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八章 君臣相得亦难事(2/2)
神色。那毕竟是仁宗朝地事情了距今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但是对于武臣所带来的冲击却是无与伦比。想当初太祖太宗的时候枢密使之职还有武人担任但自从狄青之后除了郭逡在签书枢密院事地位子上坐过一阵武臣基本被杜绝了入枢密院的可能。当然宋朝因此而绝了武臣入主中枢的希望扫除了唐朝藩镇作乱和武将专权的乱源但同样也造成了文武之间的分际。若是这个时候种师道站出来泼脏水的文臣绝对不会少。尽管知道自己这一次很难置身事外但何执中还是站出来认可道:

    “圣上伯章所言极是原本只是弹劾若是将事情牵涉到文武之争的层面只怕是风波难平。圣上只需召赵元镇回来当面询问若事情确有端倪那么便可立刻处置无需等事态扩大。”

    这无疑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但是从何执中口中说出来却带了几分朝廷的立场并非一味的和稀泥尽管这里人人都知道何执中和蔡京关系菲浅。

    高俅也并非一定要把事情扩大他很清楚赶尽杀绝把人逼上死路其后果很可能是招来对方地狗急跳墙到时候弄得玉石俱焚就不好了。问题是他没有想到蔡攸会在勾结萧芷因之外还去和魏王耶律淳牵扯上了关系。如果赵鼎真的是风闻奏事也就罢了但要是拿到实证只怕是躲都躲不掉。

    但是这句话却不宜由他来说毕竟他先前摆出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而这里的人除了何执中之外郑居中和阮大猷与蔡攸都是不对盘的因此他不说并不代表别人就不会再火上浇油一把。

    站出来的是郑居中他今次忍痛将要到手的相位推出去但是却从天子的眼中看到了更多的激赏不由暗自感谢智光先前地提点。但是倘若让蔡攸平安无事逃过了这一关那么他可就真的变成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了毕竟蔡氏父子都是他当初入政事堂时最大的阻力亦是他前进路线上最大的绊脚石。

    “圣上臣倒是认为趁着高明清还在京城应当把上一次刘正夫弹劾伯章的事情一同处置了方才显得朝廷公正无私。”他一边说一边瞟了高俅一眼然后义正词严地道“相信圣上若是要重新拜伯章为相亦要保证朝廷和民间舆论否则对伯章也多有不利。此外与此同时应立刻召回赵鼎。风闻奏事本就不是御史该当的行为臣以为圣上既然曾经将枢密院从头到脚梳理了一遍对御史台也应该一并处置。”

    这番话中带出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借着处理代州马案后续的功夫将先头的谣言打破;一层是彻查蔡攸在代州马案中涉入的深度归根结底还是确定其是否勾结辽人;至于第三层则是将火烧到了御史台御史弹劾大臣原本是本分但是沽名钓誉这四个字估计是不少大臣对如今御史的评语就连赵佶自己也曾经因为先前那把火烧得太旺而动了整肃御史台的意思。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劝谏赵佶不要那么做但如今情境不同郑居中就第一个站出来提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建议。他已经下了最后决心要让自己这个有外戚嫌疑的人上位那么让御史台清静下来就是唯一的办法。否则除非他不姓郑不然他一辈子也别想将执政两个字变成宰相。

    “达夫所言甚是!”

    尽管不是正式奏对场合但是赵佶刚才除了对高俅之外一直避免直呼三位执政的表字此时这达夫两个字出口无疑是极其欣然的标志。赵佶不是开国那位太祖更不像其父神宗陛下一旦真正下决心整肃某个机构他便会全心全意去做而不是顾及其他。

    高俅本能地想要反对但是略一回顾御史台如今那几个人他最后还是把到了嘴边的劝谏变成了另外一通话:“圣上若是真的不满如今的御史臣却建议听听侯蒙的意思拔擢一些在士林中有人望的官员出任御史将来还能够为朝廷柱石。”

    而顺着这一句话他终于抛出了精心准备已久的进言:“臣曾经提出过宰辅不可推荐台谏自己却推荐了一个赵元镇如今想起来颇觉得惭愧不已。臣认为为了平息天下公论圣上应当重新声明一次规矩除非有诏特问否则政事堂宰执不得推荐台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