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来了!
卫仲道还没有回到洛阳,鲜卑人铁骑南下的消息已经在洛阳朝廷之上传开。
这一次鲜卑人集结了近十万人,分两路向雁门关杀来。
而大汉方面,并州刺史丁原已经率部向雁门关增援而去。丁原手上有四万人马,依雄关而守定能拒敌于国门之外,只要雁门关不失,鲜卑人就不敢过分深入。
但谁都知道,鲜卑人四处劫掠一翻是难免的了,边郡,又要遭殃了。
蔡邕说,朝堂之上争吵的非常厉害。一些激进派的主张将黄巾之乱先放一放,一定要给鲜卑人一个教训,不然四周群胡起而仿效,大汉边疆则永无宁日。
一些保守的则主张先忍了这一次,等到黄巾之乱平息了,再集全国之力北伐鲜卑。
两帮势力谁也说服不了谁。蔡邕说,最后皇上说话了,皇上的意思是,黄巾之乱要平,鲜卑人也要教训。群臣都大赞皇上圣明,可是又都拿不出什么计策来。
蔡邕说,皇帝最后自己拿出了计策,这条计策说服了所有人,所有人都为这计策折服。
这一计,是卢植想出来的,卢植,现在还在大牢。
蔡邕还说,皇上要洛阳的每个大户出佃户二十人,组成一支一万人的民夫队,将洛阳武库之中的一些装备搬到雁门关去。
黄巾之乱不光是最大程度的消耗了大汉的兵力,就连民夫,洛阳也抽不出了,只能从那些没受战争影响的大户人家身上打主意。
好在现在不是农忙,而且将东西搬去之后就可以回来,佃户还是自己的佃户,所以没有人说什么。
洛阳也没有军队可以派去增援了,这点所有人都清楚。
丁原也知道,所以他也没向皇帝要援军。但是运物资光靠民夫是不行的,要有军队看着。
而且,即便丁原不要,朝廷也是要派援军的,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一点点。
皇帝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军队可以派了。
蔡邕说,最后是张让给皇帝出了个主意,说是从民间招募一些,然后从禁军中调拨一些,组成一支新军支援丁原。
反正这支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押运粮草,并不需要什么精锐。
到了边关,能安慰一下丁原就可以了。
如果丁原看这些人还能用,那就留下。如果看不行,那就再回来,也不误什么事。
蔡邕说,自己家也要派佃户。
陈天路站起来,拱手说道:“老爷,天路愿去参军,北上杀胡。”
蔡邕笑了。从内心来说,蔡邕非常可惜陈天路这一身武艺闲置在洛阳。
但陈天路是卢植放在自己这里的,所以自己总不能直接说让陈天路去。相比之下,陈天路主动提出来,让他很好做人,也很欣慰。
陈天路呢?他真的很想去。
准确的说,是很想离开这里。他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离开的理由,这个理由,能说服他自己就可以了。
留在这里,看这她上花轿,这种痛苦自己真的能承受么?陈天路不知道。
以前他以为自己可以,可是随着分离的日子一分一秒的接近,他现自己的心越来越痛,一种期待爆的心情越来越是浓烈。
再呆下去,会出事的。
卫仲道回来了,就在陈天路决定要走的时候,卫仲道带着婚期回来了。
随卫仲道前来的还有他的叔父,带着成箱的彩礼。
卫家人对于能娶到蔡文姬能非常的高兴,所以婚期订的很近,就在十日后。
陈天路看了蔡文姬一眼,她在笑,很幸福的笑,陈天路知道那绝不是她对自己笑的。
“十日后,我也该走了吧。”陈天路内心说道。
彩礼下了,也就意味着蔡文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卫家的大门。她和卫仲道开始出双入对,两个人的身影也靠的越来越近了。
而陈天路呢,这些天已经到指定的军营报到了。整个大汉被黄巾拖入战争的火海,也让无数的平民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所以兵员不成问题。
征兵令一出,很多衣食无着的青状便在军营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当兵,能让自己有口饭吃,如果在战场上立功,还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彻底改变。
这对于那些失去生活的人,无疑与一盏明灯。
但是也不是谁都能当的。先,你的身体条件必须合格。
其次,你必须在洛阳找到保人,保证你身家清白,和黄巾没有任何关系。
第一点对于陈天路来说没有任何关系,至于第二点,蔡邕愿意为他做保。
军营里面,陈天路见到了四斤等人。他们是曹家抽出的佃户,周喜却由于身体还行,加入了军队。周喜穿着一身的军服,趾高气昂的站在四斤他们面前,挥舞着手里的皮鞭训话。
可是四斤等人却并不理他,嘻嘻哈哈的权当周喜并不存在。这让周喜很是没面子,于是抽了四斤一鞭子。
四斤当然不会吃他的亏,两人很快扭打在一起。
陈天路走近之时,四斤已经把周喜压在身下,上手要拔了周喜身上的衣服。
当然,这是四斤的身板无法做到的,他能把周喜压在身下,是因为旁边还有很多双手帮他。
被陈天路拉起来后,周喜看着自己的新军服已经残破,很是恼怒,想要上去再打过,却又怕四斤等人多势众,只能气呼呼的站在那里,异常郁闷。
四斤等人,这时候围着陈天路,相互诉说着别离这段时间的事情,可以看的,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