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神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004章 三大系一师(2/2)
个宇宙九大特征之一为观点,天紫将水元境界乃至内外八级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之间能量共振后,产生的能够具备一定超能力的新能量,统一归纳称之为音元。

    要想使用音元(各种新能量,如魔力、斗气、魂力、真气、元气等等),就必须运用四大基础——吸、凝、淬、发。

    吸,就是用九大特征之‘感应’特征吸收能量的过程;

    凝,就是用九大特征之‘秩序’特征凝聚能量的过程;

    淬,就是用九大特征之‘等级’特征筛选能量的过程;

    发,就是用九大特征之‘目的’特征发出能量的过程。

    他又以魂魄理论将所有修炼者划为三大系一师。

    音武系,指的是以淬炼音魄为主的修炼者,代表有战士、武者、音兽等。

    音魂系,指的是以淬炼乐魂为主的修炼者,代表有法师、念师、巫师等。

    音特系,指的是不以自身为主,而是通过外力来修炼的修炼者,代表有御虫师、召唤师等。

    天音师,这里特指同时淬炼乐魂和音魄,并且是以掌控万音为主的修炼者。

    天紫将万物的基本构造单元归纳并称之为能量弦,简称为弦。三大系一师的修炼就是引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水修将自己音魄内的十二品水与天地间的十二品水共振。

    以自身特殊频率的振动,感应并引起能量弦的共振,吸纳弦(也是十二品水)到自身融合成音元。然后又以不同频率的方式振动发出。

    运用四大基础时,始终就只有一个动作——振动。

    这就是所谓的——掌水之频率,激荡能量弦,生音元在身。

    三大系任何一个修炼者都能套用这个规则——

    比如法师通过用冥想的方式来吸收元素(十二品水),这就是四大基础的吸;

    然后又要消耗精神力与自身相融合成有序状态,炼化成魔力(音元),这就是四大基础的凝;

    通过常年累月的积累与淬炼,筛选出最为精纯的魔力,这就是四大基础的淬;

    运用各种魔法咒语、手势、道具等来施放魔法,这就是四大基础的发。

    战士吸收力量,转化为斗气,淬炼身体,使用功法攻击。

    巫师吸收力量,转化为巫力,淬炼灵魂,使用巫术攻击。

    念师吸收能量,转化为念力,淬炼灵魂和身体,以控制自身或者机械等道具攻击。

    ……

    而运用四大基础的过程又可以称之为音术。

    所谓音术,就是要看穿事物的表象,追求本质。只有知晓事物本质才能正确运用技巧。

    用身体去感受无处不在的运动着的弦(感受行弦)。

    调整音魄与能量弦的频率(魄弦合一)。

    利用联合共振开启音魄内的通道(贯通弦门)。

    用这股组合频率地振动,去引发能量弦的共振(振弦出击)。

    自从天紫撰写海量奇书,统一归纳恒河沙数的观念以后,这可谓是所有修炼者的福音。

    三大系都是因此减少了修炼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环节。

    相对而言,天紫建立直接从本质开始修炼的天音师,直接省去了修炼过程中所有不必要的环节,所以他们修炼也就更快。

    这也是天音师地位如此尊崇的原因之一。

    引弦共振,修炼就是这么简单。

    同时,这也是音法《超弦》凌驾于所有音法之上的原因。这是水元境界修炼者必学的一门功法,基础之中的基础。

    只有学好了才能研发音术、音宝、圣言、法印、战歌、战舞、战图等等,甚至是水玉。

    所以,整个十三天界几乎不再有法师、战士、巫师等称谓,有的只是以九大特征之一‘起源’归纳的总称水修,水修相互之间的尊称为水友。

    当然,很多情况下又需要有所区分。所以,除开生灵以前的各种称谓,以水修子级的音武、音魂、音特、天音4种称谓就出现了。

    这种称谓方法需要沿用天紫划分的十大音位,一百个音术标准加以点缀。系别名+音位名+标准名,好比自己现在就是天音赤红六。

    初音指的是没有音元的生灵,三大系一师都是由初音演变而来。这其中包含了天紫对所有生灵寄予的厚望——虽然之前都有区别,但到最后,谁都可以成为天紫。

    大水三千,皆可证水。

    而九洋居然在三年之内又修炼出了音元?并且现在还让自己看不透他所达到的标准和境界。

    这时,九洋笑道:“你在发呆?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听到九洋的声音,卡蒙昂收回脑海中一些残缺的资料,转而眉头微皱:“打鼓?反正你没我打得好。你问这个做什么?”

    九洋笑了笑:“既然想打鼓,那有没有兴趣做我的鼓手?”

    看着九洋愣了3秒,随即,卡蒙昂仰天大笑:“哈哈,要我做你的鼓手,你睡醒了吗?”

    九洋依旧满脸微笑的说道:“鼓手需要和他人合作。”

    刷!

    白色骨棒再次破空而去,目标赫然是九洋的额头。

    ps:感谢紫妖“天豪”的天天打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