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的威名遭到打击时,更瞪大了眼睛要在北方数省多得官职。也就不希望北洋集团再来分一杯羹。甚至袁世凯还听到了传言,大总统归革命党,副总统或国会议长,则是立宪派要尽力争取的。连人选都有名有姓,不是梁启超。便是张謇。
无疑,立宪派态度的转变,对袁世凯又是一个沉重打击。他原以为自己也应该是立宪派,至少与国内立宪派保持着良好关系,但现在却是越来越孤立。而革命党和立宪派能够合作良好,袁世凯认为其中的关键人物还是陈文强,有这个既是革命党首脑,又是立宪派中坚的家伙在中间联络、润滑,肯定对消除两派的隔阂起到了重要作用。
连老朋友朱尔典都劝自己要明智,言外之意是很明确的。英、美、德正在展开新一轮的资本输出。谁都不想落于人后,或者是被临时政府所厌弃。而南方,正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在北方,则要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或者是日俄的掣肘,比较麻烦。
正在冥思苦想之中,房门被敲响,杨士琦面色不好地走了进来,先把一份电报放在桌上,“段统制刚刚发来的。请求补充弹药,特别是炮弹。”
袁世凯拿过电报,先是粗阅一遍,然后才是仔细阅看重点。段祺瑞的第二军进展不大。而革命军虽然且战且退,但火力却有越来越强的趋势,特别是火炮,似乎正在迅速拉短与第二军的差距;情报也搜集得越来越多,段祺瑞在电报中终于说出了较为准确的数字,江浙联军再加上南方来的两个混成旅。革命军的兵力并没有太大的劣势。而最近在战场上还出现了飞艇,轰炸了第二军的炮兵阵地,炸毁了一些火炮,损失了一些炮兵。
从电报中,袁世凯读出了段祺瑞的信心在下降,与前些日子相比,已经没有了那种狂妄和傲气,并且承认在堑壕争夺战中,北洋军落了下风,一些部队损失较大。
袁世凯对段祺瑞是充分信任的,不会怀疑段祺瑞谎报军情,也就愈发感觉到前方形势的不乐观。
“与各国洋行的商洽可有结果?”袁世凯皱着眉头,对杨士琦问道。
北洋机器局,原名德州兵工厂,自一九零二年建局至今,主要制造七九子弹和六五子弹,还生产自用的硫酸、硝酸等化工原料和无烟药等半成品。由于不能生产制造炮弹,只能向外国购买。
仗打到现在,原来的弹药储备即将耗尽,特别是不能自给的炮弹。而北洋军在火炮数量和编制上,是占有优势的,也极为依靠炮火。
“只有日人的洋行愿意卖,价格很贵,还要现银交易。”杨士琦苦笑了一下,说道:“其他列强国家的商人有些畏惧。他们都接到了警告,如果供应我们军火,则他们将被公之于媒体,商业活动将遭到抵制。”
抵制啊!袁世凯沉默不语,发动全社会力量,制造持久而巨大的声势,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抵制、反对,正在被临时政府运用得越来越娴熟。而且,抵美,抵英,抵日,已经显示出了这种运动的威力。
“还有一些东西。”杨士琦暗自叹了口气,将一个文件袋递了过去,“昨天晚上有人送到卑职家里,要卑职转给袁公。”
袁世凯愣了一下,伸手打开,随口问道:“是什么?可是革党送来的恐吓信?”
“有恐吓的意思。”杨士琦有些吞吞吐吐,“袁公还是看过再说吧!”
袁世凯疑惑地看了杨士琦一眼,翻看起文件。只看了几页,袁世凯的脸色便很难看,抬头又看了杨士琦一下,眉头紧皱,低下头继续阅看。
杨士琦说得没错,这是临时政府发来的警告,或者说是敦促。袁世凯首先看到的是几张照片,其中有他在河南项城袁寨村的老家,有他在北京的府邸,还有他儿子袁克定在地安门黄城根的公馆。
虽然没有文字说明,但威胁意味不言自明。联系到革党的暗杀团、杀手队,就更让人不得不担心了。
接下来便是对北洋集团的分析材料,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有理有据,直接就点到要害,北洋军坚持不过月余,弹药、粮饷都将不敷使用,不战自败。
最后则是临时政府未来的架构,以及粗略的人事安排。总统宋复华,国务卿陈文强,这是已经确定无疑的。袁世凯呢,如果他臣服临时政府,则可在国防部长和副总统之间作出选择。而对北洋集团的文官武将,也有相应的安排,当然是排除了那些品质恶劣、名声狼籍之辈。
除了这些文件外,还附有一张似乎是仓促补上的情报,把袁世凯派人与日本洋行商谈购买军火之事兜了出来,并称要公之于媒体。
什么叫公之于媒体?袁世凯已经懂了一些类似的手段,无非是加上恶意夸大的猜测,说他答应了日人的某些条件,或有什么秘约,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不管有没有真凭实据,人们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反正袁世凯和北洋集团是很难洗清的。
“卑鄙!”袁世凯把几张照片抖得啪啪响,“竟然使出如此下作手段,要对我的家人动手。”
杨士琦没吭声。人家只是一种隐隐的威胁,并没有真动手,即便动手,也会找到盗匪或乱民的名义,哪能承认。成王败寇,要是北洋集团完了,谁会在乎你老袁家的死活。
何况,有了叛国罪,也有了杀鸡儆猴的先例。北洋集团要是继续顽抗,一旦败了,谁能得了好?家产没收,家属流放,与以前的满门抄斩也差不了多少。不说完全失败吧,恐怕露出败象,北洋集团的内部便会分崩离析,各自寻找出路。
他什么也不说,因为他相信袁世凯已经都看透了,只看袁世凯如何决定了。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