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也由探视他的众人口中知道这些消息。只是他事虽有极大的疑心但对于能否抓到凶手甚找出背后真凶来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再说自己再怎么关心也是无用因此也犯不着为此劳神。
这几天卢鸿的学生数量又有增加的趋势而且还一增就是两个。一个乃是衡阳公主的胞弟晋王李治另一个则是上官玥的弟弟上官庭芝。
衡阳公主本来与李治姐弟感情就很好上官庭芝与李治年龄相仿原也相熟的。这次上官玥因为身体不太好上官庭芝便来探看李治就也陪了他一起住过来了。
卢鸿自然知道在前世记忆中这晋王李治就是日后的唐高宗只是不知有了自己掺和历史还是不是按照以前的进程前进。此时见这位晋王年纪还略小今年才十五岁却生得颇为清秀只是行为中略有些阴柔之气不似他两位哥哥大气。
那上官庭芝相貌比起李治来还要俊美几分。两个小男人都这般秀气实在是让卢鸿看着有点不太适应。
因为衡阳与上官玥都在随着卢鸿习画两个小跟屁虫自然也就寸步不离的追在旁边。两人对卢鸿的大名都是久仰了此时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李治对格物之学极感兴趣成天一有空便要缠着卢鸿给自己讲课更求着衡阳帮自己说合想请卢鸿给自己当老师。只是李治现在虽然不是太子也是根红苗正的帝皇贵冑找老师这事也不是随便就得的。上官庭芝则没有这些顾忌反正他也看出来姐姐和这位卢公子关系颇不寻常请教起书画诗词来那是毫不客气。
上官庭芝对卢鸿的格律之说与其姐相反极为赞同。其父上官仪之诗体。本就是格律协美著称上官庭芝年纪不大但其诗作大有家风。此时得了卢鸿的格律之说自然立时奉为至宝更在卢鸿指点下诗作水准大进连上官玥都觉得弟弟的诗风格局颇有进境。
除了诗词格律之外上官庭芝对书画兴趣亦是颇浓。只是他基础略差。便天天缠了卢鸿要他为自己从头讲解课程。正好这几天因为褚遂良无法经常来访因此褚行毅得了机会便不嫌路远跑来找卢鸿李治与上官庭芝也就一齐听卢鸿讲解笔墨的奥妙。
“作画之法。之所以用生纸就墨其关键便是生纸更易体现笔法与墨法的变化这笔法一道先时咱们曾说过多次不外以书法之笔法参之。而墨法更须注意。如积墨、破墨、泼墨等其应用更有不同。”卢鸿侃侃而谈三个弟子不住点头两位美女今天不知去哪参加集会去了。倒难得清静。
褚行毅一如既往地寻根问底:“卢先生这积墨之法学生略有所闻那破墨之法又是何意?”
卢鸿手中拿着毛笔显示道:“所谓破墨。又分为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以浓破淡。乃是先以大块淡墨铺于纸上。然后趁湿以浓墨破之形成自然晕化使浓淡墨渗化染形成独特的效果。以淡破浓乃是先上浓墨再破以淡墨使浓墨与淡墨相交处形成自然衔接。当然也有以水破墨的不过较为少用罢了。”
卢鸿又道:“无论破墨、积累要着便在于自然生动黑而不脏淡而不浊。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关键还是画面地趣味技巧乃是末节。行毅你过于重视技法却有舍本逐末之嫌。”…bsp;褚行毅唯唯称是。这一段以来文人作画已经成了时尚褚行毅因为亲得卢鸿提点其画作颇有成就已然成了长安新一代文人中的画道高手极受追捧。只是他见了卢鸿总还是要摆出一幅学生的姿态总也改不过来。
这一段卢鸿所作花鸟草虫等作品逐渐为世人所知继山水之后又引起了一阵花鸟热潮。唐时花鸟作品已然较为成熟但只是局限于工笔作品。卢鸿作品中墨法极为狂放经常以大块浓淡墨块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富自然之趣。再加上独特的款识印章配合一下子便取代了山水成为文人新宠。尤其卢鸿所作的梅兰竹菊等题材更是受到了文人们的喜爱一时这类题材成了众人争相模仿的热门。相应地以前只作为裱画材料地生纸一下子便热销起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似模似样的练着在纸上抹几笔竹子然后题下几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类的句子再拿来馈赠亲朋以为荣耀。
这两天褚遂良和立本只能偶然有时间时才来相访。据说《芥子园画谱》再得数日便可大功告成。而卢鸿身体已经逐渐恢复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该下山了。
这一天卢鸿一早便来求见衡阳公主言道身体已然大好谢过相救并疗伤之恩准备要下山了。
衡阳公主沉吟不语半晌才道:“卢公子身体大安搬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