗,唯独陆炳一人前行。最后被弄得忍无可忍,为求自保义士出鲁,打下了这新国大业。百姓都喜欢英雄,这又是一个成功的英雄而非悲情英雄,故此可谓是口口相传。而人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孰是孰非看的清楚着呢。再说陆炳的舆论导向也确实做的不错。越是言论自由,思想自由。陆炳能够取天下这件事儿就越看的自然,更觉得合情合理。这正是民智的作用。同时陆炳建国后迅速稳定时政,给百姓带来的利益和安定,以及做人的尊严,百姓们哪里有什么大义可讲,过得好就是最大的道理,所以陆炳不光没有被民间反对征讨,更不是利用暴力手段才让百姓臣服的,而是真的得了民心。
所以说新国内政稳定,现如今的陆家军可没有什么残明乃是故国的想法,只道是皇帝让打残明那就一定是正确的,也道残明本就该归于新国,收复残明就等于让那些被蒙蔽的老百姓从此被解放,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怀着这样的心态,陆家军自然战斗力也不错,心性也可谓是众志成城,可是对比残明戚景通部的悲壮之情,陆家军略显善意的战斗意志就有些渐入下风了。
待一切物资装备到来之后,许洋不急不慢的看向了野三关,准备如同前几次一样,一鼓作气拿下这里,即便敌人做好了殊死搏斗的准备,说什么不再退一步,但许洋依然会取得胜利。即便这场战争可能因为敌人的不退,有所伤亡,但许洋不会心软,毕竟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同样对自己的仁慈也是对自己的残忍,故此许洋已经决定了大开杀戒。
空骑兵金贵,而且对于这样的城防战中,因为城墙高耸能够到空骑兵的飞行高度,所以空骑兵并不太适合。而且在先前的战争中,残明大军对空中来袭早有准备,出其不意的效果也太差,这反倒是不如陆家的热气球来的方便。
陆家军的空中热气球是越造越大,现如今已经有许多可以乘坐一百多人的热气球了。只需放上十多个在敌人头顶,就等于放了一千多人在敌人头上任意撒尿一样,投掷炸弹什么的威力无穷,敌人的武器射程又不够,根本造不成危险,别说扔炸药了,就算扔个铁球借着重力加速度原理也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力。故此高空作战部队可谓是无往而不利,这也是打的残明节节败退的一大原因。
这次许洋带来了十一个顶级大气球,总计可以乘坐一千一百多人,外加各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