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八章 访挚友达夫问策
    尽管早已料到了郑居中的来意但是对方亲自说出来智光仍然觉得心中得意。只不过和达官贵人相交得久了他早已养成了不动颜色的习惯此时只是微微一笑。

    “郑居士可知道圣上日前亲自将所佩方团玉带赐给了高相公还让医官送去了不少名贵药材嘱咐高相公安心养病不必再提请辞之事?”

    “竟有此事?”郑居中闻言大惊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这岂不是说圣上并无罢斥高相公的意思?”

    “那是当然!”智光起身请郑居中坐下这才亲自为其倒了一杯香茗“高相公于圣上是不可替代的人物岂可因人诋毁而坏了多年情分?当初神宗皇帝罢斥王荆公一来是因为民间怨声载道二来是因为百官群起攻之三来是因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亦反对变法。而现如今百姓对高相公支持的多反对的少百官之中亦有分歧而宫中对此事没有任何意见试问圣上又怎会因为别人的胡说八道而轻易废了脑骨之臣?”

    智光这有理有据的一段话顿时让郑居中恍然大悟他虽然知道自己要在政事堂立足必须援引高俅入朝但尚未想得这么深刻此时不由得心中暗叹竟起身向智光深深一揖。

    “若不是大师今日教我哪怕我他日有所成就也难以保得天长日久!”

    智光没有想到郑居中如此客气慌忙起身还了一个稽:“郑居士老纳不过是心中偶有所得提不上什么指教郑居士权且听之权且听之!”

    两人客气了一阵这才重新落座而此时智光也不再有所遮掩把最近京城中生的一连串变故细细讲述了一遍。就连卫州那件事也没有放过。最后他才提醒道:“郑居士圣上此次召你回来其中深意恐怕不止一层两层而且应该会询问你关于代州的事。代州虽然是河东路但是想必以郑居士的精明一定也知道一些情况。到时面圣的时候尽管说实话就是不需要加以遮掩。”

    “这……”郑居中闻言大有踌躇从他得知的消息来看代州那边的事情很有些奇怪而且他也决计不信那所谓的军需猫腻里头没有朝廷大臣的影子而种师道地态度则更为奇怪。此时再把智光的话从中一揣摩他顿时有一种拨开迷雾的感觉。

    “大师的意思是说这其中便有两派力量的角力?”

    “郑居士如此聪明哪里用得着老纳提醒?”智光狡猾地眨了眨眼睛。”横竖此事和郑居士你无关。只要一五一十地报上去圣上反而会赞你不偏不倚不是么?”

    足足商谈了一个多时辰。郑居中方才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而智光送走了郑居中之后同样是长长嘘了一口气走回禅房的路上忍不住望了望天空。倘若如今那位陈王仍在只怕是局势还会有所变化吧?

    而次日郑居中面圣的时候便只有赵佶而负责起居注登记的起居郎在场两人究竟商谈了一些什么蔡京用尽浑身解数也不得而知毕竟他哪怕是手眼通天也不是事事都能够一清二楚地。而接下来的任命也证实了他那个不好的预感。

    拜郑居中为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在政事堂格局多年不变之后突然有一个人横插进去这一变故不由让很多人议论纷纷。郑居中这些年来不哼不哈地连连窜升这一点自然很多人都看在眼里不过由于他是宫中郑贵妃的族兄不免沾了外戚的影子在不少人眼中也就不太重视。谁能想到如今天子官家竟然任命这样一个人为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上书劝谏的人自然不少有宋一代对于外戚的防范是相当严格的天子可以给与外戚厚爵尊禄但是这些外戚却很难在实务上有所挥更不用说进政事堂了。而如今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士大夫中间顿时哗然一片。

    然而赵佶在朝堂上却轻描淡写地反驳了这些言辞——“郑居中只是郑贵妃的族兄断然不可能因为郑贵妃的关系而不用任何一个郑氏一族地人。众卿精忠体国之心朕颇为欣慰但是与其沽名钓誉不若真正在朝政上下下功夫为朕拾遗补缺!御史清贵并不是仅仅为了挑百官地刺而存在的!”

    这是赵佶第一次指斥言官沽名钓誉而事实上尽管大宋历代君王知道这一点的不在少数但却没有人曾经说过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