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在其庄园外则管理甚严,不允许他们将庄园内的特权带入社会。打击乡间恶霸,尤其是对伤人、伤身案件严厉打击。
大家要理解,那个时期的“恶霸”绝大多数是士族庄园主,庄园主手下有几百上千部曲,单个的好汉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做“恶霸”。
在士族社会中,士族有做“恶霸”的特质。先不说他们对农田的贪婪,对自身自由的渴望,单就从经济层面讲,他们也有作“恶霸”的需求。因为,随着士族庄园主开垦农田的增加,需要大量佃户、部曲。而购买部曲或强迫自耕农加入,是捷径中的捷径,成本最小,见效最快。
如果等着部曲内部小孩的成长,则周期太长,太不划算。
所以,北朝对士族阶层的“内松外严”,不仅确保了生产、赋税,安定了社会。还产生一个极端重要的直接效果,即大庄园没有庄园外部特权,逼迫他们比较重视庄园内部的人口问题,重视人口增长。这样,北朝即使在庄园经济为主时,人口也比南朝多。后来,北朝破除了庄园“统治”的经济模式后,人口就更多,数倍于南朝。使北朝可以轻松统一南朝。
士族社会买人、抢人,比养人划算,是士族社会模式下人口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
西方在罗马帝国时,人口超过东汉,可是他们在一千大几百年里,没有走出士族社会。所以,到了中世纪,全欧总人口比中国少了不止数倍,相当于中国宋代时,宋代人口上亿,而欧洲最大国神圣罗马帝国,本国人口只有大几百万。从罗马帝国开始,欧洲的奴隶社会是以奴隶贸易昌盛而成名的。到现在,中国有很多学者不承认中国有奴隶社会(当然承认有奴隶),就是因为,中国很早就不存在这种繁荣的奴隶贸易。小时候笔者在读《中国古代史》时,也对这一点产生迷茫。按西方的说法,应该是占领一个地方,而将这个地方的人变为奴隶。但是很显然,西周战败商朝,不仅没有把商朝遗民当成奴隶,而贵族还是贵族,只是将他们实力弱化。一部分扔到辽东,一部分建立宋国,这一点非常不符合西方人对奴隶社会的定义。这也说明,中国以“德”治国的理念,源远流长。
到1754年(清乾隆年间)的欧洲七年战争时期,欧洲大陆贵族耗尽了他们的最后一滴血,欧洲大陆随后进入大革命时代。
战前欧洲人口少的可怜,德国二百多万,英国四百来万,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也都是七、八百万人。自大革命以后,人口才大量增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