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唐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0075】章 升官的诀窍(2/2)
元时期和天宝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几乎每次换一个吏部尚书,就要变更一次做法。

    在开元时期,朝廷官员的晋升,主要是根据绩效考核来进行的,当时主管考核的乃是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在他们的亲自考核下,大批优秀的官员脱颖而出,构成了帝国官员的主体。他们能力突出,兢兢业业,廉政爱民,可谓是一代典范。正是由于大批官员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唐帝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在宋璟罢相以后,吏部尚书换成了裴光庭。裴光庭是个老好人,也是个懒人,不愿意对每个升迁官员进行详细的考核,于是改变了官员升迁的依据,从绩效变成了资历。换句话来说,就是你的资历到了,就能够升迁,至于有没有政绩,不管。如果你的资历不够,那对不起,继续熬吧!

    这样的政策自然是造成了大量的官员得过且过,不管政事。反正是熬资历呗,做不做事都无所谓。做多错多,反而不美。原本欣欣向荣的局面,因为裴光庭的出现,一度显得非常的沉寂。这个裴光庭,乃是大军事家裴行俭的儿子,裴行俭英雄一世,可惜虎父犬子,的确让人叹息不已。

    幸好,在裴光庭之后,还有张九龄横空出世,对原本一潭死水的吏治进行了革新,重新起用绩效作为官员升迁的依据,淘汰了大量的冗员。才使得原本偏离了轨道的帝国列车,逐渐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开元之治继续向前延伸,帝国的国力继续增强。

    可惜,张九龄不久就被罢相,人亡政息,绩效考核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到了李林甫担任吏部尚书,帝国官员的升迁,不是资历,也不是绩效,而是向李林甫的“进贡”数量。进贡得越多,升职的机会就越大。哪怕你是天才,如果进贡没有到位,一样原地踏步,甚至可能会被降职。因此,李林甫时期,贪污**成风,朝廷的吏治,就是这样崩溃在李林甫的手中。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专权,他在继承李林甫敛财本领的同时,基本上是沿用了裴光庭的那一套,用资历来说事。当然,想要让自己的资历涨得快一点,也不是没有办法,金钱是最好的催化剂。杨国忠让自己的三儿子,吏部功勋员外郎杨晖专门负责此事。由于杨晖做事一点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杨国忠大肆搜刮钱财的事情,连皇帝都知道了。不过,由于杨国忠会做人,将相当部分的钱财,都送给杨贵妃做“粉直”,皇帝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作者注:粉直,就是传说中的化妆费。)

    碰上这样的年景,张巡这次回去长安,等候吏部的安排,显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所谓回去长安等待,其实就是给时间下面的官员筹措资金。只要你的资金到位了,自然就不用在长安等了,马上就会安排你到新的岗位去。但是,如果你的资金没有到位,又或者是脑袋里一根筋,根本不知道送礼给尚书大人的话,那就继续在长安慢慢等吧。反正,对于七品以上的官员,吏部是管饭的,你在长安等上个三五年,都没有问题。

    张巡当然知道其中的关键所在。贾季邻原本和他一样,都是七品的县令,可是因为善于巴结上司,现在已经是正四品的太守了。同样升迁爬得飞快的,还有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他同样是贿赂的大户。以张巡的绩效,只要愿意巴结杨国忠,杨氏家族肯定会接纳的,只是他的性格,是断然不会为了官位,而去贿赂杨国忠的,因此只是保持沉默。

    刘展正要说什么,外面传来杜佑的骂声:“杨国忠这个王八蛋!老乌龟!老畜生!”

    张巡脸色微微一变,下意识的看着门口。

    敢在公开场合大骂杨国忠的,还真是少见,这个刘展,到底是什么人?

    片刻之后,杜佑的身影出现,也没有看张巡,直接向刘展说道:“刘将军,杨国忠这老混蛋……”

    忽然察觉到旁边有人,后面的话就缩了回去,有些诧异的说道:“咦?有客人啊?”

    刘展点头说道:“这位是清河令张巡,外面两位是他的朋友,南霁云,雷万春。”

    杜佑上下打量张巡一眼,忽然想起了什么,有些惊奇的说道:“就是你拦了吉温的车架?”

    张巡黑黝黝的脸色,也有些诧异,说道:“正是。”

    【求票~~~~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