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四章 烹茶论书
    之一物在华夏起源甚早相传为神农氏现初为展为普通饮品流传极广。至唐时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均以饮茶为尚蔚然成风。

    卢鸿前世记忆中对于茶艺颇为喜爱举凡绿茶、红茶以至青、白、乌龙等各类各种均多有尝试每日里也是一日不可或离。但唐时茶道却与后世记忆中差别极大。卢鸿生于范阳要他改进制茶工艺如后世般造出炒制茶叶来实在是力有不及;但饮茶之法却是别有风貌与此时通用之法不同。

    唐初时最常见的饮茶之法名为“羹饮法”。这方法自汉以来最为流行不仅茶是煮来饮用煎煮之时还要加入粟米以及葱、姜、桔皮等调味品煮成粥状饮用。后来逐渐演变一般不再加入粟米但还是习惯在茶中加入葱姜等调味品烹饮。此时已经出现了冲饮之法乃是将茶饼炙烤后捣碎加入调料以沸水冲饮。但此类冲饮法并不常见。

    卢鸿对这唐时的正宗茶道虽然兴趣深厚但要他喝混杂了葱姜气味的煮茶实在是享受不来。因此便仿照后世冲泡之法结合时人的冲饮之法自已独作饮茶之法。

    众人便纷纷移出书房来。孔颖达这院落虽小但其中古树参天颇是茂盛。众人便在松下石凳上落坐静待卢鸿烹茶。

    卢鸿烹茶之道也称不上如何美妙。寻常红泥小炉。其上小小铁锅便从府中取了井水烧至沸时才由纸袋中取出炙好的茶叶来又命人取过一套邢州白瓷杯来取了茶叶冲入沸水。这茶叶乃是平时以炭火相焙而制地。那茶先近火相烤炙然后去火稍远待其舒展开来。封入纸袋以备饮用。

    众人先时在屋内久议无功。烦热难当。此时坐于古松下石凳间。再细饮清茗。初入口时因并无调料相加略带苦涩;但细细品味渐有清香生于齿舌之间。更加清风习习送爽手把香茗真有腋下生风之态不由各各称赞。

    马嘉运就笑了说:“据说佛宗坐禅之时。以茶清心提神。因斋戒忌口或有烹清茗的。今日一试确实别有一番风味。卢鸿这一议深有意趣。以后咱们议事不若便以此为例免得将修书之事弄得如苦劳力一般。”

    孔颖达点头称许又说:“只是如此一来。却不是太闲适了。可不要让人说道。这一班修书之人日日饮茶闲谈不务正业。”

    谷那律听了接口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有何可惧。说到这话前日下官一位同年倒有两句诗作说那闲话之趣。下官这同年本姓牛在外为刺史。只因他生性喜爱游山玩水留连古迹。其治下有山颇是清幽其中古寺旧迹多有可观。每欲前往探胜但公务缠身总未成行。后来总算趁着巡视下情时安排时间至山中游玩了半日。当地官员早就安排妥当。这牛刺史在一间寺中偶然遇一老僧谈起佛经义理赏玩寺中景色很是闲适。临行时意犹未尽便题句道:因过寺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众人听了这两句自然冲淡倒也确是好诗。但见谷那律面含笑意知道还有下文便都闲饮清茶且听谷那律续说。

    谷那律继续说道:“那老僧见了嘿然而笑。牛刺史便问老僧笑着何来?老僧回禀说:‘刺史大人偷得浮生闲着半日;老衲却是事先预备洒扫相迎忙了三天。’”

    众人一听尽皆大笑。刺史大人游山地方官员自然要把功夫做足。这事说来虽然于刺史是散心抒怀风雅之行下边的人却不知如何忙乱哪来的雅趣。

    众人说了一会孔颖达便又出声说:“休息已够还说不得再述难题。究竟此事如何还要拿出个章程来。”

    这时颜师古便说:“适才老夫想来想去其实咱们若一味纠缠于各家经注间这功夫便下得再大也有难处。总须先立出总纲来以此纲为统领参照各家注义有所取舍方可成事。那东汉章帝时白虎观之议诸家集论最后因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之说为统方成《白虎通》。虽然天人感应之说未见高明之处但其统一学术之法确可取法。不若咱们先从此着手。这些年来新法颇有建树由玄坛气学以及新起的“新玄学”等都有可取之处。我大唐开万古未有之功平定宇内文武大成便应有大朝气象建立经学新局更立大纲以此为正义才是。”

    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