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剑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五回 围火共夜话(2/2)
一点一滴都弥足珍贵。”

    林剑澜自见唐子慕以来第一次觉得他竟如此善解人意并非自己所想那般可恶嗓子略有哽咽道:“多谢唐兄。”

    唐子慕道:“林公子让人见了便生亲切之意恐怕容貌也和‘风竹’极为相似令尊他容貌俊秀令人见而忘俗对人则无论贵贱俱是十分亲切据传有许多女子属意于他其中便有徐司马的千金。”

    林剑澜一阵愕然不知道唐子慕所说的这位徐司马的千金是否就是大智长老口中的“她”急道:“可是父亲离家之时便已经有了母亲……还有了我那些女子难道不知道么?”

    唐子慕笑道:“这自然是‘风竹’刻意隐瞒了自己有家室却徒自让那些怀春少女伤情。只是越是隐瞒越能显出他对你和你母亲十分在意他心中知道一旦失败便会连累家人因此还不如做个断线的风筝即便他出了事却无人能找到你们你们仍可平平安安的度日。林公子他为人如何姑且不论只是对你们确是用心良苦。”

    林剑澜忍到此时终被唐子慕这话感动眼泪簌簌而落那马车中递出一条帕子他伸手接过擦了擦又听唐子慕道:“徐敬业若是大功告成便是唐室第一功臣他的女儿美貌端丽才华过人自然有许多青年才俊追求她却只在意‘风竹’一人只是红颜薄命高邮一役听说她烈火中投江而死。”

    骆宾王沉默多时此刻终于开口道:“提这些琐事作甚……”

    唐子慕道:“刚才‘乱松’曾说过带兵打仗若几人各执己见只会让主帅摇摆不定意志不坚自按照‘风竹’之策连连得胜后队伍越壮大他又颇善军营中鼓舞士气之法行令严格又不失人情因此到后来‘风竹’成了徐敬业最为倚重之人那歌谣因他年轻将他放在末位实则在当时他的地位在三人中最高。两位我说的可对么?”

    骆宾王与那白衣人对视一眼嘿然良久方点点头道:“不错到了无法挽回之时才徒然愤恨百无一用是书生。”

    唐子慕道:“徐敬业能有当日的声势你父功不可没听闻当时决策之时全军紧要的人物齐聚一堂商略是北上进攻洛阳还是南下先取常州、润州。因为是极为重要的决策所以南下与北上两种主张各执一词坚持南下的俱都认为还未到决战之时可尽量扩充势力站稳脚跟若有闪失尚有退路。‘风竹’力排众议其余话晚辈已经不太记得唯有一句至今难忘他言道:‘为义举有何惧哉?岂有大功将成而做妇人状乎?应一鼓作气长驱直入杀奔洛阳还我清平天下!愿司马勿忘举兵之志!’由此陈词其余人无不叹服才定下北上洛阳之策。”

    林剑澜道:“既然我父亲已然提议北上攻取洛阳为何徐敬业失事还要算在他的头上?”

    唐子慕道:“世上最善变、最易动摇的便是人心当军队各方面筹备妥当之时徐敬业忽然转了念头要南下攻取润州而你父也持赞成之意。”

    林剑澜强自道:“若是徐敬业打定了主意无法说动呢?我父亲又有何罪过?”

    唐子慕见他急切辩解扶住他肩膀道:“林公子莫急听我说完。徐敬业打仗并不拿手平日也最为仰赖‘风竹’的建议既然是众人齐心定出的决策他不会轻易更改若有改变只能是‘风竹’背着众人对他重又提议方才动摇了他北上之念。众人虽然心存疑惑然而攻下了润州倒也不坏却不料那时李孝逸的大军已经逼近了扬州徐敬业自称‘扬州司马’对这个起家之地自然极为重视便又从润州折回在高邮迎战。李孝逸在义军手中颇吃过几回败仗按理说即便到了这步输赢也还未定况且还有‘风竹’从旁参详却不料节节败退预先的计策和部署仿佛早被对方知道一般最后被李孝逸使了火攻之计粮草燃成一片目睹之人曾道营中一片火海无数人争先跳入江中然则江水也烧得滚热跳下去后惨叫呼号连连听那声音如入地狱一般。”

    云梦稹二人虽奉命行事原由却始终不知此时听唐子慕这般仔细的讲来竟听的极为入神双眼只盯着唐子慕盼他将过往一咕脑俱都吐露出来。

    林剑澜却听的心中颤道:“即便如此……”

    还未等到他辩解却被骆宾王打断:“林施主你莫要争辩了挥军南下或许有另外的考虑若是选错了决策全军溃败便并非他一人之责老衲虽然不才却也知战场变数极大不会凭空污妄他。”

    他只是看着那火堆眼中面上俱都映着火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幽幽道:“徐司马兵败后逃往润州再溃不成军也不会丢下女儿不管是她自己不愿意走。投江之时她只站在火中稍被四周火焰燎的卷起衣袂也燃了起来谁让她出来她都不肯谁若要进去她便要将手中的匕扎在自己的心上火中只听她言道:‘我为何要相信了他为何私自替他送了那么一封信?他说不会害了父亲哈哈哈哈哈。’我们在下面只觉得这之中另有隐情便问她是哪个让她送信送什么她却不再回答只四下张望口中喃喃道:‘霄羽霄羽你在哪里?我为你送了信你为何还是不跟我一处?’那火已经是越燃越大若再不救她她便要被活活烧死‘乱松’抢上前去可是却不及她的刀快她胸前瞬间便泅湿了一大块血红然后便翻下江去了。十几年来老衲眼中始终有她的容貌心中也一直有个解不开的疑问为何那般烈火却始终烤不干她脸上那两行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