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罗德岛—西线扭曲的起点(一)(2/2)
上丘吉尔的巴尔干方案早在1943年夏天便已经着手开始实施了。当时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的成功登陆已经令意大利政府风声鹤唳,在罢黜和囚禁了墨索里尼的同时向英、美秘密输诚。而意大利军队虽然在北非和东线都被证明是不堪一击的废柴,但是毕竟还承担着轴心国在东南欧维持地方的使命。于是一向喜欢走“间接路线”的丘吉尔便打算趁此机会先抢占爱琴海沿岸岛屿,再进一步在希腊半岛建立起可以席卷整个巴尔干的桥头堡。

    为此丘吉尔先要求盟军中东战区司令梅特兰.威尔逊详细制定了夺取爱琴海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德卡尼斯群岛的计划。多德卡尼斯群岛事实上是由罗德岛、萨摩斯岛、莱罗斯岛、科斯岛等几个大岛为主组成的岛链,而其中莱罗斯岛有设施完备的深水港,罗得岛和科斯岛有装备优良的机场。英国人如果真的想在巴尔干登陆,那么夺取多德卡尼斯群岛不仅可以从海、空封锁爱琴海,更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前进基地。

    墨索里尼政府倒台后,这些岛屿之上的意大利驻军便陷入混乱状态,他们没有接到来自国内的任何指示,指挥官只好自行其事,而岛上的德**队此时数量极少,无论是盟军还是德军,谁能够抢先把增援部队运送到那里,无疑就能占得先机。

    不过虽然丘吉尔迅向自己的盟友提出“意大利的投降,使我们有机会以极小的代价和努力在爱琴海获得重要的战利品”。更保证“岛上的意大利军队会服从巴多格里奥政府的命令,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受到岛上的德军威吓并解除武装前到达那里,他们是会投诚过来的。”

    并为自己的行动提出了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罗得岛有很好的飞机场。从那里我们可以用空军保卫我们可能占领的其他任何岛屿,并可使海军完全控制这片海域。而且,如果在埃及和昔兰尼加的英国空军能够把部分力量转到罗得岛,那么它们同样能够很好地、甚至更好地保护好埃及,不捡起这些宝贝真是坐失良机。”仿佛控制爱琴海并不是为了登陆巴尔干而是为了保护早已远离德国威胁的埃及。

    而对于苏联可能的阻挠,丘吉尔则表示“爱琴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它可能会对土耳其产生决定性影响。这时的土耳其由于意大利的崩溃已受到很大震动。如果我们能利用爱琴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就能开辟通往俄罗斯的海上捷径,也就不再需要风险很大、代价高昂的北极护航队,也不需要通过波斯湾的漫长而令人疲乏的供应线了。”

    但是美国人却宁愿按墨索里尼垮台前制定的计划执行,对于突然出现的契机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情绪。毕竟华盛顿没有必要对恢复大英帝国在南欧的旧有势力投入过多的热情,既然意大利都不能被称为欧洲的“第二战场”,那么包括罗斯福在内的大多数美国人还是坚持从法国登陆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希特勒政权,因此强大的英、美盟军海上力量正逐步从地中海调出,参于到“霸王”计划的准备工作中去了。

    不过以英、美这两个稳坐世界海军俱乐部头两把交椅的国家所保有的舰船吨位而言,挤出一点来组织一次军级规模的登陆作战还是并不困难的。除了亚历山大提供的帮助之外,丘吉尔还在开罗会议上争取到了原本计划用于缅甸战场上的登陆舰艇分额。英国却无意于近期收复缅甸,毕竟随着英国在东南亚战场的节节溃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正在兴起,英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面临着现实的危机。即便收复缅甸也不可能重建当年的殖民地体系。

    因此英国人否决了美国人提出的夺取孟加拉湾制海权,从海上进攻安达曼群岛和仰光的计划。代之以从陆路进攻收复缅甸的计划。不过英国驻远东的韦维尔上将仍不忘使个小手腕。将较平坦的英帕尔至达武一线留为英军自用,而让中**队从山路崎岖的胡康河至孟拱线入缅,其目的很明显,他们希望中国远征军作战最多只到密支那一线,对于中国人收复仰光则持反对态度。

    丘吉尔把这部分的登陆舰艇掌握在手中,似乎对于登陆多德卡尼斯群岛底气十足。同时德国人似乎也无心坚守这些岛屿。9月24日,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一次会议上,陆军和海军极力主张在目前还有时间的情况下,从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其他岛屿撤出守军。他们指出,当初占领这些基地是为了在东地中海动攻势,但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必须避免军队和物资的不必要损失。

    1943年9月1o日,德军开始按计划在地中海上收缩兵力,将近3oooo名德国士兵、23oo辆军车和5ooo吨物资从撒丁岛撤出,通过博尼法乔海峡撤往科西嘉岛,然后再从那里取道巴斯提亚到达里窝那和厄尔巴岛。总的来说,德军的撤退组织得十分成功。对盟军而言,希特勒退避三舍当然是好消息,并据此认为以东南欧地区德军的现有实力,不愿也不能固守地中海的那些小岛,丘吉尔也觉得即便是美国人掣肘,依靠英军现有的力量也足以占领多德卡尼斯群岛,然而事实很快证明,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