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开海的银子送到京城,对于捉襟见肘的君臣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是天降甘霖,龙颜大悦,谁也不敢冒着触怒嘉靖的风险,随便上书。
而且当大批质优价廉的东南商品送入京城,对于那些整日感叹“长安不易居”的文官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福音,就像唐毅搞得外城建设一样,虽然和祖制不合,但是他们捞到了好处,一个个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
哪怕有人想要标榜清高,不怕得罪唐毅,但是他们总不敢把同僚都得罪死吧,真到了那个地步,哪怕挨了廷杖,打死了都没人给你收尸。
当然了,由于廉价商品的冲击,京城的不少商铺还是有些损失的,这些商铺背后有不少达官显贵,勋亲贵戚,得罪他们麻烦也不少。
好在唐毅提前功夫,他让陆炳和朱希忠一起出面,联络这些人物,保证冲击只是暂时的,并且答应和他们签署供货协议,另外唐毅还把天津钱庄的股份拿出了三成,雨露均沾,有钱大家赚。
这些大人物也不是傻子,店铺之所以把东西卖得贵,也不是心黑,而是运输成本太高,换言之,就是运河上捞得太狠。
和唐毅合作,他们进货成本来了,出货更多,获利没准还能增加呢!
再加上朱希忠和陆炳的面子,很快就政通人和,一团和气。
要算起来,真正受损的就是运河帮,他们眼看着大量的货物转向海运,急得上蹿跳。恨不得把唐毅给剁了。但是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唐毅把能摆平的都摆平了,剩的就是他们而已。
如果这时候跳出来。光是京城的那帮言官就能喷死他们!
好啊,海运这么便宜,你们以往捞了多少不义之财。还敢兴风作浪,信不信让你们把以往吃得都吐出来!
眼前就是一个大坑。运河帮的人只要智商是正数的都没人敢跳,相反还要求着唐毅,那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唐毅在开海一个月之后,撰写了一份长达五万字的报告,其中详细分析了天津港口的未来发展,唐毅大胆预言,天津在十年之内。将成为一个人口超过五十万,连通南北经济的中心。
以往天津三卫的军事防卫建制已经不合时宜,唐毅提议重修天津城,将天津三卫的世兵归并成天津营,采用募兵制,用来守卫城池,保护商贸交通。
其次设立天津府,选派文官管理天津事务,统筹港口商贸税收。
最后,唐毅还提议修筑京城和天津之间的直道。便捷物流,保证快马一昼夜可以来往两地,货物最迟三天就能从天津运到京城。
这份报告送上去。就好像一颗巨石,扔进了水塘,激起蛙声一片。
京师外城有多少油水,大家都一清二楚,如今又冒出一个规模相当的天津城,谁能不垂涎三尺reads();!
至于设立天津府,那就要派遣一套文官体系,最起码一个知府,一个同知。面还辖着六七个县,外加港口管理。一口气要增加几十个官员。
虽然品级都不高,可是别忘了。那可是在京师的眼皮子地!
如果在天津干出了成绩,很快就会被京城注意到,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而且天津知府是典型的官小权大,每年守着上百万的税收,上千万的物资,京师一两百万张嘴,都要指着天津。
毫不客气地说,天津知府比起苏杭知府还要威风八面,给个巡抚都不换!
还有最后一条,修直道,这要是别人提议,那没得说,保证劳民伤财,可是唐毅毕竟不是凡人。
他提出了一整套堪称完美的方案。
修筑直道的经费由港口税收拨出,不足的部分向天津钱庄贷款,不用朝廷花费一分钱;而最为重要的民夫从哪里来,唐毅也一改征召的办法,他提议从运河的河工招募,修路期间,管吃管住,还给一点工钱。
虽然这么干要比免费劳力贵很多,但是能防止运河河工骤然失业带来的风险。而且当道路修筑之后,还可以把这些工人安置在天津,填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唐毅的方案从来都是如此,看似标新立异,实则面面俱到,可行性非常强。奏疏送到嘉靖手里,皇帝看过之后,立刻明发内阁六部,令就按照唐毅的方法办。
这一条对于运河帮的杀伤力绝对成吨!
通过闻香教的事情,唐毅算是看透了,所谓地方势力最惯用的手段就是携民自重。这年头,通过帮会,宗族,随便都能招呼几千名愚夫蠢妇,人多就有理,法不责众。地方官面对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