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一片明黄色,又睡……
再醒来,还是一片明黄色,再睡……
连着折腾了好几次,已经全然是另一个人的光绪皇帝,终于受不了越来越深的绝望,艰难的睁开眼睛,用他那颗饱受摧残的心灵打量着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今昔何年?他先想到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已经够压抑的了,可千万别一睁开眼睛就是庚子年了,连紫禁城的东南西北都还没有闹明白,就跟着慈禧太后往西安跑了。还好这个身体把曾经那位皇上的所有记忆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光绪皇帝慢慢的记起此时是光绪十六年,公元一**0年。
他长长的出了口气,还好,比徐一凡那哥们早来了两年,还有的是时间好好的准备一番,等着和那哥们来一次十九世纪末的穿越双雄会。
等一凡兄弟来了,有些个话一定要先和他说清楚。这篡清大业他就甭挂念了,老子的天下断不会由着他东搞西搞的,不过大家好歹都是从一个地方来的,怎么说也算是家乡人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有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不是!先同舟共济把甲午那一摊子事情应付过去,再回头来收拾这旧山河。一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他忽然又想到一个顶顶重要的事情,心里倏然一惊。南洋是绝不能让一凡兄弟去的,老子现在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还在贫困线以下挣扎,这李旋,说什么也要给自己留着。至于陈洛施和杜鹃嘛,罢了,罢了,就给一凡兄弟吧,也算是给一凡兄弟的见面礼,不能太委屈一凡兄弟了。
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心里却是烦乱不堪,一片茫然。
他可是在梦里也没有过当皇帝的经验,尽管如此,他也深知这当皇帝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当高的职业,绝不会像前世电视里面演的那样,谈谈情、吟吟诗、下下江南,风花雪月般就混得下去的,尤其是光绪皇帝这个活儿,风险系数太大了,不仅有地雷阵,还有万丈深渊,穿越,真他妈不是人干的活儿!(嘿嘿,这句话怎么这么眼熟啊?)
在前世里面,他好歹也是看过几本清朝的历史的,虽然历史上对这位光绪皇帝的评价还算比较正面,说他是一位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年轻奋的君主,但是他心里一直都颇不以为然。
看看这位皇帝的班底就晓得他混的有多惨了,除了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有点权势外,其余的像吏部侍郎志锐,工部侍郎汪鸣銮,侍讲学士文廷式,经宴讲席官李文田,侍读学士陆宝忠,编修王仁堪等,不过一群书生而已,既无见识也没有从政的手段,写点标榜风节、纠弹时政的奏折还可以,真要说到治国的本事,连李鸿章的一个小指头都不如。
有时候。他是真地搞不懂这位光绪皇帝从小到大。究竟把书都读到哪里去了?明不明白什么叫作机谋权断、帝王心术。像他遇到地处境。历史上不早就写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吗?比如汉武帝。刚亲政地时候也是内忧外困。混得和光绪皇帝差不多。可人家真正懂得什么是韬光养晦。一边可劲儿地和窦太后、长公主处好关系。高调上演金屋藏娇地故事。虽然藏起来也没有怎么用哈。但是毕竟一出手就是亲情牌。另一边暗暗地往朝廷里安插自己地亲信。而且选用地实实在在都是些经世致用地人才。时机一到。就拔剑而起。问天下谁与争锋!
可这位光绪皇帝呢。满怀热情。却又是百无用处。做起事情来既没有计划。也不讲策略。像变法那会儿。事到临头了才想起给袁世凯升官晋爵。早干嘛去了!没有实权。被慈禧太后打压是实情。可谁刚刚出道地时候不是一无所有啊?惹不起就低调点嘛。老实处好关系。使劲收买人心。没有事情就开展一些隔山打牛。动群众斗群众地活动。最主要地还是要学会待机而动。一点实力都没有。还要傻乎乎地鸡蛋碰石头。不被慈禧这些老谋深算地老家伙玩死才怪。
想着这些。他对自己这个身体原来地主人腹诽不已。对自己迷茫地命运更加感慨万千。往后这日子该怎么过。他一点也没有想明白。但是既然老天爷把这活儿交给了自己。说什么也不能让悲剧重演。老子还想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一下皇帝地待遇。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地职场精英。绝不干过把瘾就死地买卖。
可眼下。这身子骨却是一个大问题。光绪皇帝留给自己地家底也太惨了点。整个一病秧子。不行。从现在开始加强体育锻炼。每天早上起来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