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二章 原来是赝品(2/2)
竟也有破绽。”

    听了此言方才置疑地宁先生便问道:“以卢公子所见此卷书法于书道之上尚有何破绽?”听了刚才卢鸿分析纸墨等言这宁先生也不再如适才般托大言辞颇为客气。

    卢鸿说:“诸位均精于书道自然知道古人作书与时人不同。古人无高桌大椅作书之人亦是跪坐于榻左手持竹简右手持笔而书。后来以纸代简仍是左手持卷纸右手持笔。以此法做书指掌腕肘均灵活自然。而笔落于纸上自然形成两头尖、中腹粗地中锋笔迹且笔迹使转如意圆致生动。”

    众人听了其中精于书道地自然清楚其中关节。更有人以手虚比做书连表赞同。

    卢鸿又指向面前的书卷说:“请诸位细看此书起收之处。虽然做书之人也竭力模仿前人笔法但此人必然是于桌案上书写。因为桌案上纸张平铺做书之人手腕与桌面不如持纸书写之时角度自然。因此入笔收笔时角度也有所变化总须以提按分别粗细难免便显示出笔锋变化不能如真迹般中锋圆转不留痕迹。”

    众人再细细观看果然此卷虽然乍看极似古人笔法但出入笔锋总需略见扭转提按之处比之真迹自然变化确是不同。

    卢鸿悠然说:“综上纸、墨、笔法破绽可知此卷应为书道高手拟照大令书迹所造赝品又经伪饰故颇为精彩。据小可胡乱猜想踞今不过数十年至上百年的时间。只是究竟何方高手有此等手段就不得而知了。”

    卢鸿话音方落便听李泰鼓掌赞道:“精采之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方知卢公子才占八斗确是名至实归。”

    众人到了此时也不由哄然称是。本来众人均认此卷为毫无疑问的真迹此时听卢鸿一说却是处处破绽对卢鸿的识见只能说个“服”字。

    卢鸿谦逊了几句李泰又说:“今日本王虽然误收赝品是为一失;但能闻卢公子高见亦为一得。得失相较怕是所得更多啊!今日佳会对酒当歌鉴古论艺实为平生快事。卢公子适才言道雅好诗词;又见书道见识绝无伦。不知泰等可有幸一观公子诗书绝艺以记今日之胜事?”

    卢鸿看着李泰目光中的含义知道今日自己表现太过惹起了李泰爱才之念招揽之心仍是未绝。只得叹了一口气说:“魏王有令敢不从命。只是乡词曲疏狂之性只怕难登大雅之堂。”

    李泰闻言大喜道:“能得卢公子赐观大作实乃三生有幸。”说罢忙命侍女奉上文房四宝。

    卢鸿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适才观看魏王所藏佳作一时心动不愿于方寸纸上做寸书小字却要借白壁一用放浪之处还望魏王休怪。”说罢右手提笔饱蘸墨汁双眼斜睨身边雪白的墙壁微做沉吟。

    众人一听这卢鸿居然是要在壁上作书一时颇为惊奇。

    唐时人每有狂浪之时尤其在酒坊肆之处酒酣耳热之时往往将诗作书法题于壁上。若有佳作往往店家酒坊也会引以为荣宝藏珍护。只是此地乃是魏王府上大厅卢鸿要在此题壁留诗也确实有些放肆了。

    卢鸿不管众人议论纷纷双目微闭左手在壁上轻轻抚摸。片刻之后忽然一口将胸中酒气吐出右手持笔直落壁间。只见他行笔如急风骤雨时而重挫时而轻提有时连绵数字竟然一笔直下;有时又跳跃翻转笔断而意连。众人只见他以腕运笔将一只笔运得如同有了生命一般那或枯或润、或疾或迟地笔迹便吐露其下一霎时墨迹纵横云烟满壁。

    待得最后卢鸿重重将笔落下写完最后一字仿佛全身力气也随之而去竟然略现疲态。

    众人定睛再看壁上写满草书大字却是一《将进酒》:

    琉璃钟

    琥珀浓。

    小槽滴酒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春风。

    吹龙笛

    击鼓;

    皓齿歌

    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零如雨。

    劝君终日酪酊醉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卢鸿轻吁一口气右手毛笔随意掷去。左手取过酒杯将杯中剩酒一口饮下淡笑道:“魏王见笑了。卢鸿酒后狂浪还望恕罪。此时不胜酒力恐有失态便即告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