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十六章 射覆
    王李泰今日显得甚是高兴而审书组诸人因为大功告王如此推许因此也是放开心怀。席间气氛甚是热烈觥筹交错酒过三巡众人已经都有了几分酒意。

    魏王双掌一击席间歌舞瞬时退下。李泰呵呵笑着说:“今日良朋之会洵是难得。在座俱是饱学之士若以诗词歌舞为助兴倒有些无味了。依本王之见不若今日便行射覆之令各位可否?”

    孔颖达点头道:“今日座中不乏精研《易》道者倒是有几位射覆高手呢。魏王此议甚是合适。”

    原来这射覆一令由来已久。虽然非常简单但若行起令来却是难至不可想象。其做法便是用盆或盒等物下边扣一件东西。然后由行令者以占起卦众人按照卦象来猜测盆下究竟是什么。

    卢鸿还是次参加这种游戏。在他前世记忆中虽然也知道古人有射覆之戏且传得神乎其神但心中自然是不太相信的。但今世所学渐多对《易》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心中也是渐渐相信《易》中之理确有其玄奥之处。尤其在他解开《归藏》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因此闻说席间要行射覆之戏也是极感兴趣放下酒杯却看这令是如何行法。

    只见李泰吩咐下去便有一个美侍行上来手中奉着一个木盘其上覆着一件铜盂。侍女将铜盂揭过示与诸人。其下空空如也。

    侍女笑着下去到了屏风后片刻之后又转了出来。木盘上铜盂已经覆扣过来其下不知放了何物。

    李泰笑着说:“题是已经出了不知哪位为行令之人起这头一道卦?以本王之见孔祭酒德高望重。当先行令。最是使得。”

    孔颖达也笑着说:“魏王有令。敢不从命。”

    说罢孔颖达便从席上起身。一旁的侍者连忙奉过水盂来孔颖达净过手又亲自在炉中焚起一柱香这才在令席边慢慢落座。

    案上早已经准备下了草等物。以草起卦之法传自上古。所谓“龟千岁而灵百年而神”。起卦所用。共有五十根草。五十称为“大衍之数”《系辞》中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其意乃是虽然草共有五十根起卦之时却只用四十九根。

    孔颖达双目微闭将五十根草置于面前轻轻地从中抽出一根。放于一侧。之所以“其用四十九”。要舍去一根乃是象征天地初判遁去甲一之意。

    孔颖达将其余四十九根草取在手中。又取过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之上然后双手自然一分将其分于左右手中。

    这两步乃是所谓“挂一以象三分二以象两”乃是暗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地道理。之后孔颖达便将其余草按左右手四根四根的数分别得其余数。

    四根一组数便是“之以四以象四时”之意。数得的左右手草余数之和非四既八。之后将余数去除再将其余草归于一体即“归奇于扐以象”。至此方为一演历经三演最后所余草数必为“六、七、八、九”中的一个得出一爻。共须经三演十八变才能画出六爻终成一卦。

    孔颖达手中不急不缓不移时演罢十八变最后得卦上兑下震是为“随”卦;其九五爻动变而为“震”。

    众人俱皆不语纷纷低头沉思。这时颜师古哈哈笑道:“这个却是容易老夫已然知之!”

    众人不想颜师古这般快一时都看向他。颜师古看着孔颖达呵呵一笑说:“既然是泽雷随其上为兑其于物为金刀;其下为震其于物为竹木。木下金上盂中必然是一把木柄小刀不知可然否?”

    众人听了颜师古所射均觉颇有道理忙把眼睛投向置物的侍女。颜师古更是眼睛也不眨盯着侍女。侍女抿嘴一笑却是连连摇头。

    颜师古大为沮丧不由说道:“怎么会不对呢?定然是老孔这卦起得不准。”

    之后其他众人也各自说出自己的答案或说是竹笛乐器或说是山药等物只是侍女却只是摇头无一人猜对。

    卢鸿反复推算一时也未能解出此为何物。他以手在案上画着“随”卦的卦形忽然想起《归藏》中此卦其名并非为“随”而是上杀下生名为“权”卦。他细思“权”卦象词忽然脱口而出道:“不对不对此物乃是一管毛笔!”

    乍闻此语众人一楞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