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少女启声唱道:“栖息消心象檐溢艳阳……”
起声之时声音甚是清脆平顺但到第二句时忽然微有涩滞。这时少女才恍然明白不妙一时脸色有些慌张不敢大意再收束心情静心屏气吐字续唱。
原来这卢鸿却也有些坏写给少女这诗若不是特地练过怕是难以唱来:
栖息消心象檐溢艳阳。
帘拢兰露落邻里柳林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冈。
潭庭同淡荡仿佛复芬芳。
这八句诗每一句均以同音为声韵若要唱来极是拗嘴。也亏这少女口齿伶俐总算前七句勉强唱了下来唱到第八句“仿佛复芬芳”时再也绕不过来了到“复”字便拗在了那里。众人齐声哄笑。少女小脸通红对着卢鸿跺脚不依说:“卢公子净欺负奴家。小女子好心好意地求曲子怎么写了绕口令来!绕得奴家舌头都打了结儿了!”众人先是听了这诗唱得绕嘴看着这小姑娘娇嗔可喜一边觉得好笑一边也暗暗佩服卢鸿诗思敏捷。虽然是游戏之作也难得片刻之间便能写出如此刁钻之作。更有几个看了诗笺自己念了几句只觉得诗意虽然雅致却着实拗口只两句就“艳”“溢”地转不弯来了。
那少女犹自娇嗔不依祖述见了笑道:“你却怪不得卢公子。这诗非是绕口令乃是别体双韵。一句多韵最是难得。便如同你日常唱的曲子中地短柱一般。”
祖述所说的曲子乃是唐时方才兴起的长短句后世称之为词。此时词牌初兴各青楼教坊中颇为盛行。那短柱便是押韵极短的词曲一般一句双韵甚或有一句三韵的。不止唱时极为考究功夫。若想做得妥当。更是难上加难。
众人听了。也不由议论起来。那李叔慎也是诗中能手不由说道:“若说这短柱一体在下前些时日曾于会上闻过一只曲子颇为佳妙。一句双韵宛如天成。归来之后也曾欲效其体。只是寻思弥久终是难乎为继。”说罢便将前时闻得的短柱体曲子吟与众人听。
博山铜细袅香风
两行纱笼烛影摇红。
翠袖殷勤捧金钟半露春葱。
唱好是会受用文章巨公
绮罗丛醉眼朦胧。
夜宴将终十二帘。月转梧桐。
此曲写得确实佳妙。语俊韵险一时之间众人竟然无从接口。
这时唱曲少女眼睛眨了几眨道:“曲子中的短柱奴家也曾闻说。只是哪里有诗也写成短柱的了?就算依着祖公子与李公子便请卢公子为奴家写个能唱地短柱来吧。”
说罢另拿了彩笺来定要缠着卢鸿再写过。众人适才听了李叔慎所吟地短柱曲也对这短韵体例颇感兴趣自家也都寻思过绝难下手。此时纷纷出声相和看卢鸿可有大才再作短柱。只有卢修却是出言相劝。在他想来这短柱体确是极难片刻之间便是天才也难有所得怕卢鸿一时应对不来失了脸面。
卢鸿寻思片刻便笑着在笺上再写了一说:“在下便以三国人物为题胡写一以为游戏吧。姑娘请看这短柱算是够格了吧?便与你赔礼如何?”
少女看了却是一自度新曲。再细看一遍居然是两字一韵真是短到了不能再短。难得地是语意清爽毫无造作之态一时心中大喜。少女又暗暗念了两遍这才放心谢过卢鸿重新示于乐队中领头之人轻声商量几句复至场中。身后管弦之声再起隐隐多了几分沧桑沉郁。只听少女唱道:
鸾舆三顾茅庐
汉祚难扶日暮桑榆。
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
天数盈虚造物乘除。
问汝何如早赋归。
众人先时听叔慎所述短柱曲时已然觉得佳妙无伦。此时再听卢鸿这曲短柱竟然是两字一韵而语意浑如天成较之前者何止难了数倍。一时反复品味惊赞不已。
既有佳作众人钦佩之余不免纷纷举杯再敬卢鸿。祖述更是觉得面上有光在旁边也是撺掇不已。虽然此时酒度数不高但后劲甚足。喝得数轮下来卢鸿也是渐有酒意。到得最后居然那唱曲少女也来凑热闹拿了个大杯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