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六年五月。
此时的长安天气已然颇为炎热但国子监临时搭起的算学竞坛四周却是人山人海。由国子学组织的大唐届各学院算学竞赛正在坛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算学竞赛这事实在是个新鲜玩意。本来喜欢研究算学的人就不少官方如此郑重其事的举办竞赛参加者又是来自各地的学院代表这就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了。事实上从本月初开始便66续续有各地精于算学的学者来到长安。各大学院也将此次竞赛视为学院实力的一次比拼自接到竞赛邀请通知开始便砺兵秣马挑选学生中精于算学之人组织突击培训等务求在竞赛中拔得头筹光耀门面。
据说来自杭州的西子学院重金请得了当地有名的“神算子”曹嘉出山代表本院出战。这西子学院本是由杭州当地郡守倡议本地几位富豪出资兴建的一所新兴学院。由于大唐时各大学院多由北地世族大家所办相应的南方却是相形见绌。此次西子学院作为南方不多见的参赛队伍早就立志要一鸣惊人。那学院山长本是由当地郡守兼任这位太守思路灵活不拘一格与各出资商会谈时提出要不惜重金立起西子学院的金字招牌得到了各富商的肯以及大量的财力支持。太守提出了“借鸡生蛋、广引外援”的参赛思路四处邀请高手。临时加入学院组建参赛队。那曹嘉已经有五十来岁了胡子都已经是花色斑白居然也言称是西子学院“研究生班”地高才生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西子学院此举引起了其他学院的不满和抗议。国子学有关主办组织人员也向西子学院进行了交涉。但西子学院方面功夫做得甚是扎实将这几人何时加入学院、就学了何种经义以及相关资料准备得相当完善。由于事先考虑不是很充分引致规则上没有明确限定学生的条件。国子学也是无话可说。因此这一届。就出现了一边选手白然。一方选手年不过十几余的祖孙辈同场竞技的场面。到了第二届国子学主办人痛定思痛将学生资历、年龄等限制一一列明光参赛资格说明就写了足有三大张纸引得各学院看得双眼直成了一件笑谈。
另一件令各学院以至于全长安都感到新奇的事就是来自范阳的太极书院。太极书院除了两名领队、四位选手代表出战外。当地太守更组织了多达五六十人的助威团与参赛队伍同行。这些助威团都是太守精选地北地豪儿一个个膀大腰圆体态雄健个顶个可说是胳膊上边能跑马地主儿黑压压地站成一片手中各色旗帜飞舞飘扬。这助威团才入场时。各学院都看傻了。边上有几个胆小地暗自直嘀咕。是不是这太极书院准备文的不行来武的软的不行来硬的算学比不过就要用拳头说话。演出一场全武行来?最后还是国子学方面人员出面限制了各学院代表入场人数经过反复工作将太极书院的助威团名额缩减到了2o人。就算是如此在第一场正式比赛中太极书院代表队入场时助威团“威武太极”的雄壮口号依然是响彻全场大大地震撼了对手一把也使得太极书院的人气之高令其他各队望尘莫及。
除了官方的助威团之外范阳当地富商自组的观光团也不在少数。范阳本地由于太极书院定期的辩论以及体术竞赛等活动开展时间早形成了大批的热心观众。此次太极书院远征长安算术竞赛得到了本地人的极大关注。便有那当地商会中人组织车队结队前往长安一来观光二来为家乡学子助威。不想三亲六故远亲近邻规模越搞越大最后足足拉了十几辆马车如长龙也似追在代表队及助威团后一同赴京。
这观光团较之助威团其影响力还要更上一层楼。因为其中多有商人富户到了长安之后广为联络宴会集结等活动搞了不少。这些人除了大肆宣传太极学院的代表队实力不凡之外更是将平日范阳全城空巷共观辩论及体术大赛等事说得天花乱坠一时竟然让长安中人有坐井观天之叹。一时之间范阳几乎成了长安人们心目中文化繁盛之都新潮涌动地中心。
而这些商户中最多地便是经营文房四宝以及各类精印书籍的。这些年来范阳当地受奚家影响各种纸墨笔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其技艺水准距离卢鸿及奚家的工艺尚有差距但放眼大唐也足以笑傲群雄。尤其是这几年地印书行当更是财源滚滚。由于毛边纸的生产量越来越大奚家的低价油烟也渐有余力供应市场因此范阳当地的印书坊展极为迅。虽然活字印刷这几年还没有流出奚家之外但诸如石印、泥板印等新方法已经开始出现。这些新方法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