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甲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三章十年之期
    他正是光绪。穿越这么久了,一直都想出宫来看看这晚清的北京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今天终于找到个空,带着太监小德子偷偷的溜出宫来,顺便还把杜怀川也叫到了一起。

    一番寒暄介绍后,三人就近寻了一家名叫太白居的酒楼,在较为清静的靠窗处安坐下来,光绪微微额,示意太监小德子去安排酒食。

    林启兆暗自打量着这位名叫楚越的年轻书生,见他的穿着并不显得特别名贵奢华,举止间却隐然有一种雍容镇定的气度,而刚刚随侍的仆人分明是一个太监,心里不由得猜测这位楚越多半是某个皇亲贵胄的子弟,只是他对京城里面的情形并不熟悉,一时之间也看不透楚越的身份。

    “刚刚听子华兄说话,似乎不是京城人氏,莫不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光绪平静的望着林启兆说道,对林启兆神情间些许的猜疑并不以为然。

    他今日出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不过是到处转转,亲眼看看这北京城的世态百像。也就是传说中的微服私访哈。刚刚也是见林启兆对这时期的工商业很有见地,便一时兴起想和林启兆好好聊聊。

    他知道自己前世也不过就是看了点晚清的历史,又不是神仙,哪能对这时代的种种都了解的清楚透彻,能够从侧面多听听一些见解和观点,未尝不会对自己有所帮助。

    “在下祖籍是苏州人氏,前些年在西洋英吉利国学习经商之道,回来后一直在上海帮助家父打理林家的生意,这次是跟随李鸿章李中堂到京城来的。”林启兆犹豫着,因为不清楚眼前这位楚越的真实身份,不知道是不是该提及跟随李中堂到京城的事情,只是他的性格向来不太喜欢伪饰,刚刚见楚越也是一个直率的人,便坦言相告。

    光绪不由得一愣,此时才恍然记起今日下午在宁寿宫里面,李鸿章在谈及和洋人合办银行的事情时,曾提起过准备让一个叫林启兆的人来出面主持将来银行的具体事务。只是当时慈禧也在,碍于情形自己不方便细问。

    没想到居然在这里遇到这位,被李鸿章誉为精通洋务,尤善经营之道的青年才俊,倒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想到此,光绪不觉神情一振,用几许欣喜的目光打量着林启兆说道,“方才听子华兄提到朝廷的十年专利一说,更生对此有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想向子华兄请教一下。”

    林启兆微一沉吟,便将设立十年专利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的给光绪说了一遍。

    原来当初李鸿章等人提出设立十年专利。不仅是看到了垄断经营后丰厚地利益。其实也是担心机器纺织技术流入民间。商贾富农们纷纷仿效从中获取利益。朝廷没有相应地法律和规章进行制约不说。同时也会造成原本地手工纺织者失去生计。大量沦为流民。给朝廷带来极大地隐患。倘若更进一步。将来有人以此为端。再私人购买机器制造枪炮。国家就更加不好控制了。

    光绪专注地听着。眉头却深深地皱了起来。

    前世没少听到保护专利。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却是这样地意思。不让民间购买机器开办工厂。却任由洋人地产品占据中国地市场。长此以往。对原本就才刚刚起步地商品经济地破坏将是灾难性地。这样地见识也未免太过牵强和浅薄了。不展工商业。国家地税收来自何处?朝廷失去了财赋收入。又如何谈得上富国强兵?

    以前读历史看到李鸿章等人致力推行洋务运动。一直没有这么弄明白。以当时中国地物力和财力。搞了二十多年地洋务运动。为何最后反倒落在了日本后面。原来这中间还有这样地曲折。李鸿章。李中堂。大清洋务第一人。终究。也只是朝廷地中堂大人啊!

    光绪在心里深深地叹了口气。连李鸿章地见识都是如此。这大清地自强之路又将何其艰难啊!

    说话间。跑堂地伙计已经把酒菜陆续地端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