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一章 花市灯如昼
    鸿所说的独家秘技也不全然是吹牛。世间以砖瓦见最关键一点便是渗水渗墨的难题无法解决。后来有人以腊煮之法将砖瓦砚制成后遍体上腊如此便可使砚不会渗水渗墨。但上腊后砚的墨却要受影响而且砚体颜色也会变色无复先时的自然古朴。使用日久之后防渗效果还会慢慢变差难以使用。

    卢鸿用的这方法乃是前世时从一朋友处学来。其法是以糯米汤混合一些其他物料将制好的砚台浸入其中。等砚台完全浸透后再将其取出阴干。如此反复数十次渐渐将砖瓦中孔隙封死且不会影响墨效果久用不渗效果极佳。

    瓦当本身便是古物浑身上下自然透着一份斑烂古意是新制的砚台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更兼以卢鸿秘法泡制后下墨都是极佳因此郑柔极为喜爱。谢过卢鸿却要红袖小心收好切莫损伤。

    卢鸿道:“夫人既然喜爱为何不以为日常之用?”

    郑柔道:“若日日研磨难免有所磨损妾身却有些舍不得。”

    卢鸿笑着道:“夫人有所不知这砚性离不得水全靠水来养它。何况砚与墨亲若锁于柜底舍不得用时日久了其性转燥反倒不佳。因此好砚便需时时抚摸把玩更需以佳墨清水时常研磨方才愈用愈佳。即便不用之时也需以清水注于砚池之中。养着方好。这瓦当砚虽然研磨略有损耗但其性本坚磨损不大。何况若久置不用坚润之性便逊色许多。还是以之为日常之用方好。”

    郑柔点头:“原来如此。鸿哥说得是妾身今后便以此砚为日常用砚吧。上次鸿哥送的那方绣节砚便一直未舍得用过以后也要拿出来磨磨免得糟蹋了。说来也是。砚本是因用方可贵。若久束不用却是暴殄天物了。”

    卢鸿笑着道:“这两方砚也是正好。如果夫人愿意便以瓦当砚磨松烟绿端竹节砚磨油烟好了。那松烟偶尔或有细沙。容易伤了砚堂用这瓦当砚却是不怕。其实除了瓦当外秦汉砖瓦。均可制砚。此外专以澄泥烧制地砚台也是极佳的。”

    他小两口说说笑笑一边的红袖和小翠早就听得没了兴致虽然还伺候在一旁。只当卢鸿所说乃是太虚之气全未过耳。

    春节过后这一段时日以来卢鸿免不得应酬。又拜过诸位师长。太极书院过年时也已经放假。义学都停课了。各作坊亦已停工一时很是清闲。他便日日与郑柔相对。或品鉴古物或谈论书画偶尔逗逗红袖觉得从未如此悠然过。

    郑柔书法原本学的是王献之的小楷就是有名的洛神赋十三行。只是以小字入手难免格局不大何况女子作书本来腕力就弱更是难有气象。因此虽然字迹精美终是差着一层。这一段在卢鸿的指点下选了几本气象开张的魏碑习练大字渐有起色。

    转眼到了十五乃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元夜乃是团圆节最是热闹不过。范阳地方这几年来文化大兴上至世家下至平民读书之人越来越多。便是那老妪老翁也多有在义学中呆过一段识得文字的。因此今年上灯时不只四处都有灯会各类花灯品种繁多这几年更多了射迷之戏。合城百姓无论贫富都出来看灯游玩果然是太平盛世地景象。

    卢鸿今年自然也不例外。若是往年他也不过陪着父母转转应个景罢了。卢祖安夫妇年纪渐大不爱热闹一般早早也就回去了。卢鸿也不是喜欢热闹的人也就不大逛夜市。只是今年有了老婆也算是成家立业自然要带着郑柔看看灯会盛况逛逛范阳夜景。

    因此卢鸿便陪了卢祖安夫妇与郑柔一直向那灯市深处行去。一行人转了几处灯市果然火树银花灿若星月。周边行人如织都是范阳民众携着妻子俱来看灯。

    卢家乃是范阳大户这放灯之事自然少不了的。府中大管家早就张罗下了只见卢家放的几处大灯扎得如小山也似周边又挂满各种小灯果然漂亮。

    看灯虽然有趣但最吸引众人地还是悬于四周的各色灯谜。谜语起源甚早三国时便有将谜语书于纸条悬挂的方式。这几年来范阳兴起灯谜将谜条贴于纱灯之上供人猜射。若能猜中各有彩头。卢鸿与郑柔但有猜中的红袖与小翠就大呼小叫地去领奖品虽然都是些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