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章 清宫造办 乾隆御制(上)(2/2)
葫芦瓶。四开光你们应该看到了葫芦瓶下腹那块有四块象开了小窗户一样的四个画片有两面是胭脂淡彩山有两面内绘西洋母子图。当然有些瓷器上甚至会出现六开光这样的布局。至于为什么中国瓷器上会有西洋母子图那是因为在清宫造办处也有洋鬼子画师这是中西结合的一部作品难得难得啊”

    “咱再说说什么是珐琅彩这个就更难得了。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珐琅彩瓷器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我们知道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说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百刀说了一大串听的老杨和老色是如痴如醉。刘老说“晓峰啊你这几年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啊过手的东西也多虽然爱刀如痴但本业没放业务更精了不错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