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63章 蝶之变
    其实大宋百姓对于两淮水患的关心程度极低毕竟那淮河水再怎么泛滥也冲不到自己家中哪个又有心思去理会?

    李二原本以为在把邸报之上刊载了灾情文字市井坊间必然是群情耸动民心沸腾殊不知大宋百姓对于灾难极其的漠然反而是对那精彩的《三国传》更为关心。

    茶坊酒肆之中说道的多是那三国一文说的口吐白沫的卖话儿先生叙到精彩之处猛然间醒木一下以“且听下回分解”结束紧接着便是满脸带笑的讨要“茶水钱”。

    司马康很是随意的舍几个大钱于那卖话儿的先生甚是恭敬的对前面就座的司马光说道:“父亲大人这《三国传》已是传的妇孺皆知。市井坊间知《三国传》者众晓《魏纪》者寡。世人皆谓李二之能若任其如此的混淆来说以非言是百姓还如何分的清楚正史野史?这《三国传》一文虽颇多引人入胜之处终究是个害人之物……”

    “你这浪荡泼才说的是甚哩?”旁由一粗壮汉字闻得司马康大言《三国传》的不是极是忿忿然:“你这个泼货空长了张大好的小白脸子至多也就是做个唱词去讨好堂子里的粉头自然不晓得《三国传》的奇妙之处……”

    这汉子的形容之中带了七八分的丑恶样貌甚是凶顽尤其是那腰间系了条子粗葛布的宽围裙围裙上满是污垢血腥之物仔细观瞧还可见得围裙处闪亮亮的鱼鳞想来此位便是市井间卖鱼的贩子。

    司马康本是世家子弟所交往者多是文人雅士如这粗鄙的汉子一般还真是头一遭遇见。为此莽汉子毫不客气的喝骂登时便赤红上面恼了脸子的大声道:“那李二的《三国传》本就是一派胡言。最多也就是蒙骗些愚妇村氓之流至多也就是唬一唬尔等罢了……”

    “我……呸你个小白脸子……”那卖鱼壮汉爱憎分明地劳动人民本色化做一口清唾啐在司马康的面上恼怒之下露出川蜀口音:“你个先人板板的老子字也不识得一个却也晓得《三国传》是本好书也不晓得驸马爷爷用了多少心思方才书就。你个白脸的贼娃子却来胡乱的编排……”

    这无名小店原本是十分的偏僻平日里也就卖些油泼带子面而已自打李二在邸报上为其做了广告又亲来此间此无名小店已是声明鹊起。先时候多是些文人报了诗词的手稿来等待李二“雅正”后来许多喜好三国地市井之人也是时常的流连。

    这无名小店汇集三教九流之众。隐然已然成为挺李二派的大本营众人云集与此多探讨些三国传的故事和隐藏的桥段忽然闻得这个白面地公子说《三国传》是“一派胡言”登时便怒火上撞。又闻甚的“愚妇村氓”一说分明已经涉及到了人身攻击众人如何不怒?

    “哪里来的狂徒。竟然以驸马爷爷的《三国传》来蒙事情架秧子……”大名口音!

    “俺说你个白脸呐若是想出名便也书出《三国传》这般的文章出来俺才服你;若是书写不出还想出名也不难以你地样貌做了个旱堂子的相公也不赖的哩……”京东口音。

    所谓旱堂子者就是妓院地一种于普通青楼不同者便是在于其中无有绿鬓红颜的娇媚女子却是样貌风流的男子以取悦那些个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的变态。

    想这些市井之人本就是粗鄙无文。若说风雅儒秀自然比不得司马康;要是说起挖苦讥讽破口大骂十个司马康亦非其对手。

    众人一见得势更是群起而攻之种种言辞泼也似的将口齿伶俐的司马康砸的抬不起头。

    司马光晓得市井之人的秉性。可不似司马康这般对那些个污言垢语在意笑眯眯地问道:“诸位如此喜爱那三国一书。想来那书自然是有非常之处可否说道些个精彩与我听听如何?”

    众人闲暇之时说的都是三国故事对于其中的精彩桥段早已是讨论百遍耳熟能详:“以三尺瑶琴而退魏国雄师两千五百惊走一十五万今日说的空城妙计最为出彩。”

    “空城计?”司马光念须而笑:“《魏纪》有载此时诸葛尚在绵竹以为筹备军需之物如何能到千里之外的西城小县大摆空城?”

