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始平郡的南山(秦岭)脚下看到遮天蔽日的蝗虫。看到满道的尸。还有那满地的
满了绝望我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从西>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不停地反问着自己但是当我持刀杀了第一个赵军军士之后我心里明白不过怎么样我先要保住性命。当我随着两位兄弟以及数千流民逃到荆襄后深得刘公和桓公器重提拔。逐渐为高位显官而且我也逐渐现自己的才干上马打仗下马治民诚惶诚恐唯恐有失其职。”
说到这里曾华不由地拍了拍身后的墓碑:“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跟随我后我也知道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王猛喃喃地念道着。最后郑重地点点头“大将军我终于明白了。以前总是觉得大将军有一种独特地魅力。无论是谁只要一交往都会被深深地吸引引为知己。现在我明白了正是这种责任感和赤诚心让众多地人受到感染无不效命与麾下。”
“景略先生不要把我说得太崇高了我只是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死?让他们知道自己还有一腔热血!”曾华看着东边开始紫地天际悠悠地说道:“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只能举起数百斤而千万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却能夷平整个华山。”
“而军主最让人敬佩的就是能以一人之力凝聚数州亿兆万民。”车胤这时不由地接言道。
曾华看着身边的王猛、车胤、朴因为对自己的关切纷纷出言劝慰自己就是不善言语的张也一脸地急切和牵挂生怕自己一时想不开“撞到石碑上”。
曾华坐在墓位的前面摆摆手说道:“诸位不要太着急曾某只是一时有感作而已。想我举旗十年跟随我的人数以十万计他们中许多人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不明白什么叫为国捐躯他们中有许多人只是感念我的一点点恩德为了我的一句话抛头颅洒热血;有的人受感于我驱逐胡虏的号召离家别亲奔走于天南地北。我如果不给予他们荣誉不为他们显名让他们的事迹流传于天下铭刻于史书我怎么安立于天地之间呢?”
曾华突然想到了什么摸着前面地墓碑眯着眼睛说道:“林大岳我想起来了。他原是豫州许昌流民在荆襄入了长水军。曾经充任陌刀手跟随我征蜀中成都接着征战梁州、秦州后来又跟着我入征关陇随着英雄飞虎营最先进入到长安。谁知永和八年在富县平叛地时候却中了流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没有轰轰烈烈的战绩就是一支不知从哪里射出的箭骤然间停止了他地生命。”
曾华长叹了一口气继续眯着眼睛说道:“英雄只有少数人更多的却是象林大岳这样的人骤然地消失在我们中间。但是胜利不是由一两个英雄决定的而是由千千万万个林大岳拼死得来的可是我们又能记住几个林大岳呢?”
这时太阳从紫色的天际中磅礴跃出露出一个巨大的红色火球。天亮了在太阳升起的同时远远地传来一阵悠扬的声乐肃穆而宏伟。
曾华闻声连忙站了起来对着长安的方向说道:“该圣礼拜了!”今天是二月初二是圣主黄帝驭龙升天的日子也是圣教中非常盛大隆重的圣礼拜。
曾华为众人几乎是同时跪倒在地上面向北方。随着长安传来的洪亮悠扬的钟声还有隐隐约约的高扬司礼喊声众人面向北方虔诚跪拜。冉冉升起的朝阳将无尽的红光撒在众人俯伏在地的背上投在他们身旁的墓碑上。
在烈士墓碑前曾华等人面向北方跪拜默念了三次然后站立起来。曾华紧紧地拉着左右两边的王猛和车胤的手而王猛、车胤的手分别拉着朴、张的手面向北方静静地期待着。
过了一会随着风中一阵鼓钵竽琴出的声乐从长安传来了过来而在乐声后面跟着传来一个洪亮雄伟的歌声而曾华等人也不由地跟着一齐唱了起来:““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冑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更千年外胡蔑德。河洛不守中原为墟。并雍燕冀冤魂何多!以民喂敌敌欲岂足?胡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众民同心剑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凶胡未尽何以家为?卫我神州耀我华夏。奋图强昭告圣主!”
歌调非常简单但是起伏顿挫甚是慷慨磅礴高扬甚是雄壮。曾华等人的歌声混在长安数十万人同时高声唱出来的声音中冲天的声音不但震撼着以长安为中心的整个渭中平原也震撼着这座宁静的西山。在歌声中众人昂站立在烈士的墓碑前面向着北边握着拳头竭尽全力从胸腔吼出这《圣主黄帝祭》。在这惊天动地的歌声中众人的血骤然沸腾起来。
而越升越高的太阳将众人的全身映得通红就好像沐浴在热火中。而众人在歌声中顿足握手如同在烈火中涅盘的凤凰一样。歌声越来越高很快就和太阳一样冲上云际和金黄色的阳光一齐充满了天地之间。
歌声完毕很久众人都还站在那里还没有从刚才中的圣礼拜中回过神来。数十万圣教徒同时高声歌唱礼拜歌抒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和骄傲而且这数十万人抒的却是同一个信念。一个人的歌声可能会让人陶醉而数十万人的同一个歌声却会让人震撼和畏惧也许这就是团结和统一的力量吧。
当曾华还在那里眺望远方时王猛走上前说道:“大将军阅兵式就要开始了万余将士正在等着你的检阅!”
曾华闻声转过头点点头答道:“是的我们该走了继续我们该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