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朝堂之上,众臣来到大殿,就见大殿前方皇帝座位之后有一珠帘,珠帘之后也有座位,包括何进在内的大多数人并不只要这是为何,但是曹彬以及袁隗等人见到此景便知道将有大事生。
果然众臣正要进行早朝,就听见大殿之上有小黄门喊道:“陛下年幼,现由董太后垂帘听政。”随后就见一宫装夫人走进珠帘之后。
朝堂上有那儒家子弟见此立马说道:“朝堂之上岂能有女子上殿。”
只是话还没有说完就见董太后叱喝回去。
董太后坐稳之后,并没有让汉少帝话,反而先开口说道:“先帝驾崩,生前有两子一女,长子继位大汉皇帝,因此协可封为陈留王。另外西园军上军校尉蹇硕谋逆被诛,现在西园军无统帅,可驸骠骑将军曹彬任之。诸位以为如何?”
下面何进本来以为刘辩继位之后自己可独掌朝政,岂料今日董太后一介妇人竟然在朝堂之上耀武扬威,而且西园军正是自己预订之物,岂可就此交与曹彬,因此何进忙出列说道:“不可,陛下生前命我统帅天下兵权,今蹇硕既然谋反致死,理当由我来掌控西园,岂可由他人掌握。”
董太后在上面听的十分生气,但是想到自己手并无兵权,而且那何进语气极为强硬,因此只好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大将军执掌西园,不过国舅董重忠心汉室,可封为建威大将军,诸位以为如何?”
何进听后知道自己需要给董太后一个台阶,否则今天事情不好收场,因此出列说道:“臣附议。”
众朝臣见何进同意自然也就没有意见,只是随后董太后又分封张让等人,让他们参与朝政,见此何进后悔当初没有杀死张让等人。
曹彬在朝堂之上向来不表意见,只是冷静的看着满朝武表演。
散朝后,曹彬回到驸马府,召来蚂蚁让他们密切关注何进以及袁隗府上的一举一动。
而何进回到大将军府后,却并没有朝堂上表现的那样气愤,悠然的喝着茶,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
不久就见潘隐悄然走进大将军府,何进见到潘隐到来,这才慢悠悠的将茶杯放下,起身迎接潘隐。
潘隐见何进亲自出迎,忙说道:“不劳大将军亲迎。”
何进却拉着潘隐的手说道:“潘大人定是有要事相告,而且此事对进十分重要,既然如此,进怎么能不亲自出迎,以示尊重。来,先坐下喝杯茶再说。”
潘隐坐下后说道:“大将军对今日朝堂之事如何看待?”
何进端起茶杯,慢慢的吹着气说道:“能怎么看,不就是那董太后不甘寂寞,想出来折腾点事情。”
潘隐听后摇头说道:“大将军可不能对此事掉以轻心,我在宫,常闻董太后辱骂大将军兄妹,而且那十常侍又转投在董太后身下,因此宫何太后情势危险。另外我听说十常侍建议董太后去拉拢骠骑将军曹彬之心,因此还请大将军早作打算。”
何进这才放下茶杯,稍微有点急切的说道:“此话当真?不想那曹彬竟然与十常侍由此关系。不过曹彬没有大权,如何与我争斗?”
潘隐说道:“大将军难道忘记了曹彬兄长曹操,那曹操现任军校尉,统领西园军近万兵马,而且那曹彬曾经带领北军平定西凉动乱,北军多数人心向曹彬,因此若那曹彬与董太后相连,大将军危矣。”
何进着急说道:“果真如此?如此说来我必须想办法除掉曹彬。”
潘隐听到何进欲杀曹彬,忙起身说道:“大将军不可,如今陛下驾崩,新皇才刚刚即位,那曹彬身为大汉驸马,也算皇亲国戚,若大将军现在将之杀死,定会惹来非议,因此大将军应当以囚禁或者放逐为佳。”
何进听后坐在那里不说话,过了不久说道:“囚禁肯定不行,他为驸马,又是洛阳守令,没有把柄怎可囚禁他。不过往日陛下曾欲封他为颍川太守,今可以此为借口将之驱逐出洛阳,你以为如何?”
潘隐思索了半天说道:“将军此计不可,并不是不能放逐,只是颍川郡紧邻河南,而且那曹彬亲信戏志才为颍川太守,其人在颍川颇有建树。而且我在宫听闻,陛下生前曾命曹彬、蹇硕、张让为托孤之臣,这三人手定有改立太子的圣旨在身,因此若那曹彬回到颍川以此为借口起兵,大将军以为如何?”
何进听到竟然有改立太子的圣旨存在忙问道:“你可打探清楚圣旨何在?”
潘隐摇了摇头说道:“不知,蹇硕死后我曾秘密查找,不过始终没有查到,我估计应该在张让身上,但是现在张让在宫权势极大,我也不好继续查找。”
何进听后想了想问道:“圣旨之事你先不要查了,我会命人查的,你先说说说曹彬该如何处置。”
潘隐想了想说道:“我有一策,还请大将军思量。那曹彬乃是平黄巾起家,今青州黄巾复起,声势浩大,据传闻有近百万兵马,因此大将军可命曹彬为青州刺史,命他带领在颍川的亲信前去平乱,如此既能将之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