    “诸葛亮意欲征讨中原如何能够窝在绵竹?自然是要在前方才是。”

    司马光笑道:“此为想当然之语罢了《魏纪》有载……”

    “甚地书?什么魏?什么纪?”之手此陈寿所书颇多史实……”

    令司马光想不道的便是这市井风尘之中真个是有能人地也不晓得是哪个大呼一声:“若说旁的亦可为参考晋人陈寿的《三国志》却最是不可观之想那陈寿为马谡参军之子与马谡同罪与诸葛卧龙便是有杀父之仇的这才归了孙吴曹魏所书之文字一味的尊曹魏而贬刘汉如何能信?”

    众人恍然原那陈寿是马谡参军之子!

    马谡大意而失街亭诸葛卧龙无奈之下大摆空城今日说的便是这个桥段众人闻得如是所言顿时沸腾:“咄你这老头姓马还是姓陈?想是来为马谡正名的吧……”

    想这无名小店多为三教九流市井之徒亦不晓得甚的大道理闻得司马光说出陈寿便是以语攻击……司马光终究是有宰辅的胸襟气度也不以为意依旧是那般笑眯眯的和蔼模样:“姑且不论我为何人彼那《三国志》远较李二的《三国传》更为客观可信史书的么最是讲究个真实……”

    “甚的真实?早过去几百年的事情哪个晓得是真是假。古人书的甚么后人便是见得甚么且引以为真世间之事若不亲见如何能信?”

    司马光乃当今第一史学大家。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史书地好坏全然是看所书文字的真实程度。只因作者局限不大可能完全为实便是如太史公的《史记》也是这般。

    若是如此与这些人理论终究是难说服司马光绝对不会如司马康一般与这些人互逞口舌之能呵呵一笑:《资治通鉴》一书亦是书史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顿时不语。

    一见提到那《资治通鉴》。这些“愚夫村氓”俱是哑口无声的“尽皆叹服”司马康大为荣光方欲开言便听得那粗鲁鱼贩子大声相询:“甚的通奸?说的是偷情的调调么?光是听个名字便是有了十分地意思哪里有说这书的?”

    司马光正品了茶水。闻得这汉子生生将《资治通鉴》说成“通奸”险些将茶水咽到气嗓脸面涨的通红连连咳嗽急急的分辨:“乃是鉴。嗯是鉴书之鉴为通考之意……”

    “原不是书那偷情的香艳调调。那便是没有个看头不晓得哩。”

    “真个是不晓得地哩甚的鉴也不看便只看三国的哩。”

    想此间人等字也不认得几个多为贩夫走卒杀猪屠狗之辈最喜的便是个红火热闹又怎会去瞧那巨著《资治通鉴》一眼?

    方才大言陈寿不可信之人显然也是有些个见识的上前一步对司马光言道:“老先生也似个读书人地模样。《资治通鉴》的名头我亦知晓真个可谓是集古今之大成者然与《三国传》相较终究是落了下乘的。”

    “何以见得?”听此人说《资治通鉴》不如《三国传》司马光亦不为急。十分真诚地开口相询。

    “那《资治通鉴》之文字十分的艰涩难明其事件更是平铺直叙不见丝毫的出彩之处。观一文之好恶。非为辞藻华丽非为行文严谨。但要为世人所喜闻为百姓所乐见众口相传千古不灭此为上佳之文也……”

    《三国传》一文比较《三国演义》更加的直白煽情故事段子深入浅出。浅显之读者可在书中看到热闹红火有些阅览心思的读者更是能看出大计谋大智慧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为众人所喜。

    写文的目的便是为众人观看一味的追求高雅艰深终究是脱离了文章之本质而曲高和寡。想那白居易成文之后总是先于乡间老翁老妇可见文章只要说地清楚明白即可此评语留在此间短头与司马光共勉之!

    司马光乃是文坛三大巨匠之一自然能够明白《三国传》如此红火的诀窍拱手为礼谢过那人:“听君一席茅塞顿开吾回去好生研习就此别过。”

    司马康却是大大不服气那三国一文完全便是杜撰奈何众人偏偏喜好回头定撰写一篇与李二一较高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