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十章 御驾东行
    “还有”李诵顿一顿道“王承宗不但要斥责斥责完了还要褒奖。”

    武元衡眉毛一动6贽和裴垍却表态赞同。而李藩却是不明所以。李诵在心里喟叹道:

    “同样是宰相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其他大臣或者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王承宗隐隐然有和魏博淄青遥相呼应之势皇帝还要褒奖他或者有所了悟却韬光养晦。李诵接着说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朝廷对两镇用兵战线回环千里有战将千员雄兵数十万其中资历相若、声望相当、谋略相近之大将不下十人。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彼此之间只恐不能互相甘为驱驰。如不能有一强力主帅坐镇协调指挥号令进退奖惩督促临机决断那么各军势必会各自为战极容易被叛军各个击破重演当年九节度兵败洛阳的一幕所以朕以为当设一元帅统领各道兵马众卿以为何人可堪大任呢?”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对手握兵权的大将已经顾忌采取各种手段防止某一人做大所以安史之乱一爆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都被玄宗以兵败之由处死;而当年安史之乱时九节度使会兵攻打洛阳内中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威名赫赫威望卓著的大将朝廷却不设一个统帅反而任命大宦官鱼朝恩为监军使节制诸军诸军自然不服鱼朝恩为驾驭九节度使挑拨离间抬此压彼结果导致官军兵力虽然占绝对优势却不能形成合力最后大败亏输。此后郭子仪虽然屡次拯救唐室于危难之中还和皇家成了姻亲却仍然逃脱不了被猜忌的命运。现在郭家不也还是被顾忌着吗?

    再比如建中之乱平定后李晟、浑瑊、马燧三大将立下大功节制西线兵马德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时说“天生李晟”重回长安后就猜忌起大将来后来的平凉之盟虽然说主要推手是和李晟等不和的张延赏但是德宗的态度恐怕也至关重要如果不是浑瑊机警只怕早就死翘翘了。李晟后来被迫交出兵权因为家中树木茂盛被人说有帝王之气吓得把家里的树砍得干干净净。马燧后来任职泾原害怕德宗猜忌连郝玼请临泾筑城都不准。

    大家心里都有数也理解朝廷对大将的不信任以太宗的英武侯君集尚且想谋反防人之心不可无也是当然的换了自己坐在这位置上也得提心吊胆。既然这样那么这个元帅武将是断断不行的要么是文臣要么是皇子。

    虽然许多人不满李吉甫但是大家都知道文臣中李吉甫最合适可是李吉甫现在中风在床明显不行。其他的杜佑太老6贽太文裴垍太年轻武元衡太直梗都不足以威服前线众将至于李藩才干压根不在那个上面。而皇子之中太子李纯上次督师淮西立下大功是最为合适的但是现在皇帝活的好好的如果这次再平定淄青魏博太子的威望可就是要如日中天了。儿子的威望过老子大唐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是那两个都是子强父弱现在这个皇帝很强势搞不好弄出个父子不和来就有得乱了。

    再说太子的长处也不在临战指挥上吧?太子不行郯王和均王刚犯过错误也是绝对不行溆王呢?溆王是个文人。上得战阵的皇子满大唐这么多年来似乎只有太宗和隐太子建成他们那一拨了。

    偌大的紫宸殿里此刻竟然安静了下来每个人的脑筋都在快思考着。置身这样的场景里李诵甚至仿佛听到了后世影视作品里常有的“滴答滴答”的声音。李诵的目光从宰相们身上扫到皇子们身上扫到太子太子凝神静气。扫到一个皇子这个皇子就做出谦恭而且紧张思考的样子。虽然他们尽量避免和李诵眼神接触李诵依然从他们闪躲的目光里看到了**。

    李诵又把目光投到了宰相们身上宰相们默默不语。四位宰相身在事中自然不方便说话。李诵又把目光投到了杜佑身上刚刚还精神奕奕的老杜佑现在却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和他一个德性的还有刘昌裔。至于伊慎他们就不能指望了。不开口得罪皇帝开口得罪皇太子一个是现在一个是未来。还是都不得罪的好。

    眼看气氛要尴尬了吕元膺站了起来一本正经地说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咦正在讨论大事你有什么事情启奏呢?马上就有人反应过来吕元膺是要引导话题改变了不由得赞了一个这种事情宰相和皇子们都不好说他出来改变话题恰到好处。就连李诵也以为吕元膺是想把这尴尬局面支应过去准了吕元膺上奏。不过下面还有更让人赞的。吕元膺获准之后面朝东方作了一揖道:

    “陛下臣想说的是洛阳。洛阳位列大唐三都可是自从明皇以来天子已经数十年没有驾临东都了。数年前臣经过东都洛阳百姓思念天子甚渴。”

    说完朝李诵一拱手坐下不再说话。

    “老狐狸真是老狐狸!”

    这是暗示让李诵御驾东行到洛阳去坐镇啊。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太子李纯偷偷扫了众臣一眼只见6贽道:

    “陛下臣以为吕大人言之有理。圣驾足迹已经数十年未出潼关陛下应当驾临洛阳振奋民心。”

    大臣们纷纷赞成。太子一脸的轻松而几位皇子则稍稍有些落寞。刚刚还昏昏欲睡的杜佑和刘昌裔一眨眼就活了过来加入到了附议的行列里。杜佑还正色道:

    “老臣以为圣天子东临洛阳是一桩大大的盛世必能载入史册啊。不过眼下正是用兵之际开支上一定要要精打细算不能铺张浪费。”

    还宣示存在呢。李诵喜滋滋的腹诽了一句。御驾亲征这正是他所想的啊。天子到了洛阳朝廷主体自然也跟过去了。即使不设统帅有什么状况也是很好应付的啊。

    在座的都是唐朝此时最顶尖的人才都对天子东行表示赞成。大家又以裴垍的计划和李诵的建议为底本补充修订了一个新的计划。当下明确了各部曹的职责李诵下令各官员回衙署办公各知制诰分别草诏。皇子和宰相们留下会议商议东行的事情。天子一走朝廷就要跟着走去多少留多少谁去谁留得好好算计。

    “父皇不利的消息接连传来您为什么不着急呢?”

    皇子和宰相们都走了以后躲在殿后的幼宁偷偷的跑出来问李诵道。过了年后小丫头又窜了一截上来。李诵微微一笑道:

    “形势如此被动已经是预测的最坏情况了着急有什么用呢?三地距离上京都是千里之遥形势瞬息万变不如暂且接受等等看形势有什么有利的变化了。”

    幼宁似懂非懂地看着李诵道:

    “可是儿臣没听出有什么好的变化啊。”

    李诵拉着幼宁的手到沙盘前道:

    “谁说没有好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