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立国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十三章 余波(三)(2/2)
私信告知比较好。”

    捷报传到建康朝野上下一片沸腾欢喜。许多大臣百姓喜极而泣面北长跪号啕大哭。

    接到捷报的当夜会稽王司马昱登门拜访生病在家休养的丹阳尹刘惔。

    “真长你知道关陇大捷了吗?”司马昱开门见山地问道。

    “知道中午刚知道。”刘惔脸色苍白地答道。

    “真长我真是后悔没有听你的良言没有想到他会强悍至此。”现在司马昱肠子都悔青晋室完全靠笼络朝野上下的名士和“有才之士”才能维持到现在高官显爵、甚至公主皇后等结亲都是笼络的手段和措施。桓温、刘惔、褚裒等就是范例。现在曾华已经红成这个样子了晋室还没有把他拉到关系网中来作为辅政和皇族族长的司马昱觉得自己很失职。

    “我也没有想到此子会如此长进。”刘惔非常欣慰地笑道作为最先推荐和提携曾华的刘惔自然有资格有理由为曾华今日的成绩感到自豪。

    “真长你说现在还能继续上次说的那件事吗?”刘惔当然知道司马昱所说的是前两年自己一直提到要求招曾华为司马家女婿的事情。

    “现在皇室不是没有合适的公主了吗?”刘惔半正经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个这个我已经和太后及其它几个王爷商量好了愿将我的女儿司马嫣封桂阳长公主尚于曾梁州。”司马昱有点脸红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刘惔微笑道看来这次司马昱很有诚意连自己刚满十四岁的女儿都被送出来了这个可是他宠爱的长女呀司马家的娇女呀。看来还是实力才能证明一切。

    “真长还有一件事需要请你帮忙。”司马昱犹豫地说道“朝廷准备诏曾梁州回建康以便正式诏授册封和尚亲。只是恐怕曾梁州误会所以请你书信一封给他详细解释一下朝廷并无它意。”

    刘惔一愣骤间就明白过来了不由略微嘶哑着问道:“朝廷这次准备以谁为帅主持北伐?”

    “准备委殷扬州(扬州刺史殷浩)主持新的北伐。”司马昱连忙答道。

    “我明白了我会给曾叙平修书一封。他现在都是一任方伯重臣了居然还没有到建康面圣过这样的确说不过去他可和那些外藩属臣不一样。再说了我也很想他了他再不来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刘惔说到这里有些黯然了。

    看着刘惔那苍白的脸虚弱的身子司马昱也不由黯然叹了一口气许久没有言语了。

    捷报传到建康后欢喜的气氛迅向丹阳、扬州传去。败师回京的褚裒从京口请罪刚入建康就看到岸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连忙派随从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一直瞧不起的曾梁州取了关陇收复了西京长安。

    听到这个消息躲在船上的褚裒是百感交集连声哀叹道:“败军之将何以见面君?败军之将何以面君。”不几日就开始积虑生病了。

    九月底曾华正在巡视王猛治下的扶风郡。当王猛投奔自己后曾华立即委他为扶风郡守。现在的扶风郡是在以前扶风郡的基础上合并了以前的新平郡、始平郡大部和一半的北地郡(治泥阳今陕西富耀县仅包括今铜川市附近一小块地区于汉朝的北地郡完全是两回事)成了名副其实的三辅中的右扶风。而曾华将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刚来投奔的王猛治理足见他对王猛的器重。

    “王大人上任不到月余就做了很多事情不但大力推行均田制还整饬吏治打击豪强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整个扶风是面目一新。”说话的是陪同曾化巡视的笮朴。

    “现在景略先生呢?”曾化问道

    “回大人王大人去了黄丘正在那里勘察泾水。”前来迎接的扶风郡主簿说道。

    “好我们去看看。”

