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主公似甚喜孔明之才,然主公既与其师交厚,又有其兄于帐下效力,为何至今不征召孔明前来,却只是与心中牵挂。”
鲁肃的问话让殷丞哭的心都有了,他哪想到黄月英会给陆逊给拐跑了,本来十拿九稳的事,现在一下子变得迫在眉睫了。
“子敬所言甚为有理,你可会同诸葛子瑜一起替我将孔明请来,越快越好!”殷丞觉得是时候要有所行动了,当即给鲁肃下令。
“且慢,主公。我听先生说那孔明已经北上游学去了,只怕近日不会回转,这个时候去怕是难以成事。”不等鲁肃接令,庞统兜头给殷丞泼了一大盆冷水。
“北上?他一个人北上?去了哪里?”殷丞急问道。
“听说他会先去颍川会友,而后渡往河北游学。至于是单人还是结伴,那我就不清楚了。”庞统答道。
殷丞点头表示明了,然后叹了口气,略带遗憾地对鲁肃道:“子敬,你替我告诉子瑜,若是孔明回到家中,让他立刻通知我便是。”
“肃记下了,决不耽误主公之事。”
诸葛亮的事一旦了结,殷丞的头脑就清醒了过来。现在庞统刚刚来投,可自己却当着他的面和下属讨论招募另一个与他齐名的人,好像对庞统很不恭敬呀。
“哎呀,贪心,我又贪心了!哈哈,今日得士元来投,我当知足才是,何必多言孔明之事,当罚、当罚!我自饮一杯予士元赔罪。”殷丞顺手拿起一旁的酒盅,仰头一饮而尽。
庞统一愣,口中连称不敢。
“士元有经天纬地之才,今日至此当有以教我。”
“统乃山间野夫,担不起主公谬赞。”庞统谦虚道,“然主公既已下问,统若有偶得,自然是言无不尽。”
“士元请讲,殷丞洗耳恭听。”
“我自主公予伯言的书信中得知,此次与曹操会战,主公将三路齐,分取义阳、安阳、新息,然否?”庞统问。
“正是,我军屯于江夏,就是在等汉中、永安二路兵马,一旦两处兵马齐至,我便兵北渡淮河。”殷丞边回答庞统的问话,一边还指挥鲁肃将荆州、豫州地图移到他和庞统面前。
庞统早就猜到殷丞兵马调度的情况,听他介绍完后,不假思索地说道:“主公请看。义阳、安阳、新息呈一直线列于安城之南,义阳属荆州,有刘表兵在那里把守,而安阳、新息则属豫州,此二处兵马皆由徐晃调度。若我是徐晃,守安城必先守安阳、新息,而后让宛城曹仁出兵袭取义阳。如此一来,曹军可凭借淮河形成一条连续的防线,只要三城不失,安城稳如磐石,我军与柳蜚相会之期遥遥矣。”
淮水?殷丞一听之下顿时恍然大悟,自己先前的计划确实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殷丞和他的手下一直有一个盲点,总认为曹操的水军和自己没办法比。事实也确实如此,孙策训练的水军目前确实和吕蒙的水军还有很大的差距,可吕蒙的水军在大江,周瑜的海军在东海,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派到淮河来助阵的。然而孙策的水军一直在淮河里训练,如果徐晃真的守在义阳、安阳、新息一线,曹操很可能让孙策派水军前来助战,那时候殷丞兵马要渡过淮河就难上加难了。
见殷丞低头沉思,鲁肃在一旁言道:“我军已封锁出兵的消息,徐晃未必会知,该不会增兵安阳新息才是。”
“不然。”庞统摇头道,“我军严加盘查江上来往商旅,此举该当早已惊动徐晃,何况我汉中兵动,又如何瞒过长安的夏侯惇,我军出兵之事曹操旦夕便知也。”
“士元言之有理,现该如何行事方为上策?”殷丞肯定了庞统的设想。
“我意不等两处兵马的到来,我江夏军该尽快先取新息。”说完,庞统一指地图,又道,“主公请看,义阳、安阳、新息呈一线列于安城之南,此道防线一点有失则各点俱失。我军袭取新息后,义阳、安阳二处便失去其战略地位,徐晃兵马不多,不可能派重兵来与我们争夺新息,自然也就没必要分兵守安阳,更不会让曹仁攻打义阳,只能退保安城、新蔡防线,然后等待曹操的援军。”
“好,我立刻整军出兵攻打新息。”殷丞见庞统已有解决办法,当即喜出望外。
“且慢,主公不宜轻动。”庞统抬手阻止道。
“士元此言何意?”殷丞颇为不解。
“新息若无徐晃援兵,守城之兵不过一千五百人耳,主公只需差一上将便可轻取,主公只宜在江夏安坐。”庞统说完后见殷丞尚有疑惑,只得补充道,“新息一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