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站到翠绣坊的门口卢鸿颇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上次自己来时还是在五六年前。今日故地重游门庭依旧而自己已然不是从前那个抱有几分好奇的懵懂少年了。
才到门前早有人迎着引着自己二人入内。只见回桥曲折树木萧疏池塘依旧。虽然天气已冷但这一池碧水竟然未曾结冰映着桥影别有一份幽然。只有桥头小亭上红灯高悬如众芳斗胜一般为这小院增添了几许春色。
郡守今日将这院全包了下来酒宴乃是设在回桥尽头的花阁之内。卢鸿与郑昭道入了花阁只见正中暖席上坐着的正是本地郡守大人。
郑昭道与郡守早就相识互相见了礼这才引见卢鸿于郡守。
这郡守也是世家子弟出自太原姓王名胜字得之。年纪比郑昭道略大几岁看来二人颇为相熟。
除此之外席中还有几位都是郡中官吏及名流。王胜一一为卢鸿介绍互道久仰席间气氛颇为热闹。
这时只听一个略带慵懒的声音:“唉才几天没见这狠心的弟弟就把姐姐忘了个一干二净枉顾了姐姐成天价想你想得泪眼汪汪的。”
卢鸿一听这声音不由激棱棱打了个冷颤。转头看时眼前丽人面如花娇微嗔带笑不是老熟人花四姑更有何人?
只见时光在这位花四姑身上似乎是停滞了一般。比起几年前。竟然丝毫不见衰老依然风华绝代光彩照人。又见她如穿花蝴蝶一般与堂中郡守及诸人一一招呼之后这才又回到卢鸿身边面带哀怨地道:“自古痴心女子负心汉难不成卢九公子也甘作薄幸。非是惜花之人?”
在座诸位除了郑昭道均不清楚这花四姑与卢鸿有何牵连。只是青楼之中自来是不怕热闹。就连王胜也呵呵大笑连道“最难消受美人恩”将卢鸿拱手让给了花四姑道是“宝剑名壮士。才俊属佳人”。
卢鸿微笑着道:“姐姐就不要取笑弟弟了。前次相送极感深情。今日再见姐姐风采依旧弟弟心中很是欢喜。”
花四姑听了卢鸿这几句话说得甚是自然。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份暖意。伸出了手拉住卢鸿引他入座。卢鸿只觉玉手依然如前时温软柔滑。心中一荡。想起第一次来时花四姑故意捉弄自己。牵着自己入亭一事不由看向花四姑。不想花四姑也正向卢鸿看来。四目一接同时一笑都是想起了从前之事。
四周见他二人这般亲热一时彩声大起就连郑昭道也跟着起哄。花四姑将卢鸿按在座上自己却起身道:“唉虽然卢郎才俊可惜奴家已然是人老珠黄不堪怜惜也不怪没人念想了。只好先躲躲羞却让姑娘们来相陪吧。”
王胜不由笑着说:“谁敢说四姑老来本官就先不饶他。只是今日卢鸿乃是阳娇客四姑可也别把人家的新姑爷给抢跑了。”hTTp://bsp;众人一听大笑。花四姑道:“郡守大人便放心吧寻常脂粉卢公子又怎么会看得上眼呢。不过今日在座诸位都是才俊名流我这小小花坊也得有点看家地玩艺不是?”说罢便一一与在座诸人告别下去安排。
王胜却对卢鸿笑道:“是真名士自风流。卢公子少年才子不想就连四姑也早有相识。卢公子或是不知这位花四姑可不是寻常人物咱们这阳地面上若说能得她看上眼的人物还真是不多呢。”
众人也都纷纷应和先都端起酒杯来定要卢鸿饮此一杯。
卢鸿此时再怎么辩才无碍也是脱不过去只得干了此杯。这时闻得门口脚步声响一众女子已经进阁中来。
卢鸿抬头看时当中一人遍体着红眉目宛然正是当年那唱曲的小红。
小红此时已经是翠绣坊的第一红牌。当年得卢鸿诗曲之作又有“小红低唱我吹萧”这样的句子居然便未再改名至今仍以小红为名。
小红见了卢鸿虽然未敢上前相认眼睛却在卢鸿脸上停留最久眼波留转面带红晕。周边众人又待起哄小红却已然开口道:“今日诸位高客莅临翠绣坊上下俱有荣光。众客俱是雅士不敢以乡俗俚调有污清听便献一支《西洲曲》以佐清谈。”
卢鸿听了不由点点头。那《西洲曲》乃是乐府中一支名曲相传为绿珠所做。在卢鸿前世记忆中后人一般认为此为伪托其作者估计为南北朝时无名文人据民间乐府诗修改而得。但在唐代绿珠之说广为士林接受尚无人提出怀疑。
绿珠乃是西晋时富商石崇的歌女生于越地善吹笛又善舞素有美名。石崇富可敌国以真珠十相易遂得美人归。据说绿珠能制新曲如《明君》等即出自其手。只可惜才人不寿美人命绿珠虽然名列四美之一其遭遇却是四美中最为惨烈的一个。当时的权贵孙秀暗慕绿珠石崇失势后他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遭拒后便怒进谗言劝当时执掌大权的赵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