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嫁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京(冰梦寒城和氏璧+)(2/2)
,她现在应该巴结三表妹才对。她却处处和三表妹作对,这不是自讨苦吃吗?/br/br周梓婷不说话了。屋子里就没人说话了。/br/br最后,还是老夫人先说话,“侯府有了二夫人,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侯府上下赏两个月月钱!”/br/br听老夫人这么说,沐清柔不满了,“祖母,娘又没做错什么事,爹爹抬秋姨娘为平妻,娘已经够委屈了,你还要赏下人们月钱,侯府要是容不得我们母女,那我们走就是了,以后侯府……!”/br/br大夫人站在一旁,听沐清柔的话,心咯噔一下沉了,忙将沐清柔拉住。/br/br老夫人最讨厌的就是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啊。/br/br谁要是背弃侯府,背弃祖宗,老夫人也会弃之如敝履的。/br/br沐清柔话没说完,但是她话里的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br/br她这是仗着皇上圣旨赐婚,未来皇后的身份,要挟老夫人打消为秋姨娘抬了平妻一事道贺,甚至以后把秋姨娘这个平妻干晾着的想法,不然她就和大夫人离开侯府回忠义伯府。/br/br这算是要和侯府恩断义绝了,以后她做了皇后,侯府别想靠着她谋荣华富贵。/br/br清韵听得嘴角都在抽,从来只听说过过河拆桥,或者过了一半把桥给拆了,还没见过沐清柔这样的,桥都还在建呢,她就要拆桥了……/br/br她是不是觉得只要她是命定皇后,哪怕蠢成猪,皇后之位都是她的?/br/br清韵真心觉得慧净大师是不是忽悠人的,就跟上回她抽到两根签,他就说她抽签姿势不对,难不成他算出侯府会出一位皇后时,姿势也不对?/br/br老夫人脸沉着,冷清柔,声音像是从远方飘来一般,“你们要回忠义伯府常住,我现在就让马车送你们去!”/br/br沐清柔性子倔强,让她认错,还真不容易。/br/br大夫人攒紧拳头,说好话道,“清柔只是一时嘴快,说错了话,老夫人别跟她一般见识。”/br/br说着,拉着沐清柔道,“听话,快跟老夫人赔不是。”/br/br沐清柔咬着唇瓣,一脸的委屈,大夫人跟她一再使眼色,她才赔礼道歉。/br/br她就不明白了,她可是未来的皇后,她们都该巴结她才对,可现在呢,还是被她们欺在头上!/br/br她忍无可忍。/br/br道了歉之后,大夫人就拉着沐清柔出了门,她没有回内院,而是坐马车去忠义伯府。/br/br忠义伯府还不知道侯府把秋姨娘抬了平妻的事,听到大夫人说,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怎么会呢,清柔赐婚给了二皇子,是未来的皇后啊,侯府就算落你的面子,也不敢落二皇子的面子啊。”/br/br外面,忠义伯走进来,眉头皱紧道,“侯府闹出收买道士的事,第二天下午,我就知道侯爷有意要抬平妻的事了,当时我想跟你说的,只是侯府门前闹事的人多,侯爷也闭门不出,我想抬平妻的事不至于这么急,或者你也知道,就没说了,后来又知道清柔是未来皇后,料想侯爷柔的面子上也打消这念头了,谁想这么快抬平妻的圣旨就下来了,怕是侯爷把供词给我抬平妻的奏折就已经送进宫了。”/br/br“供词?”大夫人敏锐的捕捉到这两个字。/br/br忠义伯轻叹一声,吩咐小厮去书房把供词拿来。/br/br大夫人见到供词,脸都白了。/br/br那是方妈妈在刑部大牢招认的供词。/br/br方妈妈供认不讳,是大夫人指使的她在给江家的贺礼上动了手脚,也是她让婆子手下留情,留她一命的。/br/br还有其他一些大夫人做的事,比如贪墨侯府银钱等,更重要的是,当初清韵会吃到夹了绣花针的馒头,也是因为大夫人生气沐清柔推倒沐千染,清韵不甘心背黑锅。/br/br大夫人把要清韵认罪的事交给方妈妈,方妈妈就想到让清韵畏罪自尽。/br/br这样心狠手辣的嫡妻,休了都不为过。/br/br侯爷念在十几年的夫妻情分上,才网开一面,只抬了个平妻,没有休了她,已经仁至义尽。/br/br如果再让他发现大夫人视侯府家规如无物,他不会再留半点情面了。/br/br忠义侯词时,脸火辣辣的烧疼着,只觉得教女无方。/br/br要是以前,他或许还会训斥大夫人两句,现在清柔的面子上,也是尽量忍着。/br/br他道,“奏折送进宫时,还没人知道清柔会是未来皇后,不然侯爷也不至于做这样落人脸面的事,可现在事已至此,也只能认了。”/br/br大夫人捏紧拳头,道,“可是我不甘心!”/br/br忠义伯笑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清柔将来做了皇后,你还会把一个小小侯府里吗?做人别眼皮子太浅,你把阳哥儿教好才是正经,还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你们呢。”/br/br之前,忠义伯还心急伯府恢复侯府的事。/br/br现在他不急了,他外孙女会是将来的皇后,只要生下皇子,这大锦朝都是他们一家的。/br/br经过忠义伯一番开导,大夫人心情好了许多。/br/br她也明白,她现在要盯着的不是侯府,而是那九五之尊的位置,安郡王是二皇子的劲敌啊,得扳倒他才行。/br/br回了侯府后,大夫人没有再吵闹,甚至帮秋姨娘换住处,吩咐周总管找人牙子给秋姨娘挑丫鬟,总之,很贤惠。/br/br转眼,一天就过去了。/br/br侯府抬了平妻的事,没有在京都引起轰动,因为有另外一件事更轰动。/br/br楚大少爷和逸郡王护送大皇子的棺椁回京,距离京都不过四十里路了。/br/br以他们的脚程来天上午就能回京了。/br/br因为之前就有猜测,说大皇子出事了,所以真知道时,大家并不震惊,只感慨一声:英年早逝。/br/br这一天上午,城门口,不约而同的聚集了一群百姓。/br/br还有下了早朝的文武百官,都来城门口迎接大皇子的棺椁回京。/br/br远处而来的送葬队伍,一溜烟的白绸缎,还有漫天的纸钱,鼻子都发酸。/br/br为首一人,身穿锦袍,一张银色面具在阳光下,格外的耀眼。/br/br安郡王和几位皇子骑马走近,脸上都带着凄哀之色。/br/br逸郡王郡王,又望着二皇子,他笑了,“本郡王不过离京了几日,没想到京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以为大皇子挂了,皇储之位是安郡王的囊肿之物,想本郡王那几日,是吃不下睡不着,犹犹豫豫了好几天,想着要不要就此浪迹天涯,再不回京了呢。”/br/brps:故事从这里发生质变哈~~~(未完待续。)/br/br本书来自  //htl/31/31848/dexht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