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十章 偶尔露峥嵘
    这个嘛????????

    李诵的话一出口宰相们全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了。自从三代以来老百姓为朝廷缴税服劳役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谁听说过官府给老百姓工钱的呢?按理说皇帝不至于对政务陌生或者白痴到这种地步啊这还有一个封建帝王应当有的觉悟吗?武元衡耐心的解释道:

    “陛下百姓为官府服劳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来没有说工钱的说法。再说一名士兵往往要对应数名民夫并给工钱的话如果征用这么多民夫的话那么花费至少要翻上一倍耽误了农桑不说朝廷的财政也负担不起啊。”

    其他几个宰相也纷纷赞同武元衡连李纯都悄悄的点点头。李诵咳了一声道:

    “武爱卿说的朕不是不知道只是朕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想和各位相公合计合计。”

    李吉甫代表几位宰相说道:

    “陛下请讲。”

    李诵清一清喉咙轻轻地说道:

    “朕想给民夫工钱。”

    见宰相们要言议论李诵忙说道:

    “各位稍安勿躁且听朕说。”

    李诵在李纯搀扶下坐回到团凳上招呼各位坐下道:

    “朕的想法实际上也是受裴爱卿刚刚所说的将退役老兵整编为后备兵而来。具体是这样的。既然征用民夫会耽误生产耽误了生产不如将征用改为雇佣。将后备兵甄选下来的老兵还有流民招募一部分再在地少人多之地征用些民夫专门负责运输粮草军饷等等每月些工钱给他们。这样一来不会耽误农桑二来这些人有事情做不会游手好闲无事生非。三来也能繁荣地方制造财赋。”

    前两点好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第三点却有些摸不着门路。这次换成是李诵耐心地解释道:

    “各位相公想啊打仗必然要征用民夫而征用民夫朝廷是不出钱的。但是这样一来民夫来往劳作分文没有还要倒贴粮食而家中农事又荒废农事一旦荒废必然影响赋税。朝廷和农民都是毫无所获两败俱伤。是这么个说法吧?”

    6贽点头道:

    “不错。”

    李诵循循善诱道:

    “那现在咱们给民夫工钱又会怎样呢?”

    李藩道:

    “这样起码民夫不会生计没有着落了。”

    李诵鼓励道:

    “对起码是这样。那么会不会还有别的好处呢?”

    李吉甫是个务实的人马上回答道:

    “除了征用的民夫可能舍不得花钱外其他的人尤其是流民大概工钱到手里就会花出去。”

    裴垍补充道:

    “这样的话大军行进到哪里这些人就会跟到哪里工钱也就会到哪里仓廪所在的地方和大军驻扎的地方或者就会因为这些工钱的流动出现暂时的繁荣而地方的税收也会暂时增长。”

    李诵一脸的欣慰看来在自己的长期熏陶下裴垍已经建立起流动的钱才是钱的观念了。李吉甫也已经明白过来了补充道:

    “全文字版更新更快尽在支持文学支持!不错。陛下同时朝廷还可以通过银行放军饷和工钱这样大唐银行就可以把分支机构拓展到洛阳以东扬州以北。淮西一战兴治宝钞流通到了河南、山南民间这一战兴治宝钞就能流通到太行以东了。”

    他是执政又是户部尚书对钱的情况比较敏感铜的紧张在宝钞信誉建立开始流通以后出现了缓解关中的铜价已经开始回落。李吉甫未雨绸缪想到要把铜资源回收掌握到国家手里对大唐银行还有其他银行的扩张就格外热心了。宰相们七嘴八舌把征调改为雇佣的好处说了个七七八八对皇帝能想到这么个伟大的主意送出了几记便宜马屁。李诵也很振奋觉得自己模仿自后世的战争拉动经济将后勤保障专业化的构思将成为世界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就在李诵飘飘然的时候太子李纯摆出了学生的姿态很客气地说道:

    “父皇此法虽好但是儿臣有些疑虑。”

    李诵道:

    “说来听听。”

    李纯道:

    “这样一来父皇所说的后勤保障一块未免鱼龙混杂淮西或者其他藩镇的奸细不就是能混入其中了吗?儿臣在淮西行营时官军吃了几次败仗都是因为奸细打探了消息给贼军引路出我军不意所致。在围攻淮西的时候李师道就派出盗贼要焚烧我军仓廪若是我军攻打淮西李师道肯定更会动这方面的脑筋了。到时如何防备呢?”

    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历史上李师道派出盗贼一把火烧了河阴院的粮草军饷导致淮西前线军饷供应不上军心浮动如果不是李纯坚持只怕真就如他所愿罢兵了。尽管李纯在李诵身边的时候只肯裨补缺漏很少建言但是能从反面看问题李诵很欣慰几位宰相听到李纯这么说也都很称赞。李纯寻常不得见偶尔露峥嵘几句话使得大家伙冷静了下来又接连提出了其他比如军饷军粮的集中安置、河北两镇如何办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不过既然认为这个思路值得肯定那么其他的问题就是枝节了。李诵道:

    “朕也是受几位相公启才想到这么办。这个事情咱们以前也没有搞过大家既然认为有价值可行朕以为可以组织一个机构专门负责研究这个事情该怎么办。问题既然是太子提出来的6相公经过行伍又管着兵部朕看就由太子和6相公去做这个事情吧。”

    其他几人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今天的宰相议事也就转换到了其他的话题上。担心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希望大家都很兴奋一系列的议题都在讨论中有了决断或者有了解决的方向。李诵很享受这样的氛围最后李诵留宰相们陪着用了午膳。

    午膳是李诵的工作餐标准四菜一汤:宫爆鸡丁、素三鲜、回锅肉、清蒸鱼、鸡汤。这几样是李诵的创如果按时间先后顺序的话确实是创。不过这些在后世都是家常菜出现在皇宫里是要被嘲笑的就像后人讥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一看高鹗写的早饭就知道这人没富贵过。但在当时真是稀罕的菜式。一级家厨出身的李诵虽然到了唐朝不再下厨但是依然以灵光一现的形式从贞元二十一年端午包粽子开始明了许多菜式让内外的皇亲大臣嘴巴都刁了起来。李诵估计将来历史上肯定会记载自己是历史上最会吃的皇帝。现在在宫内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荣耀了许多五品以上的官员一到大节日就开始惦记着赐宴了。而李诵表彰某个大臣的时候已经不仅仅像当初赏赐裴度那样给两匹绢了很多时候官员们看见中使带着两个手提食盒的小黄门出宫门的时候就会咂咂嘴羡慕的说道:

    “这是哪位大人受了恩遇呢?”

    或者“什么时候咱家也能迎来提着食盒的中使呢?”全然忘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