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算计
    子监数学讲经第一场由于有李世民的到场而显得倍了李世民及与其同行的诸位大臣之外魏王李泰、吴王李恪及晋王李治也都在其身后跟随。

    此时国子监规模甚大到场的约略有千余学员。当李世民现身的时候场面变得极为热烈。另一个受到热烈欢呼的是魏王李泰。李泰由于近年来力倡文化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颇高此次亮相当然也有众多学子为之欢呼雀跃。尤其是当场中有三个士子站出来大声念起为魏王李泰所作诗篇时场中气氛更是热烈。

    只是卢鸿却敏锐地现当三个士子念诵诗作众士子齐声欢呼时李世民眼角中闪过了一丝奇异的光芒。

    最后还是孔颖达登坛双手举起众人的欢呼声才安静了下来。

    此次来到国子监经论之场李世民并非以帝王身份光临而是来听课的。因此他也是在坛下设座并未出场讲话。整个经论的开场完全不同于后世活动繁琐的程序只是由孔颖达简单介绍了几句讲经便开始了。

    场上场的并非直接就是太级书院的教学而是卢鸿最先登坛。

    华夏文化至唐时各门各类均要以道为至高境界这也是当今天子推重老子的一个结果。此场卢鸿登场先立论便将数学与算术的区别先行剖明指出算术乃为实用。数学则为演道。

    与其他人讲演不同卢鸿在讲解中使用了大量地实例。除了以易学、格物的展来讲述数学的重要之外他还以推算之法很明确地推翻了数个前人在易理中的错误说法其不中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这样的经典之作。

    卢鸿很清楚地指出之所以前人在取得数之不尽的成果的同时也得出数量极大的错误结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如若保证一个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最有效地办法是以数学的高度、或以数学为基础对其进行最准确地定义。

    卢鸿这次讲座时间不过大半个时辰。但其中包括的信息却是令在场之人大有目不暇接之感。在场的很多人心目中依然将数学做为一种计数的实用方法甚至有些人从来就没有想过数学与算学会存在不同之处。

    当卢鸿的讲解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沉思。

    经过这些年来的思考磨砺卢鸿在易学上的见识远远过了当下众多易学大师。究其根本一是得益于《归藏》的研究二便是得益于他前世记忆中完整地知识体系。

    应该说自古以来《易》乃众经之。当世人以一种变化的、相对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研究它时。中国地文明大多会朝向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方向展。而当它最终沦入纳甲、五行等逼仄空间里打转转的时候整个中华文明也会陷入一个自我重复、自娱自乐的死角中去。

    前世卢鸿对于《易》中占卜之说将信将疑。待到了唐代。才现唐人对《易》的占卜的信任态度便如后世的天气预报一般:占卜方法当然是有地只是结果有时准与不准罢了。而对于易学包含世间至理的信任则是不容置疑的。

    卢鸿现在要做的便是将《易》学以及整个士林做学问的方法拉到一种以实践为根本以数学为基础。开放灵活的路子上来。让他一点点去研究这些只怕卢鸿是没这个闲心也没这个耐心。不过略为鼓吹指指路透透亮他还是很乐意的。

    卢鸿下场之后其后准备上场的乃是太极书院一位讲学。讲解的正是初具规模地几何之学。

    李世民在卢鸿讲罢下坛后便即起身。一侧专有供其休息的净室。李世民进去不久便有人来传。道是命卢鸿进见。

    门外地太监传禀进去之后方引了卢鸿进入室内。只见小室之中甚是干净简单。除了李世民之外。长孙无忌、孔颖达等人也均在座中。

    此次觐见出乎意料地简单。本来卢鸿还想李世民或许会问自己一些关于学业或世家的问题不想李世民只是简单褒奖了自己几句。又道来日便当下旨使入国子监为国子博士要自己忠体爱国等话语便着自己告退了。

    之后不久便见李世民车驾离开国子监返回宫去。

    其后接连数日国子监数学经论紧锣密鼓地举行一时之间各地算术精英齐聚于此其声势大有越去年竞赛之势。与竞赛不同的是每天讲解完毕国子监内部及部分知名算学名士还要与太级书院的几位讲学就相关内容研究讨论几日下来更使太极书院的几位讲学名声大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