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心情却依然高兴不起来。他知道韦皋不会谋反可是刘辟会而且很快就会但是难度就在于怎么让这些宰相们明白同意他的调兵计划。宰相们虽然支持皇帝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连李淳、李愬都以为皇帝之所以要杀刘辟而后快只是因为刘辟大逆不道何况这些宰相呢?
难道要我告诉你们我是从21世纪穿越来的因此我知道韦皋活不过八月然后刘辟一定会谋反?
头疼不已的李诵看着等待他回话的几位宰相清一清喉咙道:
“各位相公朕自然知道韦太尉不会谋反可是韦太尉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常年征战身体必定有隐疾朕害怕韦太尉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剑南西川就会为小人所趁。”
李诵这么一说几位宰相脸上可就挂不住了。这四个宰相里最年轻的杜黄裳都已经六十五了杜佑都过七十了。皇帝这么说是在嫌我们老么?
好在李诵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补口道:
“韦太尉从军数十年大小数百战虽幼于诸位相公但身体必定有隐疾。朕这些日子读太宗实录想起当年胡国公秦叔宝虽然九十高龄但是早早就不能上马征战万年气血不旺自述说是年轻时征战失血过多所致。朕由此想到韦太尉不知韦太尉会否和胡国公一样。”
李诵这些日子倒是在读历朝皇帝实录但秦叔宝的事却不是太宗实录上记载的乃是李诵在大学里读唐朝笔记在张文成的《朝野载》上读到的。这几位宰相都是饱学之士如何能不知道但这时候却不是指责皇帝读野史的时候。还好杜佑老成知道只是皇帝无心之言解围道:
“陛下思虑果然周全韦城武(韦皋字)倒是真未必如老臣康健。老臣听说韦城武每年都要去峨眉山静养一段时间呢。”
口头上的承认只是给大家台阶下并不代表宰相们同意皇帝的判断。尴尬场面过去后杜黄裳依然说道:
“年上韦太尉遣使入朝老臣还打听了一番说道韦太尉如今身体极好骑得烈马开得硬弓。”
虽然没有明说但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听得李诵极为郁闷太无知了太愚昧了身强力壮突然心肌梗塞、中风的多了你怎么就没看见呢?可惜李诵不是真的李诵如果是真的李诵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难道朕中风前骑不得烈马开不得硬弓吗?”李诵的时代唐代的史料已经缺失很多了他不知道李诵究竟如何。(绕晕了吧?嘿嘿)于是李诵就只好另辟蹊径说道:
“万一韦太尉被刘辟蒙蔽不肯缚刘辟进京怎么办?”
这倒是个问题。杜黄裳沉思一阵道:“有了韦太尉素与6相公(6贽)友善今陛下虽召还6相公但6相公还在忠州使臣前往忠州不久不如现在再遣使往忠州去或可路上截住命6相公修书一封劝说韦太尉此事必谐。”
6贽文章的威力天下闻名其他几个宰相也连连称善李诵也觉得这是一条可行之计于是立即命令李吉甫拟诏不多时诏书一挥而就用印之后就命人宣诏去了。但是李诵还是坚持召回了权德舆他可不想让这样一位三次知贡举门生遍天下的一代文宗失陷在蜀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