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章:德黑兰—饕餮们的盛宴(五)(2/2)
大林这样有着浓郁沙文主义情节的独裁者也很难对吞并这块苦寒之地表现出太大的兴趣。何况给芬兰一个体面退出战争的机会,也有助于在未来的欧洲局势之中稳住北欧诸国。

    北欧诸国之中,曾经在“雪王”古斯塔夫时代纵横中欧的瑞典二世虽然在18世纪之后一度沉沦为欧洲的二流国家。但是瑞典全民皆兵的国防政策以及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这个国家依旧是波罗地海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而尽管在战争之中始终保持着“中立”的姿态,但是这并不影响在战争末期瑞典人以北欧的救世主自居。

    按照斯德哥尔摩的设想,一旦德国在战争中崩溃,瑞典便应在挪威和丹麦的重建上“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力主芬兰与苏联单方面媾和。为此瑞典甚至已经在向赫尔辛基方面暗示如果在战争赔偿方面有问题的话,瑞典可以慷慨解囊。而对于瑞典的这一构想,斯大林也颇为动心。瑞典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如此大张旗鼓的资助邻国事实上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一方面挪威和芬兰构成瑞典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上的屏障,另一方面丹麦则扼守着瑞典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厄勒海峡,德国与瑞典之间的关系颇为暧mei,名义上中立的瑞典事实上除了不断向德国提供铁矿石之外,更放任德**队利用其交通网络过境。因此北欧国家在德国的占领之下,瑞典似乎并没有必要担忧什么。但是随着德国的败相日益明显,瑞典人却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安全局势了。

    斯大林虽然不希望在自己国家的北疆出现一个团结的军事同盟。但是考虑到北欧国家的人口和国土纵深,这个军事同盟的力量也有了明确的上限。而北欧军事同盟的出现也将有利于保护苏联的波罗地海和北冰洋沿岸的安全。而如果遏止瑞典的诉求,则有可能将北欧国家推向西方的怀抱。

    最后讨论的问题是德国的未来。罗斯福简略地谈了一项把德国分割为五个独立邦的计划。丘吉尔提出反建议,建议德国南方诸邦,或者至少其中的几个,应并入一个多瑙河联邦。但是,斯大林是反对搞联邦的,并且这样说了;另一方面,他也不认为罗斯福的主意是合适的,因此就决定把这件事全部交给一个月前由各国外长在莫斯科开会期间设立的欧洲咨询委员会去研究。显然在德国还在抵抗的时候就想着如何瓜分它是没有意义的。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内,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同波斯相签署了一个关于波斯的宣言。这个宣言是由罗斯福推动促成的。宣言中答应在战时和战后向波斯提供经济援助,并宣告有关各方一致希望“按照四国政府一贯赞成的大西洋宪章各原则……维护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个宣言先是为了再一次向波斯人和全世界保证,无视波斯政府的意志对该国实行的军事占领在战后将不会继续下去。

    不过一向看重领袖威仪的斯大林这次颇为自觉地在离开德黑兰之前,去拜访或者说“接见”伊朗高原名义上的国王—年轻的礼萨.巴列维。斯大林向这位脸色苍白的年轻人提出苏联将向伊朗赠送能装备一个团的T—34坦克和一批新型战斗机之时。巴列维曾表示非常欣喜。

    但是显然这位缺乏政治经验的国王此刻还不知道这些算不上慷慨的赠品背后也带有苛刻的附加政治条件:大批苏联军官和精锐老兵将同那些赠品一起抵达的伊朗高原;而伊朗方面必须按照苏联的要求在北方的加兹温和马什哈德建设军事基地;而对伊朗操作人员的培训结束之前,这些重型武器仍将由莫斯科的司令部直接指挥。

    据说后来有一则关于德黑兰会议的政治笑话广为流传:说在德黑兰最后的晚宴之上,三巨头心情似乎都不错。丘吉尔便开玩笑说:“我梦进见自己成为了世界之王”,罗斯福也跟着戏噱道:“我梦见自己成为了宇宙主宰。”此时斯大林则慢条斯理的回答道:“可我并没有批准对您二位的任命。”

    第二章:德黑兰—饕餮们的盛宴(完)

    敬请期待下一章:罗德岛—西线扭曲的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