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向殷丞提供的情报是写在书简上的当方明把十几卷书简放在殷丞面前后就打算离开他的原意是让殷丞能安安心心地了解分析书简上的内容。可殷丞还不是很习惯看用隶书书写的古文他觉得看这些东西有点头痛所以殷丞叫住了方明让他把朱提的情况简单向自己介绍一下至于书简就放到以后再看吧。
既然殷丞这么说了方明断无拒绝的可能他先是在心里整理了一下然后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口述给殷丞听。
方明先从朱提地理开始说起朱提府山高林密、河川纵横由于山势的影响朱提的气候也比较古怪很多相邻的地区其气候却相差很多。同样这些峻岭丛山也是盗贼们最喜欢的藏身之所朱提百匪有过七十家把自己的老窝安置在了山上而剩下的那些也多为水寇。
方明说到水寇这倒引起了殷丞的兴趣在他的印象里水寇应该在江南一带出现才合理呀怎么在朱提也会有水寇。而方明接下去说的内容就更让殷丞感到意外了方明告诉殷丞朱提不但有不少水寇而且对朱提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水寇。
朱提山多路险路上来往不便那些盘踞在山中的盗匪往往各守地盘相互之间很少生矛盾而这些水寇则正好相反。朱提大小河流有三、四百条水上交通既快捷又省力可以这么说一条船下水几乎可以在朱提的任何一个地方上岸这就使得朱提水寇很少有地域的概念彼此间的摩擦也就不可避免了。
方明的介绍让殷丞产生了一丝不安朱提最主要的河流就是泸水而殷丞等人就在泸水岸边讨生活这时间一长早晚要和这些水寇碰面南照来的这些旱鸭子可未必能应付这些成天泡在水里的老鼠。不过方明接下来说的内容又让殷丞放心不少方明说因为朱提匪多几乎占据了朱提府的各个地方这些陆上的盗贼起到了抑制水寇的作用。
朱提府水寇虽多可每个势力的规模却很小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多人一般都在十几、二十人上下。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是水寇的补给来源很少他们只能在河的两岸进行抢夺彼此之间又没什么配合协同这就让他们根本无法展壮大。有不少势力较小的水寇甚至还时不时要靠打渔来贴补生计。
听说水寇这么寒酸殷丞总算暗自松了一口气。在外人看来殷丞他们不但和孟家关系非浅而且光从人数来看也不是一般水寇团伙能轻易招惹的。毕竟加上童子军那些人殷丞他们总人数已经达到一百五十多人光捞寨就基本维持在百人上下。
由于水寇对自己威胁不是很大而那些陆上盗贼又各有各的地盘也几乎不会出现在捞寨附近更何况还有孟家这块金字招牌在那里挡着殷丞觉得赫赫有名的朱提百匪暂时还不会对自己的计划产生什么干扰。方明说的以上内容殷丞也没太往心里去。
介绍完了盗贼的情况方明又开始介绍朱提官方的有些内容。此时朱提郡郡守名叫刘穆据说还是帝胄也不知得罪了朝廷的什么人说好听点是被调到了这里说难听点就是被配到朱提自生自灭来了。这个刘穆还算勤勉在百姓心目中也称得上是个好官可他年事已高过完年都已经七十了如此高龄毕竟精力有限让他管管地方政务还能凑合但要他解决朱提盗匪这就明显力不从心了。
不知是谁给他出了个主意刘穆在朱提盗匪面前放低了姿态甚至还和他们的代表坐下一起商量朱提今后的归属问题。刘穆已年近古稀自知时日无多再加上被贬自此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眼看朱提盗匪猖獗异常可自己却无力回天多重打击之下使得他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不再要求清除朱提匪患只求有生之年能平安度过。故此他干脆将朱提各县分配给了那些悍匪由着他们去乱搞甚至有些地方的县令长都由盗匪安排人员出任。这种做法虽然有些过分但表面上也稳定了朱提的局面。刘穆能够管辖的也就朱提府周边巴掌大一块地方可以说汉室朝廷的朱提郡只有这点地方了。虽然实际上刘穆等于从郡守降到了县长可他倒也自得其乐反正山高路远朱提早就不向朝廷进贡了拥有的地盘虽小但也足够维持日常用度。
对于刘穆的做法殷丞很不以为然但他也对刘穆的无奈表示理解。汉朝在云南控制力度一直就很低刘穆这个被贬官员来这里当郡守肯定没能力掌握到实权。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和盗贼生大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