    当曾化等人看到王猛时正看到他穿着麻布衣服带着斗笠站在泾水河边。

    “景略先生你在这里呀!”曾华下马高声呼道。

    “原来是大人过来了。”王猛闻声看到曾华连忙拱拱手但是没有走过来迎接可能是他穿的太“朴素平常”了反倒不好正式行礼干脆装糊涂。

    “景略先生看来是打上这条泾水的主意了。”曾华边走边笑道。

    “三辅是个水旱不时的地区属下准备先引泾水修渠道溉田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广区田法。”王猛答道“马上就要是农闲组织百姓挖渠修路的时候了。现在扶风郡有近十万百姓已经登记准备参加冬季劳作我打算重点做两个事情一是扩建渭陇大道从始平县修到陇城分段修建准备募五万百姓修建。二是募五万百姓修建泾水水渠以便明年开春的时候便于推广区田法。”

    这个时候曾化接口道:“区田法我听说过只是这种耕作方法要求耕者水平高﹐又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不过景略先生策划的很好这八百里秦川的三辅之地刚好适合这种耕作而且人员组织方面景略先生可以参考我以前在沮中用过的互助组举措。”

    接着曾华将互助组的组织方式和方法详细解说了一遍说得王猛直点头。

    “大人这个办法好如此以来可以集中青壮人力和耕作物力正适合区田法明年我就在扶风郡试行。”王猛高兴地说道。

    “好如果先生试行成功我们就可以推广至京兆和冯翊。南郑的兵工场已经大半搬至咸阳加上从关陇各地征集招募的工匠也已经6续汇集到咸阳明年开春的农具景略先生是不用愁的。”

    兵工场是曾华的一张王牌自然看得很重长安一平定下来就开始筹备将工场从搬南郑搬到咸阳城来。兵工场的工匠们早就把曾华看成比亲人还亲的人不要说搬到更富庶的关中咸阳就是搬到山里去他们都没有意见。

    谈了一会又看了一下这一带泾水两岸的情况曾化和王猛开始往黄丘县走了。

    “大人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王猛骑在马上问道。

    “先生只管说。”

    “为何大人下令这挖渠修路非要募民而做而不是征集民役呢?军中所需粮草除赋税外都是从民中购买而不是加赋税呢?这岂不是大大加重了官府的负担吗?”王猛问道。

    曾华答道:“先生已经知道汉武帝讨伐匈奴的故事。汉武帝花了数十年时间远征匈奴使其不敢过漠南半步。本来很好的事情却变成了汉室衰亡的起因。这是为什么呢?”

    看到王猛略有所思曾华继续说道:“汉武帝远征匈奴所需马匹、粮草等一应物资都是从天下百姓中征集的于是乎汉武帝立下的不世功绩越大天下百姓就越穷到最后匈奴人被赶跑了百姓却一贫如洗汉室也开始衰败了。”

    “如果一切用度都是从百姓中购买的确加重了官府的负担。但是帐你还要从另一个方面算。用度必须从百姓中购买再配以合适的监察制度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预防贪官从中作鬼上下贪墨。而且官府每次用事都必须思量再三因为这钱粮是有限的要是没有成效的事情是会被我训斥和降职的而我每次用兵也因为如此思量再三不敢擅动。再说了百姓手中有钱了他就会想着多买些东西翻修一下新房子等这样需要的货物也就更多了工匠们也就更有兴趣去做东西了那官府收的税也更多了这样下去就如同流水一样循环下去了。”

    王猛点点头道:“大人说得有些深奥属下还需要思量几日。不过我初步觉得大人这匪夷所思的想法和因此而制定的法度政策应该是不错的富民方可强国。而且百姓不但要用法度去约束规矩他还要用利去诱导他。”

    真是猛人呀自己的这一套宣传了这么久这么多谋臣中只有他一个人几句话就抓住要害了。

    这时几名传令官策马冲过来来到曾华面前后最前面的那名传令官先说道:“大人大喜!南郑传来急报二夫人生下一名公子!”

    曾华当时一喜坐在坐骑上直摇晃差点没一头载到地上曾华当爸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