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也很容易。这些家族在朝野的势力极其庞大往往连皇室的面子也不甩。比如高宗时想和琅琊王氏联姻被干脆拒绝。
在贞观时就有流行语说“年轻有为进士出身编修国史娶四姓女(崔卢李郑)”作为荣耀之事高宗时某宰相曾感慨说自己这一辈子的三大遗憾是“不得登进士第、修国史娶七姓女”四姓里的崔氏分为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李氏分为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再加上琅琊王氏就是官方承认的七大姓士族。历史上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崔、卢、李、郑四姓占六十六人其中崔氏有二十三人。赵郡李氏有十七人。现任宰相中郑余庆是荥阳郑氏此外还有个郑絪被李诵给按住了历史上他在贞元二十一年搞掉王叔文集团逼李诵的前身退位后拜相。裴垍是河东裴氏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眼下除了裴垍还有个暂时没有大放光彩的裴度。而李吉甫和李藩还有以平章事身份出任西川节度使的李绛都出身赵郡李氏。李吉甫出身西祖房李绛出身东祖房李藩出身南祖房再加上出身辽东房的前宰相李泌有宰相声望的出身江夏房的现淮南节度使李鄘幸亏汉中房暂时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不然几十年间赵郡李氏真是六房每房一个甚至两个宰相了。现在一门三相还有一个预备的想想都会让皇帝头痛。而出身崔氏的崔群是下一任宰相的人选。作为一个已经把皇帝作为事业来干的穿越者李诵自然很自觉地把抑制士族势力作为自己的任期目标之一了。
所以李诵确实很欣赏李吉甫一直也力挺李吉甫但是他现在已经逐步理解了什么叫制衡赵郡李氏的风头已经太健了该让他们把中心的位置暂时让出来了。当自己的内官把按他吩咐做好的官员门第图放到他面前时李诵立刻决定要有所改变。李诵现在理解唐朝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造成一大批声望卓著的公卿大臣遭殃的冤假错案了皇权和相权之争啊。大家都知道长孙无忌冤枉可要是不办掉长孙无忌李治能当家做主吗?权力政治果然他娘的黑乎乎的李诵甚至疑心牛李党争也是唐朝后期的皇帝们故意搞出来制衡的了。
不过李诵很清楚要想治国平天下这些士族出身的能臣干吏们还必须联合和依靠他们的利益现在是和李诵一致的。但是李诵现在已经打算慢慢消融士族的权力体系了制衡是一种方式降低进士科的地位扩大进士科的录取人数也是一种手段。事实上李吉甫的大局观和对进士科的不满正是李诵需要的作为走门荫进入仕途的官员宗法观念似乎也不像走进士科的那帮人那么强李诵也没有打算自毁长城只是朝中实在缺乏能够镇得住前线将领的大员所以李诵打算让李吉甫去负责前线军事也借机把李吉甫从政治漩涡中解放出来把李氏的风头压一压将执政的位置让出来给出身吴江6氏的6贽。
听起来6贽也是出身大家但是自从司马氏灭吴之后江南士族的地位就一直很低隋朝灭陈之后连同许多南迁的大族比如王谢庾桓四大家族地位都降低了。6贽本人出身贫寒才名很高又曾经辅佐德宗力挽狂澜于即倒德宗年间执政时良策不断平定淮西时受封吴国公是名重天下的良相由他执政李诵觉得可以提升所谓寒族的地位也可以缓和下李吉甫这两年造成的各方势力间的裂痕以稍微温和的方式推进各方面的大政方针很合适。果然朝野也都很支持这两年李吉甫得罪了不少人听说李吉甫罢相很多人很开心弹冠相庆写了许多诗歌嘲讽却一时没有想到李吉甫是立功去的。
弓拉满了射出去才有力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