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00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百二十三节 上帝的礼物(2/2)
宣战,这些人立刻摇身一变成了反法西斯战士,并且参与了之后法国所有的战斗,直到法国投降,他们跟着英国人逃到了英国,成为戴高乐麾下坚决抗击德国的自由战士。

    反倒是法国人自己投降了。

    当然这是后话,才是的法国的行为,更让人不齿,他们不但不帮同为人民阵线的西班牙政府,反而跟英国一起,不断的ca纵国联向西班牙政府施压,要求西班牙解散国际纵队,在北方战役结束之后,西班牙政府迫于压力,同时也希望国联能够说服德意两国停止干涉,因此自己解散了国际纵队。

    但西班牙政府留了一个心眼,他们解散了国际纵队不假,却没有让这些人离开西班牙,而是给与了他们西班牙国籍,让他们加入了西班牙政府军。

    这真是可耻,意大利37年,由墨索里尼宣布退出国联,德国更早一些,阿道夫就宣布退出了国联,西班牙却是国联成员,国际联盟不但不保护自己的盟友,却反而一直压制他,让两个非成员国欺辱成员国,这算哪门子联盟。

    就英法这种货色,无怪乎他们会丧失一切,因为他们早就没有了担当。

    英法没有担当,杨潮却得替他们担当,因为他在西班牙实在是下了很大的一盘棋。

    张作霖的动作还是那么快,他的人很快就联系上了法国一些军火公司,而且这次直接出动的是中国人,没有用白俄来掩人耳目,因为这件事不需要掩人耳目,杨潮不怕别人知道他支持西班牙共和国,因为纳粹日后被打上耻辱柱,自己站在纳粹的对立面,那就是正义的。

    另外,用中国人更安全,因为杨潮已经找了达拉第一次,既然达拉第都把人放了一次,就不会再抓了,不然就太没有意思了。

    而且别以为,法国人就那么爱抓人,之前杨潮告诉达拉第,说法国人搞种族歧视,这不是他乱说,而是事实。

    法国边境确实封锁的,可是封锁边境的是人,是人就有漏洞,那么多走私军火的不抓,反而抓几个卖粮食和衣物的中国人,不就是为了展现法国坚持中立的态度吗,不就是为了作秀吗,但是作秀用中国人来做,法兰西鸡仔实在是挑错对象了。

    杨潮介入之后,就表示杨潮关注此事了,跟达拉第见了面,解决了此事,达拉第就不会再做小动作了,要做恐怕也会找犹太人麻烦,而不是找中国人麻烦了,不然那就是跟杨潮直接宣战,不用再多说,杨潮肯定会发动抵制法国的动作的。

    因此这时候让中国人去参与走私,不但能赚一笔钱,而且基本上不会被抓了。

    毕竟能做走私生意的,那可都不是什么好鸟,跟边防军如果没有猫腻,鬼都不信。

    只希望西班牙人在坚持半年时间,有半年时间,纳粹就要攻击波兰了,到时候可就不是他们一个人在战斗力,法国向纳粹宣战之后,肯定不会容忍西班牙政府被弗朗哥消灭,英国人此事肯定也不放心将西班牙交给弗朗哥的长枪党这种法西斯组织。

    那么在英法的支持下,西班牙政府肯定能将弗朗哥击败,接着是大规模的清洗,等到纳粹击败了法国人,天天去英国扔炸弹的时候,西班牙人会再一次倒霉,弗朗哥会再次回来,然后发动一次反清洗。

    原本的二战中,弗朗哥聪明的保持中立,从而让西班牙躲过了一劫,但这一次他们避不开了,纳粹的军队帮弗朗哥上台之后,铁蹄肯定不会停下,接着就是攻占或者降服亲英国的葡萄牙,占领直布罗陀海峡,锁住英国人进出地中海的通道。

    地中海成为纳粹的内湖,然后他们在非洲扩张,利用非洲的资源,更有力量发动更宏达的军事行动,比如苏德战争。

    总之让法西斯集团获得一条安全的通往非洲的通道,同时封锁住英国进入地中海的通道,会让这场人类最后一场大战,规模更加空前绝后,让战争之花比历史上开放的更加鲜艳,这鲜艳,全都是欧洲人的鲜血染成的,流血让他们的硬实力变得虚弱,也会让他们的文明变得衰落。

    拿着杨子银行给的石油资料,墨索里尼效率很高,一个月之内就派出了一个专家团队到达了资料指示的贾卢绿洲附近,这里是后世的阿马勒油田位置,石油储量5亿吨以上,年产350万吨,一桶73桶,折合2500多万桶,够法西斯势力用一阵子了。

    有这个油田存在,纳粹会更愿意通过西班牙半岛封锁英国,彻底控制地中海通道,然后跟英国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进行更持久的战争,甚至占领埃及也不是不可能。

    当纳粹攻占埃及,威胁中东和印度的时候,大英帝国是不会在乎把新加坡等基地卖给中国的。

    墨索里尼的团队,是从罗马尼亚请来的,经验丰富,在位置确定的情况下,他们很快就钻探出了第一口油井,并且很快就估算出了这篇油田的产量,高达几十亿桶的蕴藏量。

    这个消息让墨索里尼大喜,石油资源的匮乏,始终是意大利军队的一大制约,让他不由大呼这是上帝赐予意大利的礼物。

    这是上帝送的吗?

    这是杨潮送的!

    所以很快杨潮就派人上门要账去了。(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