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前士族的插队来源。到了南朝,还出现改祖籍,以欺骗手段冒充士族的。在南朝,几十年皇帝都换一拨,士族有什么不能换的。
从东晋到南陈,刘宋对士族最狠。大州刺史往往选亲王来做。可是亲王督军事,又回到了西晋末期八王之乱的局面。王公凋零,士族又占了便宜。
同样,士族对刘宋也不手软。在刘裕死后不到两年,三位顾命大臣就把小皇帝废了,没几天又把小皇帝杀掉。这是士族希望政府回到东晋门阀时代的一次努力。
原因有二。第一,废立皇帝,皇帝必须有大错,没有也得栽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是小皇帝还真就没什么可被废的理由。没杀过士族,没办过坏事,只是贪玩,就这也可能是栽赃。十七八的小皇帝,一登基就能干好,还要他们顾命大臣干什么。
我们在看看第三个废帝是什么样的:刘昱左右从人常携带钳凿斧锯,每每施行击脑、椎阴、剖心的刑罚以为乐趣,每日都杀死数十犯人。如果跟随他的从人中在施刑时面有不忍之色,刘昱就让那人立正站直,亲自用长矛刺穿杀掉。
不久,听说大臣孙勃家里金银财宝非常多,刘昱就亲率人马去劫掠,扮作强盗。而且挺刀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入。孙勃当时正居丧在家,眼看皇帝带兵前来,知道家族不免横死,就扑上前揪住小皇帝(14岁上下)的耳朵,骂道:“小子,你比桀、纣还要坏,日后难逃屠戮!”左右杀掉孙勃后,刘昱恨这位大臣敢揪自己的耳朵,亲自脔割尸体以解恨。
和第三个废帝比,第一个废帝就是一个十足的好皇帝。
第二个依据,在选择新皇帝上,因为刘裕的二子聪明,有威望,顾命大臣不仅不选他,还把他偷偷杀了。选了看起来文弱点的三子刘义隆,即宋文帝。可是没想到,宋文帝对待士族可比他爹手辣十倍。在他坐稳皇位后,把三大顾命大臣和参与废立的高官全部杀掉。
刘义隆后来不想传位于太子刘劭,刘劭就问在刘宋时代才成为大士族的兰陵萧氏该怎么办。萧斌竟直接说,杀了老皇帝不就得了。刘劭果然当机立断,趁夜骗开宫门,杀了皇帝老爹。从始皇帝起,杀老爹继位的,刘劭是头一个,所以历史搞笑的称他为刘元帝(元凶)。
可是,刘宋一朝对士族比较压抑,可带来了更可怕的后果。皇族在每一次继位战中,都血拼到底。
大士族也对皇帝不再抱有幻想,一有机会对皇族也是出手狠辣。最后不再幻想和皇族共天下,执政后就自己做皇帝。刘宋建国不到60年。共有九位国君,最后一帝(被杀)是萧道成的傀儡。先不算他,单说另八位,出了三个废帝,五帝被杀(含三废帝)。惨烈异常。
后面的齐梁陈三朝,既不想像东晋一样和士族共天下,也不敢像刘宋一样用亲族压迫士族,于是想了个方法。反正大士族有的是钱,他们要的是声名和社会地位,于是就为大士族子弟杜撰出一些“官名”,位高又没事干。可是皇家也还是要用人,就只有选寒士干‘办事’的官。可是寒士并非庶人,他们几代为官之后也和大士族一样,只是不能一起步就是三品高官。
总之,南朝即使在小农经济的生产力超过庄园经济的生产力之后,仍无法摆脱士族统治。因为士族的力量已经太强了。(只有像西欧一样,靠大革命剪除)
由于南朝士族不仅在庄园内有特权,还在社会上有特权,以至于不仅自身有力量,还在社会上威望极高。他们拥有‘评士品’的权力。你就是富可敌国,他们看不上你,给你评个七品的‘劣士’。你也只有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因此名士多数时候可以一呼百应。这里最典型的就是顾荣一扇退万兵的典故。
传统史学认为,南朝只是被北朝早早灭了,否则将会走出士族社会。
是的,他们发展下去,一定会走出士族社会。可是这个过程将会出人意料的长,很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变形走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